钢铁企业:认清矛盾 竞争突围
来源:中国冶金报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在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行业的微利经营仍在持续,甚至进一步发展成了全行业亏损。在这样的困境下,有些钢铁企业目标明确,向着自己的方向前进;有些钢铁企业却显得茫然无措,找不到明…
在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行业的微利经营仍在持续,甚至进一步发展成了全行业亏损。在这样的困境下,有些钢铁企业目标明确,向着自己的方向前进;有些钢铁企业却显得茫然无措,找不到明确的突围方向和途径。要想找到突围之道,必须要清醒地分析当前钢铁行业和企业自身面临的主要矛盾。
从全行业的形势来看,当前的主要矛盾是规模庞大且仍在不断增长的、品种和质量仍存在缺陷的钢铁产能,与增速正在明显下降、但品种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就是供需之间在数量和结构上的矛盾。这其中的首要矛盾是供需数量的矛盾,次要矛盾是供需结构的矛盾。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刺激政策的逐渐退出,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开始转变。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仅20.4%,增速较2011年和2010年同期分别下降5.2、5.1个百分点,较2009年下降13.2个百分点,较金融危机前的2008年下降了6.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下降9.0%,水泥专用设备下降0.2%,铁路机车下降35.2%,发电设备产量下降7.3%,洗衣机、电冰箱产量分别下降1.0%、7.4%……与此同时,钢铁产能却仍然保持了一定规模的增量。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新增高炉27座,合计新增炼铁产能3500万吨左右。这必然导致产能与需求之间的数量矛盾进一步激化。而产能与需求之间的结构矛盾会随着钢铁工业品种质量的不断提升而逐渐弱化,并逐渐转变为相同品种的数量矛盾。
在这样的供需矛盾下,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优胜劣汰的竞争已经到来。
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之一,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精髓。近年来,伴随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竞争在我国钢铁工业中虽然一直存在,但始终被产能扩张的主旋律所掩盖。直到金融危机爆发后,钢铁企业利润水平日益降低,竞争才真正成为事关企业生死存亡和发展质量的核心理念。即便如此,目前业内仍存在着这样的思想:只要挨过市场的寒冬,钢铁行业就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种思想本身并没有错,只是,想要挨过市场的寒冬,就必须要在竞争中成为胜利者。这就像一场战争,没有双赢,只有生与死的选择。因此,现在是我们彻底摒弃等靠要思想,依靠竞争突破行业困境的时候了。
从政府的角度看,促进钢铁工业的发展要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合理的退出机制。
有竞争就有胜负,有失败就有退出。造成上述我国钢铁工业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在产业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依靠市场调配资源进入行业的壁垒设置较低;而在成熟阶段,通过市场调配资源退出行业的通道却尚未成形。30多年来,“退出”这个字眼从未如此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在这种情况下,最有效率的方式,一方面是构建公平的市场竞争体系,引导行业、企业加强自律,展开有序竞争,提高竞争效率;另一方面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给处于竞争劣势的一方以适当的退出机制,避免恶性竞争造成资源的无效消耗。
从企业的角度看,要根据自身的竞争优劣势,准确进行战略定位,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部分处于明显竞争劣势的钢铁企业应理性地分析市场形势,适时考虑退出问题。
在上述全行业的主要矛盾之下,钢铁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在自身的产能利用率和利润率之间进行抉择,又如何在自身的产能利用率和全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之间进行平衡。在当前市场价格下,每吨钢材的亏损额大概在200元~300元,扩大生产意味着亏损更多,缩小生产则意味着利税减少和市场份额缩水。
如何化解这一难题,一些钢铁企业的做法值得深思。如有的企业主业盈利能力较强,于是选择调整主要生产地区的产业布局,优化资产质量,同时建设更具竞争优势的新生产基地;有的企业规模适中,主业虽然小幅亏损,但依靠辅业仍然可以保证盈利,于是选择加强技术改造,为未来扩大市场份额打下基础;有的企业主业亏损严重,但资源优势明显,于是选择大力模拟市场、降本增效,增强成本竞争力;有的企业规模较大但盈利能力不强,于是选择全力进行品种质量研发,创造盈利品种,改善盈利能力。这些战略都是钢铁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的,不一定具有普适性,但对自身竞争力的增强都极具推动作用。相反,有些企业虽然目前尚有些微利,但一方面受制于资金、政策等因素无法扩大规模;另一方面又不愿将资源更多地投入到降本增效和品种研发中,只是寄希望于国家政策拉动和市场需求好转,这样的企业恐怕很难挨过市场的寒冬。
面对当前的困难局面,钢铁企业要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的“稳市场、控产量、调结构、保盈利”方针的指导下,加强从铁矿石供应开始的钢铁产业链建设,抓住有利时机,积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大力降低钢材库存,积极开拓高附加值钢材国际市场,加大减亏扭亏力度,为推动全行业早日走出困境,为促进我国钢铁工业的转型发展而努力拼搏!
延伸阅读
- 上一篇:四季度煤价难回升 下一篇:包钢“460”无缝钢管生产线全线热负荷试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