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产能过剩再引业内担忧
来源:国际金融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广东省湛江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中丙在国家发改委门前激动亲吻获批文件的镜头仍历历在目,可转瞬间,中国龙头钢铁企业宝钢集团旗下的湛江项目就遇到了媒体的质疑。 7月12日,媒体爆料称,宝…
7月12日,媒体爆料称,宝钢湛江项目“还在继续建设的是发电厂”,其他项目“都已停工”,同时,5月31日参加开工仪式的中国中冶员工“已不见踪影”。该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那天(5月31日)的开工仪式不过是装点门面,宝钢实际上没打算大规模开工。”
该报道还援引华泰联合证券分析师赵湘鄂的分析表示,开工仪式就是给各方一个交代,“毕竟地方政府盼了多年,终于有了结果”。
媒体的这则爆料很快在微博上传开,并被很多知名人士转发。不过,7月15日,宝钢媒体中心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宝钢湛江项目现在是“处于准备期”,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
另据业内人士提供给《国际金融报》记者的资料,宝钢华南地区的一位人士称,他手上的湛江工程都在按进度推进之中。不过,截至发稿,本报记者未能及时联系到湛江相关部门求证媒体的上述报道。
否认缓建
对于一个承载了34年梦想的项目来说,宝钢广东湛江钢铁基地从出现“宝钢湛江项目”这个说法开始,到2008年获准开展前期工作,再到2012年5月底获得国家发改委通过,就一直处于媒体的聚光灯下。“可以说,湛江项目从不缺少新闻。”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不管是当时还未正式获批对‘何时开建’的讨论,还是现在项目正式落地,对有关问题的争论从未停止过。”
事实上,获批后,湛江项目第一条消息就是5月31日的开工。然而,紧接着,6月初,《半岛都市报》就实地调查了项目搬迁过程中出现的住房安置、土地等一些民生问题。
除了民生问题,媒体最近又报道了湛江项目的进度。
上述报道称,“宝钢湛江项目的前期工程、投资达32亿元的龙腾物流也还在继续停产,龙腾物流从去年年底开始就已停产。”报道还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除了外围的劳务工,公司的正式员工一个也没有辞退,不过现在都不用做事,工资和奖金照发,有时候会搞搞绿化。”
对于这些爆料,宝钢人士表达了明确否定的态度。“这么大的项目怎么可能停?”宝钢华南地区的人士肯定地说,“缓建也是不可能的。我们是在按进度施工。”他还强调,这个项目“需要周期”。
“就主体工程而言,至少需要两到三年,完善配套设施,更可能需要5年时间。”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赫荣亮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这毕竟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开工建设,需要涵盖到工程的方方面面。”从官方数据看,该项目总投资额696.8亿元,远超2011年中国钢企的总体盈利,也达到了2011年湛江市1600亿元生产总值的40%左右。其中,宝钢的自有资金投资为348亿元,剩余约50%的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
不过,截至发稿,宝钢和湛江的官方部门尚未给出实质性说法。
争议背后
在赫荣亮看来,宝钢湛江项目“上马”之所以仍引起大家的关注,至少有部分因素是因为业内仍存在对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担忧。
包括宝钢湛江基地、武钢防城港项目在内的项目获批之初,业内就有观点认为,这两大项目属于“重复建设”,理由是“市场根本没有这么多需求”,甚至“连精品钢也存在过剩”。
“目前中国高端精品钢材的产能过剩是相对性过剩和阶段性过程。”赫荣亮认为,“这并不意味着,精品钢材会长期过剩。”
“长远来看,尤其是随着城镇化速度的放缓,板材的市场潜力远远大于建材。”赫荣亮称,“站在企业的角度,宝钢这个项目本就属于产能的升级换代,是对落后产能的置换。同时,以抑制产能的升级为现有的落后产能打掩护,完全不可取。”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屈秀丽此前也表示,从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角度看,宝钢和武钢的项目是在用先进产能置换落后产能,“不止是单纯上马新项目”。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湛江项目“上马”的前提之一是广东累计压缩了粗钢产能1614万吨。
屈秀丽还表示,宝钢和武钢的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形成产能,“而项目投产后中国钢铁业可能已完成落后产能淘汰,到时,未必会过剩”。
行业低迷
然而,不管宝钢项目是否停工、产能是否过剩,仍掩盖不了钢铁行业目前低迷的现状。
7月12日,宝钢对外公布了8月产品出厂价。其中,热轧产品下调 200元/吨,普冷产品价格下调 260元/吨,其他主流碳钢板材品种包括酸洗、热镀锌等在内也有 100元/吨左右的价格下调。无取向电工钢下调的幅度比较大,最多的下调500元/吨。
这也是宝钢连续第二个月下调出厂价,也凸显出宝钢对目前低迷钢市的进一步“确认”。“这是市场的需要。”一位江苏的钢贸商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可以预计,这次下调后,钢市仍难从根本上好转起来,同时,多数中小钢厂会随着宝钢,一并下调出厂价。”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有统计称,目前的钢材价格已跌到了2007年的水平。但惟一不同的是,2007年的钢材市场,正迎来金融危机前的最后一波总体上涨的行情,而今年,整个行业却始终低迷,且有关部门曾多次预警“全行业可能的亏损到来”。
而据中钢协披露的数据,今年1月至5月,中国钢铁行业利润情况,其中大中型钢企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了56.9%,利润降幅较前四个月继续扩大。中钢协常务副会长张长富预计,今年前6个月,大中型钢企将保持4月份以来的微利状态,“但鉴于目前钢铁价格的下跌以及原材料成本持续高位,也不会有太多好转”。
这在资本市场中同样有所反映。鞍钢股份日前公告称,据测算,公司在2012年1月1日-6月30日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9.76亿元,基本每股收益约-0.273元”。去年同期,鞍钢的两个数字分别为盈利2.2亿元和0.03元。另外,凌钢股份、武钢股份、首钢股份同样亏损严重。
延伸阅读
- 上一篇:全国首个物联网钢铁物流基地年底诞生 下一篇:首钢伊钢天缘焦化项目烘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