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矿石交易平台遇冷
来源:北京商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5月8日正式开市,然而与开市当日的隆重场景相比,交易平台一周内仅成交6笔的表现却不怎么尽如人意。交易平台未来的前景会如何成了一个焦点问题。此前进口铁矿的现货交…
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5月8日正式开市,然而与开市当日的隆重场景相比,交易平台一周内仅成交6笔的表现却不怎么尽如人意。交易平台未来的前景会如何成了一个焦点问题。
此前进口铁矿的现货交易中,多依据普氏指数定价。而普氏指数是一个被全球多数钢厂认为存在缺陷的参考依据,其核心缺陷是指数价格多基于电话询价而非实际的成交价格,且往往偏高。所以平台的建立被认为标志着中国对建立更加公正、合理、透明的铁矿石价格形成机制的探索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可是实质性突破的背后却饱含隐忧。交易平台启动一周,总申报达80笔,仅有6笔成交,交易金额只有6亿元,这显然不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数据。久经沙场的中国钢铁贸易大佬们也深知这一平台离理想状态尚远。
中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雷云说,“该平台毕竟是新东西,就像禾苗刚出土一样,肯定会碰到很多问题”。要看这个平台以后的成交量,关键因素还是四大矿山准备投放多少现货进行交易。面对这个“年轻”的平台,四大矿山又一次选择了“静观其变”。不只是矿山,钢厂与贸易商也都不愿意提及将在该平台投入多少资源。淡水河谷中国区总裁麦礼仕始终拒绝回答这一问题,仅表示,“我们支持的态度是无可置疑的,这个平台将带给我们新的契机”。但从行动上来看却是毫无诚意。
目前,交易平台的前景并不乐观。我的钢铁网分析师曾节胜说,“钢厂固有的贸易渠道和交易习惯,以及平台自身的一些障碍譬如交易费用等,均导致了平台的清淡”。不少国内钢厂最主要的铁矿石贸易模式,其实还是与矿山公司签长协。与此前的长协机制不同,这种长协模式的优点首先是能够保证量;其次虽然也是按照现货价格结算,但是在年终结算的时候,矿山公司会综合考虑市场价格的波动情况,给予钢厂一定的优惠。交易平台的吸引力不够大,也就难以发挥其作用。同时目前钢材市场疲软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业界人士分析,这一平台要想在全球铁矿石价格体系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至少年交易量要达到1亿吨,这相当于我国年进口铁矿石数量的20%。然而以现在的交易量水平来衡量,这并不现实。不过也有人认为,仅仅观察一周的交易量还不足以反映铁矿石市场的情况,要考虑它的成交量,至少要三四个月的周期,这样呈现出来的价格可能更有说服力。面对条件更好的、今年即将正式运行的新加坡交易平台,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如果不在短期内打出影响、站稳脚跟,那么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将更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