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贸商的资金“游戏”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正如一位供职于国有银行的人士所说,就像拿红包不只是医疗界的问题一样,当整个行业都有问题时,病根一定在行业之外。钢贸行业也是如此。 应当说,部分钢贸企业靠虚假注册、虚假贸易、重…
应当说,部分钢贸企业靠虚假注册、虚假贸易、重复抵押等手段获取银行贷款的问题,并非近期才有。仔细考量下不难发现,是房地产行业的景气度下降,才使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显现出来。
钢贸行业里80%以上都是福建人。闽籍钢贸商自称有几千亿元的银行信贷资金在这个群体内流转。一些钢材贸易只是套取银行贷款的名目而已。钢贸商们比谁都清楚,我国的钢铁产能过剩。钢铁生产已出现全行业亏损,钢铁贸易谈何盈利?于是部分信贷资金流向了房地产、高利贷,靠“投资”来为银行信贷还本付息。
部分闽籍钢贸商也自诩两个业务做得最好:一个是钢材市场,即房地产;另一个是金融,即高利贷。
地产方面,钢贸商以建钢铁市场为名圈地,一下子就是几百亩。再以钢材市场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拿了贷款以后就做短贷,做拆借,再到其他的地方建市场,如此滚动。两三年之后土地升值了,如果钢材买卖如原来预计的那样难以为继,钢材市场就顺理成章地转为商业地产。钢贸商们通过圈地、囤地、转卖大发其财。但目前房地产市场“深度冰冻”让钢贸商们的“炒地皮”游戏难以为继。
金融方面,上海有80多家担保公司,其中有30多家(占总数的近四成)是福建周宁的钢贸商所开。一些担保公司主要从事拆借、担保、抵押,实际上就是高利贷。资金通过层层转借、加价之后,最终的去向大多仍是房地产。
可见,只要房地产行业仍存“暴利”,钢贸业的此类资金游戏就能进行下去,不会给银行的信贷资金造成损失。当记者询问一家股份制银行的信贷员,部分钢贸商挪用信贷资金去炒地、放高利贷,是否会影响银行资产质量。该人士反问,谁不挪用信贷资金?
在钢贸商圈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从业者普遍文化水平不高,高中毕业者已属“高学历”,而且学历越低越容易发财。即便已是腰缠万贯的钢贸商,他们也不主张子女受高等教育。原因很简单,受教育越多,就越不敢逾越法律这条底线。有人戏称为“无知者无畏”。
问题也许比预计的还要严重。目前,仅北京、武汉、四川等地,已有上千家房企从楼市“消失”,房企破产开始涌现。一位钢贸商介绍,大规模裁员、减薪已在这个行业蔓延开来,但钢贸企业主们还在“硬撑”。他们还能不能等来信贷资金再次宽裕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