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燃气收购案:口水战难掩价格博弈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中石化和新奥能源财团收购中国燃气在去年底拉开帷幕后,数月来隔空口水战频繁,但双方仍未就价格展开实际性谈判,令市场怀疑此次收购是否能成功。新奥能源执行董事兼副总裁王冬至昨日表示,每…
中石化和新奥能源财团收购中国燃气在去年底拉开帷幕后,数月来隔空口水战频繁,但双方仍未就价格展开实际性谈判,令市场怀疑此次收购是否能成功。
新奥能源执行董事兼副总裁王冬至昨日表示,每股3.5港元的要约收购价是经财团深思熟虑定下的公平合理价格。而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也在26日作出了收购价已反映公允值,不会付出高于市场价格的表态。
接近中石化和新奥财团的市场人士昨日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中国燃气存在明显企业管治漏洞和未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3.5港元要约价已体现其真实价值。而接近中国燃气的市场人士则向本报表示,此次收购说到底都是价格问题,若财团继续认为3.5港元是公允价值,双方没有谈判的共同点。
双方沟通的途径似乎从未畅通过。去年12月13日,中石化和新奥组成财团并提出要约收购中国燃气,每股作价3.5港元,涉及收购资金约167亿港元,中石化和新奥分别支付45%和55%的资金。
新奥能源执行董事及首席财务官郑则锷昨日透露,财团在发出收购要约前,曾与中燃董事会成员梁永昌和庞英学进行过初步接触。但到现在为止,中国燃气董事会从未正面回应收购,他强烈希望能与中燃董事会会面沟通。
据本报了解,财团早在去年12月7日和9日两度正式致函董事会表达财团收购愿望,并希望能与中燃董事会尽快会面洽商以获得董事会对要约收购的推荐支持。要约收购公布前,财团也曾致函告知中国燃气董事会,并表示期待以友好方式进行收购。
中国燃气方面反应则显得较为激烈,公告表示中石化和新奥财团当时提出收购是“机会主义”。上述接近中国燃气的市场人士认为,中燃股价表现一直介于3~4港元间,但由于2010年底“管理层出事后”股价下跌,此后股价仍未反映市场信心恢复,彼时财团提出收购属于恶意收购。
管理层出事,也就是2010年12月17日中国燃气第一大股东以及原董事总经理刘明辉和原执行总裁黄勇在深圳被捕拘押。据消息人士透露,此后刘明辉用3200万元人民币保释出狱,并与人合组富地石油,计划以7亿港元扫货。
收购要约提出后,中国燃气原股东在二级市场疯狂扫货逾60次。今年2月,富地石油更名为ChinaGasGroup(中国燃气集团),继续在二级市场大量扫货,除将中燃股价一度推至3.9港元比要约价溢价11%外,还将持股比例提至10.13%,成为继刘明辉后第二大股东,而韩资股东SKE&S也在多次增持后,持股比例增至10.06%。
不过,接近财团的市场人士否认恶意收购一说。
或许正因为双方沟通不畅,以及3月7日商务部对中国燃气收购启动反垄断审查且仍在进行中,新奥两度推迟发出股东通函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发函日从今年2月底延至4月底,完成交易截止日期从3月31日延迟至5月15日。
接近中燃的人士则指出,目前双方通过各自财务顾问麦格理和花旗进行谈判,“如果到了某个价格,如十几块”,董事会自然有责任向股东提出是否接受收购的建议。
延伸阅读
- 上一篇:国土资源部鼓励民营企业投入矿产勘查开发 下一篇:钢铁一季度陷行业性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