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专营6月试水 央地发生整摩擦
来源:钢联资讯|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据《中国企业报》报道,今年两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对外表示,全国稀土企业将整合组建为2到3家大型企业。他表示,整合方案没有时间表,同时也不一定按照省份来划分。稀土行业整合早…
据《中国企业报》报道,今年两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对外表示,全国稀土企业将整合组建为2到3家大型企业。他表示,整合方案没有时间表,同时也不一定按照省份来划分。
稀土行业整合早在去年就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北方包钢稀土一家独大,南方各地群雄混战,一时间难分输赢,究竟谁能最终成为部长口中所说的3家大型企业,还难以预料。但随着美欧等将我国稀土配额问题提交世贸组织,我国稀土行业所面临的困难可以预见。
在国际市场上,稀土产业的整合方向是全产业链,越大越好。这恰恰与我们国内稀土整合方向存在诸多争议形成反差。以我国南方稀土整合为例,由于资源非常分散,湖南、广东、江西、广西、福建等5省区都将稀土作为自己经济发展的重点,在采矿权由地方政府掌握的前提下,中小型企业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而在稀土下游应用环节,是否集中的争议更大,2012年即将启用的稀土专营体系能否覆盖应用环节,目前尚无结论。下游企业中很多都是民营企业,而且中小企业很多,都纳入搞专营不现实,但要管好这个行业,企业整合在所难免。
从2009年开始,包括包钢稀土、五矿集团等大型稀土企业纷纷将触角伸向下游应用领域,做全产业链也成为大企业的发展目标。2011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更是提出了排名前列的稀土企业的市场垄断份额指标。
整合危机感来袭
南北争霸加剧
南方的稀土整合形势较为复杂,整合南方稀土资源,重点在于整合广东、湖南、江西和福建几个储量大省的稀土资源。南方稀土行业中也出现五矿、中国铝业、中国有色等几家央企争霸的局面。
在南方,五矿发展大股东五矿集团是一家总资产达2000亿元,在世界500强企业中金属类排名第六的国际化矿业公司。
几年前,五矿发展即斥资整合了江西钨业集团,同时还参股了厦门钨业,目前拟收购湖南的金属材料研究院。五矿集团目前虽参与了南方稀土竞争,但其优势项目并不在稀土,而在黑色金属业务。更重要的在于,五矿发展并没有实际获得稀土的采矿权,所以其业务只能局限于稀土的冶炼分离阶段。
另一家央企中国铝业貌似下手迟缓,但有后来居上之势。2011年6月,中铝成功整合了位于江苏的5家稀土矿公司。在迅速拿下江苏之前,中铝更是抢先控股了江西钨业,意图从五矿手中抢下江钨控股。同时,中铝与广西有色及有研稀土签订了合作协议,意图进军广西。但是在与五矿的争夺战中,中铝并没有太大的优势,一位长期跟踪钨业领域的分析人士表示,“2003年,江钨已经将主要的资源类资产注入了与五矿合资组建的合资公司中去。”而且到目前为止,中铝在广西并没有获得采矿权,申请新证的过程也需要漫长的等待。
最后要提的一家是中国有色,在激烈的南方稀土竞争中,中国有色集团高调加入这场南方稀土整合的争霸战中。中国有色集团旗下的中色股份是上下游一体化的锌生产商和中国领先的有色金属工程承包商,也是南方主要的稀土分离企业。在中色股份霸气外露的同时,依旧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同五矿发展一样,采矿证的问题是一个硬伤。其旗下另一家公司东方钽业虽然出产稀土,但毕竟位于宁夏,而且也必须优先满足自己的业务。
就目前我国稀土行业的整合形势来讲,北方稀土的整合较为顺利。从2011年5月份开始,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开始对区内上游企业实施整合淘汰工作,所涉及的35家稀土企业将通过重组、补偿关闭、淘汰关停等方式,最终只保留包钢稀土一家上游企业。该计划在当年6月底整合完毕,然而,实际整合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顺利,直至去年年底,仍有绝大多数企业未能完成整合。
此前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政府出台这一政策,对于包钢稀土而言属于绝对利好,因为公司可以借助政策力量实现对行业内企业的低成本收购。然而,这一方案推出后,不但因补偿标准过低等原因遭到被补偿关闭企业的强烈反对,同时包钢稀土似乎在主动性上也并不强。不过,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两会上的那番表态,也许会让包钢集团增加危机感,加快一统北方稀土的步伐。
稀土专营6月将试水
追溯惩罚制度闪现
在稀土整合过程当中,有一些政策一直广受瞩目,那就是稀土的专营制度,这一制度从去年开始就传闻要实施,并且,一旦实施,对稀土生产和开发将起到重要作用。继盐业和烟草业实行国家专营之后,日渐成为中国与欧洲、美国、日本争议焦点的稀土行业也将被纳入“国家专营”的范围内。目前作为“专营制度”技术基础的稀土专用发票,可能将于2012年6月在中国稀土的主产区内蒙古和四川率先试点。
然而,在稀土专用发票的适用阶段,稀土专营体系的覆盖范围目前尚存争议,业内普遍担忧如果专营体系包含整个下游产业将会引发新的混乱。
从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国内大型稀土企业一直在呼吁启用稀土专用发票,其现实目的是借助专用发票打压“不带票”稀土,稳定稀土价格。
但是,管理部门对以专用发票为纽带的稀土专营体系的作用定位并非价格那么简单。稀土专用发票的推行依然遵循“整合为先”的大原则,即在完成稀土产业整合的地区先行试点稀土专用发票,然后再择机推向全国。
2011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已经明确提出,要建立稀土开采、冶炼分离、产品流通台账和专用发票管理制度。
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苑志斌认为,建立稀土专营体系,最大的意义在于杜绝稀土乱挖乱采和违规超采现象,保护稀土资源与自然环境,同时这也有助于大企业加快实施兼并重组步伐。
按照最初的设想,稀土专营体系涵盖中国稀土开采、冶炼、深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更为具体的体系设计是由稀土储备、开采、冶炼、消费四部分构成,开采、冶炼及消费企业实行身份认证和网签制度,每年开采的稀土进入储备和消费两个领域,彻底阻断非法生产企业获得稀土的途径。
此举与企业密切相关的是专营体系下的追溯惩罚制度,即一旦发现体系外的稀土产品,都要依法处罚,最严重的要直接没收产品,而稀土产品的涵盖范围上至矿石,下至应用产品,凡是包含稀土的产品都在体系之内。
利益纠纷复杂
央地对抗一触即发
在稀土整合过程中,有一个关系始终绕不过去,要就是央企与地方国企的关系。尤其是南方的稀土市场,毕竟在这种多元化的市场下,企业的整合兼并必然会有另一部分企业受到损失。央企与地方政府、地方国企间的利益非常复杂,地方政府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也就显得事关重要。
就目前全行业而言,地方国企在开采方面有一些优势,但是稀土产业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不单是开采,还包括深加工、贸易等等。行业整合要把稀土产业做大、做深,真正成为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分工上来说,地方国企做开采,央企负责深加工和贸易流通,能真正发挥各自的长处,但是从结果上看,整合稀土资源不能有太多的主体,不然集中度上不来,发挥不了规模优势,也控制不了市场,对谁都没好处。
苑志斌对记者表示,整合过程本身就是利益的博弈过程,央企的进驻虽符合国家政策的引导,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会触碰到地方政府的利益,这将导致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国企产生抗拒心理并付诸实际行动,最终在利益分割上难以达成合作是整合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由于背后的利益纠纷复杂,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平衡各家利益。
目前,北方包钢稀土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得到大家承认,而南方则相对混乱,这两种不同模式下的整合过程,对一些稀土中小企业的退出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苑志斌表示,南北稀土市场的基础、特征等各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不适合进行复制。相较于北方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南方稀土市场较为松散,且存在各方利益主体的博弈,资源性行业的整合过程中,地域限制对整合影响较大,这一点在南方市场上尤为突出。中小企业受到伤害是产业整合过程中必然的结果,建立完善的退出制度是降低市场影响的最重要手段。
延伸阅读
- 上一篇:国内稀土产业无惧贸易诉讼 下一篇:辽宁确定2012年找矿目标促经济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