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中的钢贸基层从业人员
来源:钢联资讯|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一个钢贸圈的老板说,前几年从事别的行业,剩了600多万。去年一时脑热,跟着做了市场,投资1000多万,与朋友合开了一家钢材市场和担保公司。而随着资金压力日趋紧张,公司经营愈加困难。加上…
一个钢贸圈的老板说,前几年从事别的行业,剩了600多万。去年一时脑热,跟着做了市场,投资1000多万,与朋友合开了一家钢材市场和担保公司。而随着资金压力日趋紧张,公司经营愈加困难。加上今年无锡李姓老板跑路事件的影响,如今,整个长三角地区的钢贸圈风声鹤唳,人人自危,人人自保。
“信任在经济利益面前是脆弱的。舆论造成的恐慌与损失,比银行只进不出的做法更具杀伤力。现在就是,大家失去信心,任由舆论摧残我们脆弱的心。”他说,他现在每天都无法入眠,以前并不抽烟,现在一个人每天抽3包烟。
2012年对于钢铁行业,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份——钢厂大面积亏损,媒体上不断充斥着钢贸危机的报道。其实,苦逼的不仅仅只是钢贸老板,还有无数从事钢材行业的“底层人民”。他们的日子,同样不好过。
留下or离开?
“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也离开了,我们公司就真的没剩几个人了。老板平时对我们很好,我实在不忍心。可是……”小雨说着这话的时候,泪珠在眼眶中打转。她目前在一家钢贸公司做销售。
眼下需求低迷,钢材行业利润微薄,公司资金链岌岌可危。“上周,公司一下子走了两三个同事,都是很重要的岗位,还有几个正准备辞职。原来二三十人的小公司,如今剩下不到一半的人。钢材生意不好做,贷款还款压力大,最近老板瘦得皮包骨头。看着让人特别心疼!”
“说实话,在这个‘半死不活’的公司,行情不好,公司没钱没货,我们这些做业务的,就只能拿底薪了。可是,平时老板对我们很好,经常跟我们谈心,像朋友一样。在这里呆久了,有了家的感觉。如果在这个时候走,感觉特别对不起老板。但现实是,我男朋友觉得这工作没前途,坚决反对我继续干下去,我们还为吵过好几次……好纠结呀!”说着说着,眼前这个乖巧懂事的女孩,开始哽咽了。
迷茫与困惑
小菊,典型80后。大专毕业后,先后换过几份工作,后因朋友同学多在上海钢贸圈,于2009年转战来到上海,进入钢贸公司从事财务工作。2011年春节后,考虑到销售工作“钱途”更好,经过一番纠结,终于决定开始挑战“销售”一职。
如今,一年多过去了,总结过去的一年,“天天守着电脑,早上忙着拼命群发资源(现货报价信息),接打电话、报价格。每天工作如此,周而复始。行情好时,电话多一些,卖卖货,一天也就那么过去了。现在行情这么差,公司也没货,大家天天玩电脑,好无聊。”小李无奈地抱怨着自己。
“我现在其实特别不想做钢贸了。感觉在钢贸圈呆了3年多了,既没有真正学到什么,也没有感受到工作乐趣,更别说什么企业文化了。看到身边有些同学、朋友一个个过得忙碌充实、事业有成,再对比自己,觉得好失败。”
小菊说,眼下钢贸生意惨淡,尽管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可依然“业绩平平”,根本没有实现最初“奔小康”的目标。她叹息道:“每个月领着2000多元的底薪,幸好公司包住,否则喝西北风去了。”她说,她认识的几个“资深”钢贸业务员,以前一个月赚个一两万绝无问题。“可眼下不行了,大家收入差了好多。现在钢材供过于求,客户就是爷,很不好伺候的。”
“做钢贸太没劲了。现在钢厂和贸易商都在谈转型,何况我们?可是我能做什么?想做什么呢?连我自己都说不清。觉得这几年在钢贸公司下来,似乎没学会什么真本事。”她说,此前曾想过自己做点小本买卖,开家服装店或奶茶店之类的,不过后来因为经验不足以及资金、店面等问题而作罢。
是继续卧槽,还是跳槽?这是个纠结的问题。
眼下,令小菊更头疼的是,在外闯荡多年至今依然单身。她说,“每次回家或者给爸妈打电话,他们和我那些七大姑八大姨们总是逼问这事。郁闷死了。事业无成,如今还沦为‘圣斗士’,真是够悲催的了!”
“这里,没有青春没有梦想”
小李目前在松江九星钢材市场上班,他每天的工作就是配货、送货——他说,以前每天骑着电动车,风里来雨里去,到处送货,干的都是体力活。“每一天,干活干得浑身脏兮兮的,灰头土脸的样子你不知道有多难看。感觉做一行,人老得特别快。人家都不相信我是90年的。”他笑呵呵地自我调侃。眼前这个憨厚的小伙子,看起来的确比同龄人沧桑许多。
当问到未来有什么打算或梦想时,这个小伙子笑了,反问了一句:“梦想?好遥远的感觉!没有人会在乎你的梦想。梦想早就被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生活抹杀了。我不知道当年周华瑞、肖家守那些人,是怎样白手起家,是如何混出名堂来的?或许,时代不同了吧,他们的成功模式,是无法复制的。能否成功,机遇和命运太重要了。”
他说,这里没有青春、没有梦想,也没有技术含量或工作激情,每天下班后累得不想动。“无聊时,玩玩手机,偶尔去网吧打打游戏。一年到头,我们是没有周末的。感觉整个人都快麻木了,这样的日子不知道要过多久。”
“先呆着呗”
小毅,90后,初中毕业后当了几年兵,退伍后在长三角一家钢材市场上班。他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负责市场每家商户的“考勤”。“平时每天早上和下午都要去点名,没来上班的商户就打电话催他们,出勤好坏直接与他们在银行的贷款挂钩的”。而像市场商户的门坏了,网络或电话出问题了,这些事儿也都是找他。
“感觉自己像个物业人员。工作挺轻松的,就是工资太低了。”“最不爽的是,那些看店铺的小孩,天天什么事都不用做,整天玩游戏、聊QQ,工资都比我高”,小毅不满地说。当被问到今后有什么打算时,他说,“先呆着呗。等将来有钱了自己当老板”。
小惠也是90后,性格开朗,目前同时管理着一个钢材市场的5家店面。她介绍说,市场的几个老板都有自己的店面,“有几家公司的老板都给我开工资,让我同时管理他们的店面。平时也啥事,就是一些财务上简单的事。”
她解释说,如果一个店面招一个人,包吃住至少1500元,还未必能招到人,“每家公司只要给我1200元,还不需要管吃住,对他们来说其实更划算”。她继续说道:“上次一家上海的公司,让我过去,说包吃住一个月2000元。谁去呀?那点工资还不够我每个月零花呢。”她说,她对现在的工作和待遇还算满意,暂无其他打算。
风光背后的无奈与心酸
2007年,中专毕业后,小萍跟随朋友来到上海,进入钢贸圈做起了销售。早几年就已经实现了“年薪十万”的目标。如今,钢材虽然不景气,不过由于之前的积累,她的客户还是颇为稳定。问及销售经验,她说了6个字——“勤快、多跑、多说”。据其透露,她经常参加各种交友聚会、会议,逢人就发名片,“做销售,其实就是把自己推销出去,让人们认可你的产品。”
小铃,09年本科毕业后进入一家大型钢贸公司做业务。从一名菜鸟,成长为如今业务部的经理,也顺利实现了“年薪十万”的目标,并且找到了他的另一半——一个同样做钢材、销售能力很强的女孩。
小铃坦言,“虽然在同学眼中,我春风得意,但别人看到的只不过是表面的风光而已。我们其实压力很大很累的。每次陪客户、陪银行的人应酬,都免不了猛喝酒,喝了吐,吐完继续喝。好像那酒不花钱似的。”
“你别看混钢贸圈的人,出入高档酒店、豪华KTV,能说会唱,其实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呀。”他摸摸自己慢慢鼓起的啤酒肚,无奈地说。“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打死我也做钢贸这一行了。”
采访手记:
接触了很多钢贸圈的基层从业人员,如今80后、90后已然成为这个行业一线的主力军,不管是销售,还是财务,亦或后勤工作,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我能感受到他们努力工作,出人头地的意愿。他们希望工作与享受生活两不误;他们朝气蓬勃,他们任性冲动,他们迷茫困惑……或者,这就是80后、90后的身上不可磨灭的时代烙印吧。
谁说他们是慵懒的一代?谁说他们是垮掉的一代?试问,又有多少老板停下忙碌的脚步,真正关心过自己的员工?了解他们内心的需求?每个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公司个个是人才,个个是精英。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老板都有能力驾驭这个“精英团队”。
新一代的钢铁帝国仍需更多年轻人来打造。或许这些年轻人还需要不断学习、锻炼,需要更多的指引与帮助。他们身上拥有无限的激情、创意与潜能,等待着被挖掘。
延伸阅读
- 上一篇:品种聚焦:油脂 回调压力渐增 下一篇:中电联发新能源发电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