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利钢企如何走出过剩困境 “武钢养猪”被误读
来源:新华网|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钢铁行业遭遇寒冬,钢企寻求多元化发展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武汉钢铁集团宣布养猪的计划一经披露,即引起轩然大波。尽管此前媒体报道中提到的390亿元养猪投资额有偏…
钢铁行业遭遇寒冬,钢企寻求多元化发展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武汉钢铁集团宣布养猪的计划一经披露,即引起轩然大波。尽管此前媒体报道中提到的390亿元养猪投资额有偏差,但钢铁企业微利已是不争事实。
武钢董事长邓崎琳算了一笔账:眼下1吨螺纹钢大概是4700元,平均每公斤4.7元,而最便宜的猪肉每公斤已接近26元,也就是说,钢材二斤抵不上猪肉四两。武钢去年2000余亿元销售额,只有30亿元利润,钢铁主业只贡献了10个亿。
这样的对比,得到了同行一致认同。“武钢养猪跑了题,但实属无奈。”沙钢集团董事长助理高文平昨日向记者介绍,进口铁矿石价格高企、物流成本不断增加,而钢材销售价格又上不去,中国钢铁行业利润连续两年销售利润率不足3%,远低于全国工业行业6%的平均利润水平。特别是品质高的铁矿石全部靠进口,2009年以来最高曾达到180美元/吨,现在需求减少但仍在140美元/吨左右徘徊。
其实,单个的困境比市场的整体形势要严峻得多。最近,南京市对主要钢铁企业运行状况摸底调查发现,同比去年1月份,营业收入下降22.9%,税收下降26.1%,订单下降近50%,销售下降10多个百分点,利润报表就很难见诸报端了。
“各种成本激增,钢企为何不向终端提价,最终打碎牙往肚子里吞?产能过剩是‘罪魁祸首’。”省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田伯平跟踪研究全球钢铁行业多年,他直言,这场困境应该让大家冷静地思考中国钢铁行业的未来。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在促进我国钢铁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弱化了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竞争压力,比如产能过剩、集中度过低、创新能力较差,最终导致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钢铁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定价能力减弱。
田伯平指出,钢产量呈边际递减趋势是客观规律,即在基本完成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工业进程之后,钢产量就会递减。比如日本,最高时年产量达1.8亿吨左右,而目前降到9000万吨左右。据统计,目前全球钢产量14亿吨,我国占到6.9亿吨,而实际内需只要5亿多吨,严重供过于求。
“现在国际经济不景气,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当前的市场低迷形势对沙钢的影响远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缩减总产能、做精高端产能,是包括沙钢在内的所有钢企转型的必经之路。”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告诉记者,国内投资惯性依然很大,调整将是长期过程,即使缓解眼下困境也要三五年,部分钢企将被淘汰出局。记者昨天了解到,我省连云港的几个临海钢铁项目就受调控影响迟迟未批。
纵观同样面临困境的国际钢铁企业,非钢产业利润占比已达30%。而在国内,宝钢、广钢的“非钢板块”收入虽不及钢铁主业,但利润贡献率超过50%;根据武钢的计划,“十二五”末非钢产业占比要从现在的8%提高到30%。
田伯平认为,如果过于发展非钢业务,尤其是与钢铁主业毫不相关的业务,将导致钢铁主业后续发展乏力,其中风险不容忽视,“非钢产业贡献30%的利润是比较合理的区间”。
降低采购、贸易及物流成本,在营销上下功夫,是钢企破解微利困境的重要一环。今年1月,沙钢投资300亿元建钢铁物流园。“一方面是使沙钢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减少采购时间及成本,使客户与沙钢的产业链、供应链联系更加紧密。”高文平介绍,物流园将集现货和期货交易、剪切加工、进出口保税、电子商务及金融担保质押为一体,投运后年营业收入可达2000亿元。
专家表示,当前做强钢铁主业,既要从源头控制原材料采购成本、在企业内部挖潜增效,更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延伸主业产业链。最近,省内知名钢企已纷纷行动:淮钢特钢与亚星锚链合作,共同研发高附加值的系泊链用钢,打造国内最大的船用锚链钢供应基地;兴澄特钢进入国防、海工、高铁用钢及先进机械制造领域,并攻关超纯净精炼技术。“通过绿色制造、技术改造,实现增利增税不增量,3年内钢铁主业收入突破500亿元。”兴澄特钢总经理张文基昨天透露了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