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投资2000亿加速布局煤化工领域
来源:钢联资讯|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综合媒体报道,在经过数年的蛰伏后,中石化在煤化工领域的战略布局日渐清晰。本报获悉,今年年初,中石化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已确定了具体的煤化工发展目标。未来四年,中石化将积极发展煤化工,…
综合媒体报道,在经过数年的蛰伏后,中石化在煤化工领域的战略布局日渐清晰。本报获悉,今年年初,中石化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已确定了具体的煤化工发展目标。
未来四年,中石化将“积极发展煤化工”,建成内蒙古、新疆、贵州、河南、安徽五大煤化工基地,并将主要发展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及煤制乙二醇,投资额将超过千亿。“到2015年煤制烯烃的产能应该能够占到目前烯烃产品(主要是乙烯)产量的1/3;煤制气能力则会力争超过每年100亿方(立方米)。”中石化内部人士说。2010年,中石化的乙烯产量为906万吨。据此测算,中石化到2015年的煤制烯烃能力将超过300万吨。
煤化工战略如今已成为中石化资源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石化寄望于通过发展煤化工来缩小与中石油在资源上的差距,同时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并为此而准备好了投下“重注”,上述中石化内部人士称,若中石化规划中的煤化工项目全面铺开,中石化在煤化工上的投资额保守估计将超过2000亿元。
但由于大规模进入煤化工领域的时间较晚,而国内大规模的煤矿多数已被“圈占”,迫使中石化不得不采取与其他煤炭企业合资合作的模式来开展煤化工业务。
2000亿布局
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新型煤化工技术主要包括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二甲醚等。
中石化发展煤化工将按照“扩大煤炭资源、加强合资合作、做好战略布局”的原则,将在水资源较为丰富、煤炭资源相对富集的地区,加大煤炭资源获取力度。
同时,中石化将选择战略地点,推进煤化工战略布局。具体而言就是做大西北(内蒙古、新疆等),做强西南(贵州等),做优中部(河南、安徽等)。
为此,中石化已经选择了内蒙古的鄂尔多斯、新疆的准东、贵州的织金、河南的鹤壁、安徽的淮南5个地区作为煤化工基地的战略布局点。
目前,中石化位于新疆准东、河南鹤壁、贵州织金、内蒙古鄂尔多斯的煤化工项目已经开始动工。根据中石化的投资计划,在新疆地区的投资额将超过500亿;在贵州织金的项目投资额超过500亿元;在河南的煤化工项目的投资额则超过200亿元。
上述中石化内部人士称,若中石化规划中的煤化工项目全面铺开,中石化在煤化工上的投资额保守估计将超过2000亿元。“不过,这些投资当然不仅仅是项目投资,还要加上各种配套。比如,煤制气所需的管道建设就需要大笔资金。”该人士说。
目前,中石化已经启动了在新疆基地的建设,计划在乌鲁木齐高新区建设“新疆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项目总部基地”及“准东煤制天然气总部基地”,总投资额将达到500亿元。
前者包括建设两条煤制气专属管道项目,分别为新疆至广东及浙江的新粤浙管道和新疆至山东的新鲁管道;后者则包括一个年产80亿立方米的煤制气项目。
接近中石化新能源办公室的人士透露,外输管道总部基地规划面积260亩,投资额约350亿元;准东总部基地规划面积700亩,总投资约150亿元。“这两个项目已上报了发改委,应该不久就能拿到批文。目前已经在征地,计划是争取4月份能够开工。”该人士说。
在河南和贵州,中石化的煤化工布局也已经开始。去年11月初,中石化与河南省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补充协议,中石化将与河南煤化集团在豫北地区合资建设大型煤化工项目。按照双方的规划,中石化旗下子公司中原石化将在此筹建一个年产180万吨的煤制烯烃装置,投资额大约在210亿元。
2011年9月底,中石化在贵州省的“煤电一体化”产业项目一期工程60万吨/年聚烯烃项目开工,总投资180亿元。
该项目包括煤炭基地建设和分三期建设的煤化工产业项目,总投资610亿元,其中煤化工项目投资520亿元。
资源考量
由于国内的油气资源多数为中石油所垄断,因而中石化在油气资源上无论是产量还是储量都远远落后于中石油。
在传统油气资源的获取上,目前看来中石化已经没有可能赶上中石油,甚至差距会越拉越大——国内出现大型油气田的概率很低,而中石化现有油田的储量已经出现了明显下降。
不过,在煤化工领域,中石化已经走在前面——中石油对煤化工并不感兴趣。目前,中石化已经把煤化工战略写入了公司资源获取战略的组成部分。“中石化希望能够通过煤化工的发展来缩小与中石油资源上的差距,至少在天然气领域具备这种可能性。”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长远性课题研究室内部人士告诉本报。
2011年前三季度,中石化天然气产量为108亿立方米;同期中石油天然气产量约为491亿立方米。后者是前者的4.5倍多。
上述人士称,若中石化在煤制气上达到年产100亿方的目标,将进一步缩小与中石油在天然气产量上的差距。
此外,中石化自建的煤制气专属管道所在地,仅新疆地区的潜在煤制气项目规模就达到四五百亿方,若这些煤制气都通过中石化的管道输送,中石化所运营的天然气量甚至将与中石油相当。
目前的国际油价持续在100美元/桶以上运行,高油价带来了中石化炼油板块的巨额亏损。上述消息人士透露,中石化2011年的炼油板块会继续巨亏。
通过石化路线获得烯烃产品(主要是乙烯)大多是通过石脑油裂解得来;而石脑油同时是成品油(汽、柴、煤)的原料。一般而言,现代化炼厂的炼化装置都可以通过调整装置运行来达到多产乙烯或多产成品油的目的。
乙烯是大多数化工品的原料,是最基础的烯烃产品。中石化大力发展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的目的之一便是把部分石脑油“节省”出来用于生产成品油。“相对于目前惨淡的化工品市场,出售成品油显然比出售化工品要划算得多。”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一位专家说。
2011年前三季度,中石化加工原油约11.8亿桶,生产的乙烯产量为735.6万吨;同期中石油加工原油约7.25亿桶,乙烯产量为256.1万吨。
这意味着中石化在炼化板块的亏损或远高于中石油。
非油企冲击
不同于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在下游化工品市场,中石化拥有毫无争议的领先地位。不过,这种地位目前已经遭到了来自其他非油企业的冲击。
这些非油企业主要是目前运营着煤化工项目的企业,比如神华集团。从2011年1月1日起,神华位于包头的煤制烯烃项目开始从示范阶段进入商业化阶段。
该项目的主体工程主要包括180万吨/年煤制甲醇装置、30万吨/年聚乙烯装置、3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
目前,神华的烯烃产品已经在市场上成为热销产品。宁波市中达石化有限公司销售人员郑成其告诉记者,目前在浙江余姚塑料城,神华的煤化工产品的销售价格很有诱惑力。“PP(聚丙烯)的价差在每吨200元左右。若采购量大,这个价差还是很有诱惑力的。在塑料行业的下游低端领域,煤化工产品实际上已经可以替代石化产品了。”郑成其说。
浙江余姚塑料城是全国最大的集塑料原料交易、塑料制品加工经营和塑料信息交流于一体的塑料专业市场之一。
据郑成其介绍,在浙江余姚塑料城,来自神华等公司煤化工工艺烯烃产品已成规模,并且成本还更低,因而对石化路线烯烃产品形成了冲击。“况且从事煤化工的多数非油企业都是煤炭企业,自身就拥有大量煤矿,因而煤制烯烃产品的成本能降下不少,相对于石化产品还具有成本优势。”大唐国际化工技术研究院左玉帮告诉本报。
除了包头煤制烯烃项目外,神华还拥有陕西榆林10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呼伦贝尔的6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宁煤300万吨/年间接液化项目以及鄂尔多斯500万吨/年直接液化项目等。其中,前两个项目也已经进入商业化运行倒计时。
按照神华集团的“十二五”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油品产量300万吨,化学品产量500万吨,天然气产量18亿方,总投入800亿元,比“十一五”期间的500亿元增幅高达60%。
目前,神华集团子公司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已经获得了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另外一家获得此资格的是民营企业内蒙古伊泰集团旗下的成品油销售公司。
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的专家称,来自非油企业对中石化下游化工品市场的冲击,在某种程度上迫使中石化不得不加快在煤化工领域的布局,“不能再按兵不动了”。
优劣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长远性课题研究室内部人士称,前些年,中石化在煤化工领域的作为仅是“圈了些煤矿”。
5年前,中石化就在新疆登记了面积为350平方公里的煤炭区块。当时这一区块的煤炭储量预计在150亿吨左右,预计在该项目上投资500亿元人民币左右。
但此后的数年,中石化在该项目上一直未有动作。据上述长远性课题研究室人士称,前期主要还是由于技术上不成熟,不敢冒进,因而比较保守。
2011年4月份傅成玉出任中石化董事长之前,中石化在煤化工领域多为观望。傅成玉就职之后,中石化才明显加快了在煤化工领域的布局。
“以前石油企业都看不上煤化工。”左玉帮说。不过,在他看来,中石化进入煤化工领域也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比如,在化工领域,中石化拥有很成熟的经验和娴熟的技术,以及强大的研发能力。“目前国内能够拥有煤制烯烃自主技术的也不过两三家,中石化就是其一。在烯烃领域,中石化做了那么多年,其技术底蕴和人才库都是其他企业无法相比的。“左玉帮说。
2011年10月10日,中石化旗下分公司中原石化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装置开车一次成功。该项目采用的是中石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制烯烃工艺(S-MTO)。
中石化中原石化思想政治工作部副主任丘杰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个装置的开车成功,“标志着中石化自主研发的甲醇制烯烃工艺成套技术步入产业化”。
中石化的另一大优势便是其强大的化工品销售渠道。在国内,化工品销售渠道方面,恐怕没有企业能够与中石化相比。
不过,在左玉帮看来,中石化进入煤化工领域还是稍微晚了些。“现在想大规模发展,但大型煤矿都已经被圈得差不多了,没有煤矿,发展煤化工就会受制约。”
这也是中石化在制定煤化工战略时不得不强调“加强合资合作”的原因。中石化新能源办公室副主任郭卫军称,中石化发展煤化工不会直接介入煤炭生产环节,而是与煤炭企业联合成立合资公司或部门,这也是中石化未来煤化工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石化与河南煤化集团的合作便是采用的这一模式。中石化出煤化工技术和人才;河南煤化则出煤炭。
根据双方当时签署的协议,中石化和河南煤化将成立两个合资公司,分别是煤炭公司和煤化工公司。前者中石化拥有49%股权;后者中石化拥有51%股权。“要是手上有足够的煤矿资源,中石化又拥有自己的技术,完全可以自己单独做。但现状则迫使中石化不得不采取合作的模式。”上述接近中石化新能源办公室的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