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应该怎样炼成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辽宁鞍钢96年建厂史上最严重的安全事故,虽已过去9天,喷溅出的滚烫钢水早已冷却凝固,但各界反思依然高热而汹涌,惹人关注。 本月20日晚,鞍钢集团公司下属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铸钢厂在…
辽宁鞍钢96年建厂史上最严重的安全事故,虽已过去9天,喷溅出的滚烫钢水早已冷却凝固,但各界反思依然高热而汹涌,惹人关注。
本月20日晚,鞍钢集团公司下属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铸钢厂在浇注钢件时,砂型型腔突发喷爆,超过1000℃的钢水喷溅而出,瞬间夺去13条生命,遗体被烧焦;另有17人受伤。报道说,现场极为惨烈。
虽说铸钢企业小事故在所难免,但发生死伤30人的特大伤亡事故,且系大型国企,还是罕见,让人震惊不已。除了哀悼死难者,各界最为关注的是:钢铁龙头鞍钢为何会发生如此惨祸?
从国家安监总局随后公布的调查结果看,事故原因是“型腔内部或底部残余水分过高”。不用说,这又是一起安全管理、安全监管存在漏洞的责任事故。毕竟,砂型须干燥,这是铸钢工人都知道的基本常识,何况管理层、监管层。
有“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之称的鞍钢,安全管理与监管疏忽至此,令人不安。而更令人不安的还在于,此次事故并非孤案
就在鞍钢事故后,宝钢股份梅山钢铁股份公司23日又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煤气泄漏致6死7伤;而上月16日,哈尔滨一钢铁公司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致1死31伤;去年10月5日,江苏南钢炼钢厂铁水外溢,致12死1伤……
在积重难返的煤矿安全事故都有所缓解国家安监总局近日宣布,矿难死亡人数已连降9年,去年更首次降到2000人以下的语境下,钢铁行业却突然以另一种更惨烈的形式发生安全事故、暴露安全隐患,令人感概:“带血的煤”少了,“带血的钢”却多了,中国钢铁行业到底怎么了?
资料显示,一度狂飙突进的钢铁业目前正深陷行业寒冬:继遭全球金融危机打击后,去年又挨了多根“闷棒”:一是钢价下挫而矿价坚挺,成本大涨、利润剧减;二是受楼市调控、固定资产投资萎缩等影响,订单减少,产品供过于求,库存积压严重。这让钢铁业集体亏损,陷入困境,不少钢企“给员工开工资都受到一定影响”。
比如此次发生事故的鞍钢股份,去年预亏21.51亿元,而2010年,其盈利还超过20亿元。
但一个反常现象是,尽管行业低迷,各钢企却无意减产。因为“大家顾不得考虑经营压力,而都是为保住市场,尽可能开足马力生产”(一国有钢企高管语)。
或者,行业愁云惨雾,亏损严重,企业已无力完善安全管理;或者,为保住市场,也无暇顾及安全管理。种种因素,就导致了钢铁业的安全事故隐患在近期集中爆发。
这让人想起另一个场景。五六年前,中国钢铁业正在扩张之路上夺路狂奔,但很快就在2007年4月发生了瞬间夺命32条的辽宁铁岭钢包倾覆事件。
其原因,有论者评论说,“在利益驱使的快速膨胀下,不少企业安全管理混乱,不少地方行业管理弱化,安全监管缺位”。
行业“大口吃肉大秤分金”的辉煌岁月时,企业和监管部门为了眼前利益无视安全管理及监管;行业愁云惨雾时,企业和监管部门却又无力、无暇顾及安全管理及监管。但问题是,钢铁业要在何种状态下才能堵住安全管理及监管漏洞呢?
中国已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据说下一个目标是向“钢铁强国迈出坚实的步伐”。但如果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安全监管都不能完善,任由隐患依旧、事故频发,让钢铁业变身“第二个煤炭业”,又何谈钢铁强国!
钢铁应该怎样炼成,是到了好好反思并彻底改变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