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电厂煤碳库存触及警戒线 煤电联动再搁浅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北方三大煤炭中转港口库存量已连续四周下跌,多个省市电煤库存亦先后告急,其中湖南等地仅够半月之用,逼近“警戒线”。 丰水期尚未到来,但一些地方气温上升用电量不断攀升……种种迹象表明…
北方三大煤炭中转港口库存量已连续四周下跌,多个省市电煤库存亦先后告急,其中湖南等地仅够半月之用,逼近“警戒线”。
丰水期尚未到来,但一些地方气温上升用电量不断攀升……种种迹象表明,“煤荒”又开始搅扰多地。
近日,国家发改委下发紧急通知要求,2011年重点合同电煤价格维持2010年水平不变,并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涨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2010年重点电煤合同价格在520元/吨的价位。这个价位与目前的市场煤价有大约200元/吨的价差。
分析人士指出,电煤价格被“严控”后,相关企业将减少供应量,“煤荒”的状况或将加剧,加上煤炭进口量下滑,这都将对今年夏季的电力供应构成严峻的挑战。
电厂、港口库存煤全线下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目前湖北当地电煤已下滑至160万吨的“警戒线”,只能保障两周的发电所需。
另一组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华中电网全网电煤库存降至914万吨,其中以湖南电煤供应形势最为严峻,54万吨存煤仅可用4天,低于警戒线。
目前,湖南电网因缺煤停机、火电煤质差、水电水头低和机组检修等原因,影响发电能力约800万千瓦。基于此,湖南省已于3月21日实施有序用电措施,最大日限电量约120万千瓦,最大日限电量为1100万千瓦时。
3月29日,陕西省发布今年一季度经济形势称,全省电煤库存量为70.02万吨,同比下降30%。国家电网西北电网公司积极向国家电网公司汇报,减停陕西电力外送,并协调、组织西部省区富裕电力支援陕西。
与此同时,主要港口煤炭库存也在下降,截至3月31日,秦皇岛港煤炭库存量为728.2万吨,周环比下跌1.33%,较月初已回落119.7万吨煤炭库存量;国投京唐港煤炭库存为156万吨,较月初下跌23.15%;国投曹妃甸港煤炭库存量较月初回落50万吨至197万吨。上述三大北方煤炭中转港口库存量已连续四周出现下跌,总体下滑幅度达16.7%。
海外煤商暂停向中国报价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随着国内煤炭供应偏紧,部分澳大利亚等动力煤、炼焦煤的供货商们已经暂停向中国进口商们报价。
业界分析认为,在日本地震之后,能源进口需求加速膨胀,可能会在今年后三个季度波及中国煤炭进口。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月份我国煤炭进口量仅有676万吨,降幅为47.6%,这一数据为2009年4月份以来月度进口最低水平。
广东省2月份的煤炭进口比去年同期相比,已经下降了五成左右,这也直接致使广东省内的煤炭库存开始出现大幅度下降。
在国际上,日本核危机和中东北非动荡的局势开始波及世界能源市场,煤炭价格扶摇直上。国际油价4日继续上涨,到当天收盘时,纽约和伦敦市场油价均再次刷新两年半高点。
瑞士矿业巨头斯特拉塔与日本中国电力株式会社签署了本财年(始于4月1日)的供应合同。在伦敦上市的斯特拉塔将以每吨130美元的价格向后者供应用作燃煤电厂燃料的电煤,较2010~2011年度每吨98美元的价格上涨了32.6%。据介绍,最新的合同价格也高过2008~2009年度的每吨125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为渴求能源的亚洲设立了一个价格基准。
瑞信大宗商品分析师表示,在某种程度上,这项合同超出了市场预期。合同价格反映了亚洲电厂消耗的高热值煤炭供应紧张,主要原因是过去6个月里澳大利亚的天气恶劣以及总体需求日益强劲,特别是中国与印度的需求。
无论如何,这个价格在中国都不具竞争力,综合各项成本,各类煤种进口成本已经比国内企业从山西采购贵了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部分公司的煤炭进口已经基本停滞。
煤电联动再搁浅
上述各种情况表明,一边是部分省市电煤供应紧张,另一边是发改委不允许重点电煤合同涨价。这让火电厂与煤炭供应商面临两难之境,谁来化解这一矛盾?
东兴证券分析师周宏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煤价格谈判一直面临困境,电煤价格成为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都十分头疼的问题。他认为,在目前高通胀的局势下,煤电联动机制暂时还不能成行,何况电价关系民生,不能轻易上涨。
他解释称,煤炭价格早已市场化,而电价依然由国家调控,目前重点合同电煤价格虽然被要求不许涨价,但企业也许会通过供应低燃烧值的煤等手段变相涨价,因而这次发改委特别指出不能以任何形式变相涨价。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目前合同价与市场煤价有大约200元/吨的价差,因此重点合同煤中锁定价格的越来越少,兑现率也越来越低。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中心报告判断,2011年重点电煤合同实际执行价格将在2010年的基础上上调30元/吨左右。如届时电价不能得到有效疏导,火电企业的亏损面可能进一步扩大。
2003~2004年、2006年~2007年和2010年初,我国各地曾出现程度不同的“煤荒”、“电荒”及“油荒”。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这是电力改革停滞、供需双方没办法进行有效交易导致的。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