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多数机构预计央行年内仍可能加息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贸易顺差高位、CPI创28月新高、信贷数据高涨、央行上调主要银行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至18.5%高位……在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多项经济数据的出台给货币政策取向多增变数。 央行加…

贸易顺差高位、CPI创28月新高、信贷数据高涨、央行上调主要银行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至18.5%高位……在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多项经济数据的出台给货币政策取向多增变数。

央行加息预期再度强化。多位业界人士表示,通胀压力将会在2011年持续存在,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大背景下,年内央行仍有加息可能。

CPI数据超预期

一个繁忙的周末!

12月10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召开,该会议讨论2011年的具体经济目标,并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调控定调。

同日,11月主要经济数据次第公布。如市场预期,当月银行新增信贷5640亿元。至此,前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7.44万亿元,全年信贷增量超过7.5万亿预定目标几成定局。

同时,海关公布的11月进出口额大幅超越预期,其中出口达1533亿美元,进口1304亿美元,均创出了有史以来中国最高的单月进出口额。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与工业增加值增速也开始反弹向上。

当日晚间,央行宣布,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主要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8.5%高点。

12月11日,出炉的11月CPI和PPI水平双双大幅超过市场预期,达到5.1%和6.1%。其中,CPI数据创下28月来新高水平。

政策逻辑连贯

央行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谓逻辑清晰,完全符合市场预期。

在物价上涨、货币条件常态化背景下,富余货币必须适当收缩。多位接受采访的分析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12月10日再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正是出于抑制信贷扩张冲动、对冲外汇占款,释放抑制通胀预期等因素考虑。

11月信贷数据显示,11月M2增速达19.5%,增幅比上月高0.2个百分点,同时由于目前央票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效果减弱,上周央行3年期央票宣布停发。

“市场上资金充裕,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对冲金融体系过剩流动性的主要手段之一。”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指出,在国内信贷需求旺盛、境外资本流入压力较大、同时公开市场回笼存在一定困难的情况下,预计2011年底之前存款准备金率还有可能上调3~4次,每次0.5个百分点。

“假设11月的存贷增长基本同步,12月存款增长为万亿以上级别,贷款有可能萎缩到3000亿左右,富余的货币数量实质上足以再支撑3次存款准备金率的提升。”国金证券认为,一季度依然存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

“在找到新的流动性管理工具之前,明年存款准备金率很可能达到23%的高水平。”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在“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上表示,在明年M2目标15%~16%、信贷规模6万~7万亿元的预期下,加强流动性管理是明年的应有之意。

不过,面对“流动性泛滥、但资金很紧张;货币供应很多、但信贷非常紧缩”的现象,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在“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峰会”上表示,矛盾症结就在于国内高达18.5%的存款准备金率及2%~4%的超额准备金率冻结了金融市场体系中近20万亿资金。

加息预期强化

数量型政策工具并未减弱价格型工具使用的可能性。相反,通胀压力的上升再次强化了加息预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指出,不能把货币政策中的准备金政策、央票对冲等数量型工具与利率汇率等价格工具割裂来看,因为准备金率的提升同样会影响市场供求关系,进而影响到利率等价格走势,只是政策效应的传导路径等有所差异而已。

“目前就判断年内不会加息为时过早”。中金公司也认为,虽然央行选择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该措施对流动性抑制作用相对较小,而目前的经济数据显示通胀风险进一步上升。

“频繁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恰恰彰显了加息的迫切性,年内仍应继续加息。”鲁政委认为,从表明宏观当局坚定的反通胀决心已有效引导市场预期、缩短政策时滞、恢复公开市场操作管理流动性的能力等角度考虑,12月份完成年内第二次加息的可能性依然很高。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在“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上表示,预期加息将会进一步推进,到2011年底将有两到三次加息行为。“明年CPI或将还会在4%以上,通胀压力需要加息行为。资产价格的控制也需要一定程度的加息。”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加息在2011年更加合适。国金证券则认为,不论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还是对国际与国内息差的考虑,加息工具都没有进入灵活调整、按照规则调整的历史阶段。再考虑存量房贷资产重定价对房价以及房贷支付的影响看,加息在2011年更合适。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延伸阅读
上一篇:美股周五创当周最大涨幅 黄金油价跌
下一篇:从11月宏观经济数据看钢市的走向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多数 机构 预计 央行

行业焦点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