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到2024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1000亿元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黔府办发〔2022〕25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2022—2024年)的通知
黔府办发〔2022〕25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10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贵州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2022—2024年)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全力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紧扣“四区一高地”主定位,抢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机遇,坚持“适度超前、系统推进、数据互通、市场推动”的原则,构建高层次高水平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二)主要目标
2022年,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到15万架,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8万个,全省新建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40个以上,加快推动传统基础设施与数字基础设施融合发展。
到2024年,力争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到60万架,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16万个,全省累计新建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100个以上,传统基础设施与数字基础设施融合发展成效明显,基本建成大数据优势突出、通信网络基础稳固、转型支撑有力、创新资源集聚、安全可控可信的贵州特色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100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打造“泛在感知、高速互联、智能敏捷、安全可信”的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设施,夯实新型网络基础。统筹推进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规划建设和产业布局,全力打造贵州数字产业和人才集聚区、数字场景应用示范区。
1.建设算力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打造全国一流的超大型算力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聚基地。提高算力枢纽节点数据中心标准机架的平均上架率,降低算力枢纽节点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值。2022年,算力枢纽节点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到15万架。到2024年,力争算力枢纽节点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到60万架,平均上架率不低于65%,平均PUE值降低至1.2以下。
2.建设算力枢纽节点输送通道。推动算力枢纽节点进入基础运营商网络架构核心层。建设贵安集群内部直连网络、贵安集群至各市(州)城市数据中心和边缘数据中心直连网络,推进贵安集群与主要互联网节点城市数据中心集群之间的直连网络建设。到2024年,力争控制数据传输单向时延在30毫秒以内。
3.建设“东数西算”算力网。搭建全省统一的高水平云服务平台,提供低成本、广覆盖、可靠安全的公共算力服务。构建算力枢纽节点统一算力调度平台和东西部算力互补对接平台,实现在算网资源层面的统一管理、编排和调度。高效汇聚各领域算力资源,形成公共算力池。建设数据流通交易平台,面向全国提供高效率、可信赖的数据流通交易环境。2022年,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算力需求,初步建立跨区域产业合作、数据流通共享机制。到2024年,基本建成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形成一批“东数西算”典型示范场景和应用,基本建成国家数据生成要素流通核心枢纽。
4.推进5G网络建设。率先在国家级高新区、省级重点产业园区、重点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实现5G网络全覆盖。推进政务、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5G专网建设。在民用、商用、政用领域打造一批5G应用场景和应用示范。2022年,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8万个,5G场景应用项目累计达到200个。到2024年,力争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16万个,实现5G网络县城主城区全覆盖和规模商用,实现5G网络覆盖70%以上的行政村,5G场景应用项目累计达到600个。
5.部署超高速光网、骨干网。全面开展“万兆园区、千兆城区、百兆乡村”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市(州)适时开展10G无源光网络等更高速率接入技术试点。升级扩容贵阳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传输带宽,优化升级贵阳贵安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根服务器镜像节点和顶级域名节点。2022年,全省通信光缆总长度力争达到165万公里,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3.8万Gbps。到2024年,全省通信光缆总长度力争达到180万公里,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4.5万Gbps,骨干直联点互联链路带宽达到600Gbps。
6.提高移动物联网发展水平。加快贵阳贵安、遵义、六盘水、铜仁、黔东南等地物联网产业发展。推动智能家居物联网应用的规模化发展。搭建城市级物联网接入管理与数据汇聚平台,推动重点行业感知设施的规模化部署。加快物联网重点领域应用场景覆盖,实现全省物联网业务高速、智能发展。2022年,累计打造物联网重点应用示范10个以上,物联网连接数达到600万个。到2024年,力争全省物联网基础网络基本建成,累计打造物联网重点应用示范30个以上,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000万个。
7.构建大数据安全基础设施。开展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试点,推进大数据网络安全服务平台建设。聚焦政务、交通、水利等垂直领域,建设本行业、本地区大数据安全监测预警平台。创新云安全服务和大数据安全服务模式,推动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加强灾备能力建设。2022年,建设安全示范应用重大项目3个以上。到2024年,全省大数据安全监测预警平台同步建设比例达到100%。
8.建设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围绕云计算及数据服务产业、信创工程产业、数据场景应用产业,加快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引入驻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加快贵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贵安分园建设,打造信息人才实训实习基地。积极推进智能物联网、元宇宙、数字孪生等应用实现,构造极具吸引力的数字生活和智慧工作场景。2022年,累计引进培育大数据及关联企业400家,集聚软件及相关人才1万人。到2024年,力争累计引进培育大数据及关联企业1600家,集聚软件及相关人才6万人,累计打造数字应用场景1000个。
(二)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升级
深化“六网会战”建设,加强“补短、成网、联动、配套、共享”,塑造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管理的基础设施新形态,形成传统与新型相融合的发展格局。
9.建设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一代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贵州省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中心平台、交通运输行业专网,加快推进智慧高速公路、智慧水运等示范工程建设。鼓励贵阳、遵义、六盘水、黔东南、黔南、黔西南等冷链物流基地加快运输、仓储、配送等全过程智能化改造。2022年,累计建成智慧交通试点项目5个以上。到2024年,力争累计建成智慧交通试点项目15个以上。
10.建设智慧水利基础设施。围绕贵州省两大流域、八大水系以及重点水利工程,加快打造“水利大脑”,实现物联网数据的汇聚与监控。推进水库、水闸、堤防、水文、农村水电等运行监测站点部署。2022年,改造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及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站点391座。到2024年,累计改造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及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站点1820座以上,实现全省小型水库大坝安全运行自动化监测监管,初步建成贵州省水利云视频中心。
11.建设智慧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分布式智能电网示范项目、数字化电厂。推动发电侧至用电侧全环节智能终端建设,实现对电厂、变电站、杆塔、输电导线、地下管廊的远程智能管理。加快推进多表合一,实现远程自动集采集抄、实时计量、信息交互与主动控制。加快推进重点区域智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充电设施覆盖范围。2022年,安装架空线路智能监测终端1000套,累计建成智能充电基础设施3.2万个。到2024年,累计安装架空线路智能监测终端3000套,力争累计建成智能充电基础设施4万个以上。
12.建设数字管网及油气网基础设施。推进城镇污水收集管网、雨水管网、城市公共供水管网、地下综合管廊和油气管线智能化改造,推进城市智慧综合管廊建设。加强管网及油气网建设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配合衔接。地级城市建立和完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2022年,完成地级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地级城市加快建立和完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到2024年,力争地级城市基本实现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全覆盖,建成智慧综合管廊试点项目2个以上,完成天然气国家干线及省级支线的智能化改造。
(三)智慧应用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推进产业设施、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深化“万企融合”和“智慧黔城”建设,赋能支撑工业、农业、旅游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
13.建设工业数字基础设施。推进十大工业产业实施智能制造升级改造,鼓励企业加快工业设备上云、业务系统云化改造迁移,建设一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在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力推动开发区数字化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建设工业互联网示范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2022年,累计打造5G智能工厂3个,实现标识解析在5个重点行业规模化应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到2024年,累计打造5G智能工厂5个,实现标识解析在10个重点行业规模化应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
14.建设农业数字基础设施。升级完善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平台,深入推进数据共享开放,强化数据挖掘、分析预测能力建设。围绕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建立数据可视化应用场景。加快智能物联网监测设施部署,打造一批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推动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生鲜超市等智能化改造,打通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通道,助推“黔货出山”。2022年,累计建成数字农业示范基地3个以上。到2024年,累计建成数字农业示范基地5个以上。
15.建设文旅数字基础设施。升级完善“一码游贵州”平台。加快推进贵州全域旅游数字化升级。加快推进景区景点、旅游场馆等区域合理布设智能监测设备。推动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改造,打造交互式文化体验专区,实现文旅商数融合发展。2022年,累计建设旅游业与大数据融合发展标杆项目45个。到2024年,力争累计建设旅游业与大数据融合发展标杆项目70个。
16.建设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可控主权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支持各市(州)建设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智能语音开放创新平台等建设。推动北斗大数据在防灾减灾、智慧交通等领域融合应用,建设北斗防灾应用大数据创新中心、遥感卫星影像大数据创新中心。到2024年,力争累计打造区块链融合应用场景50个以上。
17.建设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完善全省统一的数据中台、业务中台,构建数字政府“大中台”。支持贵阳、遵义等城市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设施智能化改造和物联网应用。深入推进“智慧黔城”建设,丰富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到2024年,打造一批智慧社区、智慧校园、智慧医院、智慧商圈,力争累计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智慧黔城”5个以上。
18.建设公共卫生数字基础设施。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加快远程医疗能力建设,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应急保障、传染病智能防控等平台部署。加快推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西部中心建设。积极部署各类健康管理、健康监护的感知终端。2022年,打造“5G+医疗健康”应用项目10个以上。到2024年,累计打造“5G+医疗健康”应用项目50个以上,全省远程医疗服务总量累计突破500万人次,累计建设互联网医院30家以上。
(四)创新基础设施建设
系统布局建设贵州省创新基础设施,以培育建设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统筹推进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科技服务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形成布局合理、促进创新发展、具有贵州特色的创新基础设施发展体系。
19.建设科学与工程研究平台。聚焦喀斯特及射电天文科学领域筹建黔灵实验室,培育国家实验室“预备队”。支持省内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重组,在绿色农药等领域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围绕区域发展和行业发展重大需求,聚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数字信息技术、矿产资源、碳达峰碳中和、公共安全与防疫等重点领域,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到2024年,累计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20个。
20.建设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重点推进列入新序列管理的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聚焦大数据、生物产业、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大力培育建设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支持一批实力较强、运行较好、符合有关定位和条件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建为技术创新中心。鼓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建设引领行业发展、技术水平占据制高点的制造业创新中心。聚焦我省重大疾病领域和优势临床专科,建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支持具备科研基础的市场主体积极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支持省内高校高标准部署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基地。2022年,新建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40个以上。到2024年,力争累计新建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80个以上。
21.建设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平台。推动贵州医学测序中心、贵安超级计算中心、种质资源库、智能建造共享数字化平台、煤炭地下气化物理模拟装置及数值仿真系统等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结合我省地域特色和工作基础,在高原湖泊、生物多样性、防灾减灾等领域,建设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2022年,建设省级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2个以上。到2024年,累计建设省级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5个以上、省级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5个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建立贵州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各市(州)、县(市、区、特区)政府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研究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各市(州)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要建立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库,实行滚动储备、动态调整,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实施。
(二)强化资金支持
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专项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金融机构资金等支持,充分发挥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新型城镇化投资基金、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的撬动作用。优化调整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通过省预算内投资、省大数据发展专项资金、省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省服务业专项资金等大力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三)强化要素保障
加强用地保障,对重点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通过“一事一议”研究支持解决。对5G基站、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用能方面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支持。强化新型基础设施领域人才引进培育,创新人才引培机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技能人才队伍。
(四)加强宣传推介
积极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宣传工作,打造全社会共同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环境。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招商。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示范项目宣传,推广新模式、新做法、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