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李新创:鞍钢重组本钢的战略意义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鞍钢、本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一批恢复生产的钢铁企业,是我国钢铁工业的摇篮,鞍钢被誉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本钢是共和国功勋企业。2020年,鞍钢生产铁精矿4017万吨、粗钢3819万…

鞍钢、本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一批恢复生产的钢铁企业,是我国钢铁工业的摇篮,鞍钢被誉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本钢是“共和国功勋企业”。2020年,鞍钢生产铁精矿4017万吨、粗钢3819万吨(位居全国第4位);本钢生产铁精粉840万吨、粗钢1736万吨(位居全国第11位)。两者总部均位于辽宁省,直线距离不足百公里,铁矿资源毗邻。在钢铁行业加速兼并重组的背景下,鞍钢、本钢重组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两企业重组之路坎坷而漫长,成果来之不易。

(一)初次尝试

早在2003年,辽宁省政府就开始积极推动鞍钢和本钢联合重组。2005年,辽宁省启动了联合重组工作;当年8月,鞍本钢铁集团成立了董事会推进委员会并挂牌。由于诸多方面原因,两者未能实现实质性重组。2010年,鞍钢重组了同为央企的攀钢,本钢也在辽宁省的推动下对北营钢铁实施了兼并重组。

(二)多次探索

随着2016年宝钢与武钢重组成立中国宝武后,我国钢铁行业迎来了新一轮兼并重组的浪潮。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等部门多次组织调研、召开专题会议,并印发了一系列文件推动兼并重组,其中,鞍钢与本钢的联合重组是重点讨论的内容之一。由于两企业均存在较为沉重的历史包袱,且刚从2015年的行业低谷中走出,虽经多次探讨研究,但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终成定局

“十三五”末期,随着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大幅好转,加之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推动下,鞍钢、本钢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历史遗留问题得以有效缓解,鞍钢重组本钢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辽宁省将推进本钢等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2021年4月15日,本钢板材发布公告称,鞍钢集团正在筹划重组本钢事项。2021年8月18日,本钢板材发布公告称,辽宁省国资委收到国务院国资委、辽宁省人民政府联合下发的通知,同意鞍钢集团对本钢集团实施重组,由辽宁省国资委向鞍钢集团无偿划转本钢集团51%股权,标志着本钢正式加入鞍钢大家庭。

鞍钢重组本钢的战略意义

(一)保障钢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铁矿资源保障是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长期之痛,由于缺乏定价权,钢铁行业利润长期被国外铁矿石企业“吞噬”。鞍本地区铁矿资源丰富,鞍钢重组本钢后铁精矿产量可达5000万吨级,将成为世界前五大铁矿石生产商,未来两者在资源勘探、矿山建设等方面统一筹划,还将进一步提高铁矿石产量和国内自给率,让国内铁矿资源真正发挥“压舱石”作用,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维护产业安全。另外,鞍钢、本钢同为我国制造业用钢的重要生产基地,重组后可与中国宝武形成“南北”两个超大型钢铁央企,保障我国国防军工、制造业用钢的供应安全。

(二)重塑中国钢铁产业发展格局

我国具有冶炼能力的钢铁企业数量高达500多家,产业集中度不高已成为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障碍。中国宝武的系列重组开启了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的新篇章,鞍钢重组本钢后将成为我国第二大、世界第三大钢铁企业集团,2020年粗钢产量合计达到5555万吨,将促进前十位钢铁企业集中度提高近2个百分点,这对于进一步优化我国钢铁产业结构、重塑钢铁行业发展格局、打造又一钢铁行业世界一流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三)引领传统国有企业改革创新

鞍钢和本钢同为传统国有企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鞍钢是中央企业,本钢是辽宁省属国有企业;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要求,鞍钢在体制机制创新、现代化管理体系创新等方面走在国有企业的前列,重组本钢后将打造“央地”国有企业重组和改革样板,这对于传统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国家高度关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鞍钢重组本钢可以有效整合东北地区钢铁及产业链资源,实现铁矿资源开发、生产经营、技术创新、客户资源共享等多方面协同,有利于提升东北地区钢铁及产业链的竞争力,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五)规范钢铁行业市场秩序。鞍钢、本钢均以板材产品为主,在汽车用钢、家电用钢、电工钢、管线钢和特殊钢等产品方面有很强的协同效应。重组后国内部分产品的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中国宝武与鞍钢两家超大型钢铁企业的高档冷轧汽车板市场占有率可达到80%以上,家电板市场占有率60%以上,电工钢市场占有率60%以上,对于规范钢铁行业市场秩序,尤其是对东北地区市场秩序将起到重要作用。

重组后鞍钢集团发展建议

(一)加快推进生产经营协同发展

一是实现产品产线协同分工。鞍钢、本钢生产线存在很强的互补性,可结合生产特点,对产线进行合理分工,实现产线协同和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二是实现矿山资源协同开发。重组后通过话语权提高,更加有利于整合鞍本地区铁矿资源,可以发挥双方在矿山开发方面的资源、技术和人力优势,在矿权获取和项目建设上统一规划,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矿业板块。

三是实现采购销售协同开拓。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发挥双方的批量采购优势,共享优质采购资源、共建采购和招标平台,提升大宗原燃料市场上的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双方在汽车用钢、家电用钢、电工钢、管线用钢等钢材产品上有很强的协同效应,可以通过整合市场销售渠道、客户资源以及用户服务能力,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定价话语权。此外,还可以实现技术创新、资金、管理等多方面的协同,主要看重组后双方的整合融合程度,是否能实现1 1>2的重组效果。

(二)加快推进企业间融合发展

一是发展战略的融合。重组后,集团层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从“新鞍钢”的角度重新审视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充分考虑协同发展所带来的新变化,优化鞍钢发展战略,并深入研究进一步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的可行性。

二是体制机制的融合。重组后,要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的融合,积极推进改革工作,破除限制性环节,让企业间发生“化学反应”而不是简单的物理堆砌,着力避免“并而不合”“大而不强”等问题。

三是企业文化的融合。鞍钢、本钢作为老牌国有企业,在漫长的企业发展过程中均形成了各自独特的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重组后应高度重视企业文化融合和重塑,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寻求文化共识,促进企业文化融合发展。

(三)加快推进地企融合发展

鞍钢、本钢在所处的鞍山市、本溪市经济发展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是地方经济的支柱企业。此次重组的成功,也是得益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解决了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在推进重组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建议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的资源整合、协调能力,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和产业结构特点,以钢铁产业为核心打造地方特色产业生态圈,促进地方经济良性发展。

(四)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鞍钢重组本钢后,除了快速推进协同、融合发展,更重要的是如何以改革的办法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建设符合市场规律的竞争机制和勇于担当的干群团队,为更高水平的发展清障搭台、架桥铺路,真正实现创新引领发展,既大又强。同时,重组后将面临更多协同管理压力,需大幅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高效的执行力,确保决策与部署自上而下准确迅速地贯彻和落实。

(五)加快优化资源配置

重组后,在强化各子公司、各基地协同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尊重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坚决退出缺乏市场竞争力、没有发展前景的无效资产、低效资产,不能依靠集团的优势成员企业对这些劣质资产搞“输血挂氧”式的救济。通过借助竞争力评价体系或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在重组协同的过程中扶优扶强,把优质资源配置给优势企业,确保有效、有序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破解国有企业投资成本高、效率低的痛点。

“十四五”是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

“十四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将全面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也是实现由大到强历史转变的关键期。为扎实推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应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把绿色低碳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前提。绿色低碳是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推动全行业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前提。按照国家对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新要求,遵循强化源头治理、严格过程控制、优化末端治理的原则,以低碳发展为“牛鼻子”,促进钢铁产业原料结构、用能结构、流程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先进节能技术、环保治理技术、低碳冶金技术的变革创新,实现钢铁行业在更高水平供需平衡层面的全方位提升。加强钢铁与石化化工、建材等领域的循环绿色耦合发展,促进行业间协同降碳,实现低碳要求与产业发展的协调。按照超低排放改造要求,推动重点区域内企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其他区域钢铁企业全面实施超低排放改造,使污染物排放量在现有基础上再实现20%的下降。同时,结合国家钢铁产能产量“双控”政策导向,应更多地利用环保、低碳、能耗等手段控制钢铁产量的盲目增长。

二是把稳定原材料供应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十四五”期间,有必要把推进铁矿石资源战略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到国家发展安全的战略高度,建立国家层面的对外协调机构,加大现有企业海外权益矿的高效多元化、多渠道供应能力,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提升开发水平,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突破资源“瓶颈”,支撑国家铁矿资源战略保障。同时,加快废钢加工配送体系建设,提高国内外废钢资源保障能力,增加废钢供应,减少铁矿石需求。

三是把创新能力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实现钢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发挥好创新驱动和引领作用,通过创新寻求技术突破,引领市场需求,促进管理提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研发投入、技术人才向优势企业集中,逐步突破关键短板钢铁材料制约,实现自主保障;同时,应提高钢铁行业核心设备的设计制造水平,在低碳冶金、洁净钢冶炼、无头轧制等前沿技术自主创新上取得突破进展。

四是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就是要优化布局结构、企业结构和流程结构,合理的产业结构是钢铁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布局结构优化方面,要促进产业布局更加集聚化、生态化和区域个性化。企业结构优化方面,未来还需要继续打造若干家世界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以及专业化一流企业,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流程结构优化方面,应把电炉钢发展与相关政策的制定相结合,在电价、碳排放、环保、产能置换等方面给予支持,有效推进电炉钢稳步持续发展。

五是把数字化智能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高质量发展时期,钢铁工业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现代化管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是必由之路。应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中心建设,打造一批智能化示范工厂,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同时,应推动行业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利用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建设钢铁行业数字化管理平台,建立钢铁行业预警机制,实现全行业安全运行监测的制度化。

六是把提升质量效益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是衡量行业、企业是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必须把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作为所有工作的落脚点。“十四五”要加快产品质量性能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钢材实物质量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量达到供需动态平衡,行业平均劳动生产率达到1200吨钢/(人·年),行业利润率达到制造业平均水平。(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 李新创)

延伸阅读
上一篇:何文波:鞍本重组是大势所趋更是历史必然
下一篇:河南省国资委主任:以安钢混改为突破口 整合全省钢铁企业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API handler does not exist

行业焦点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