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城加码调控!5日,北京、杭州限购“双响炮”,其中,北京原家庭住房套数超限购,离婚3年内不得买房。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全国房地产调控高达352次(去年同期为336次),平均每月调控50次。业内人士指出,下半年房地产市场降温概率增大,尤其体现为一二线重点城市和过热的三四线城市。
资料图 中新经纬 摄
两地齐发限购!多地连出大招
8月5日,北京限购政策升级。北京市住建委发布公告称,自8月5日起,夫妻离异的,原家庭在离异前拥有住房套数不符合本市商品住房限购政策规定的,自离异之日起3年内,任何一方均不得在本市购买商品住房。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分析,北京此次限购属于“打补丁”和“堵漏洞”的导向。对于相关家庭来说,通过离异方式来骗取购房资格的行为,已经难以走通,堵住了借假离婚来变相炒房的行为。他称,四个一线城市中,北京房地产政策调控相对少,不过鉴于其他三个城市都出台了密集政策,北京也会有所表态。
同日,杭州发布通知,在加强住房限购方面,落户杭州未满5年的户籍家庭,连续缴纳社保满2年,方可买1套房。非杭州户籍家庭,在购房之日前4年起连续缴纳城镇社保或个人所得税满4年,可买1套房。
严跃进分析,杭州调控政策可以看出两个变化,第一,过去空挂户口无实际社保的将面临限购压力。第二,过去外地户籍社保缴纳需要2年,而现在为4年。杭州购房政策升级,进一步体现了当前调控的特点,即堵住政策漏洞、继续从紧从严的导向。
在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看来,杭州限购措施政策加码,应该说在全国的限购政策里是最严格的。背后原因有四个方面,第一,目前杭州的投资投机性需求上升快速,投机炒房的需求比例比自主买房的需求比例还高;第二,杭州的房价上涨非常快速;第三,杭州的土地市场非常火热,土地出让金在全国名列前茅,地价上涨非常快;第四,跟杭州整体的供求不平衡,人口增长过快有直接关系,尤其是新增落户人口和外来人口涌入迅速。
值得注意的是,自7月下旬八部门发文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以来,除了杭州,多地加码调控政策,在学区房炒作、新房摇号销售、中介整顿等多个方面精准出击,调控节奏加快。
7月26日,济南住建局发布通知称,严格规范新建商品房认筹行为,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的,开发企业和承销机构不得收取或变相收取意向金、诚意金、认筹金等预定款项。
7月29日,武汉市房管局对加强购房资格管理工作征求意见,在武汉限购区域买房,要提前申请购房资格。审核通过后取得“房票”,迎来“凭房票买房”时代。
8月2日,浙江金华发布通知,内容包括拿证后三年限售、实行公证摇号销售、开启二手房限价等。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至今金华市新房价格已连续8个月上涨,二手房则连续上涨了13个月。在此之前,7月29日住建部副部长倪虹约谈银川、徐州、金华、泉州、惠州5个城市政府负责同志,要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切实履行城市主体责任,加大调控和监管力度。
资料图 中新经纬 摄
年内调控超300次,或倒逼房价下跌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7月全国房地产调控多达352次,而2020年同期为336次。从单月来看,7月房地产调控政策井喷,自上而下密集的调控政策多达66次,刷新年内最高纪录。
“2021年以来房地产调控继续全面升级,相比去年,收紧调控的力度不断增加。”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对中新经纬客户端指出,1-7月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核心特点是收紧,包括住建部约谈、整顿中介、限制二手房定价、严查经营贷、土地供应、鼓励租赁、打击学区房炒作等。
张大伟进一步指出,2021年以来,楼市调控方式、力度及细致度均出现了显著升级,调控“工具箱”不断丰富,中央房地产调控方案密集出台,加强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建立多主体供给的住房制度、热点城市集中供地机制、建立“人、房、地、钱”的联动机制。
资料图 中新经纬 摄
在严跃进看来,今年下半年房地产调控呈现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地方政府调控主动性增强。第二,调控的“颗粒度”明显增强,即不断细化,不断发现各类钻政策漏洞的做法,全方位进行调控。第三,有针对性地对一些新的炒房领域进行重点打击,如人才购房环节、意向登记环节、本地户籍购房环节等。“受此影响,下半年房地产市场降温概率增大,尤其是体现为一二线重点城市和过热的三四线城市。”严跃进说道。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近期,各地陆续实行政策调控加码,调控方式、力度及密度均出现了显著升级,具有很好的市场导向作用。有助于打击投机炒房等违规行为,预期会对接下来的市场产生短期降温效果;同时,部分城市的调控加码中存在内在制度的优化,体现优先保障刚需和保障人才住房的政策倾向,或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多数人的“买房难”问题。
从房价影响来说,严跃进表示,调控从市场预期、供求关系等角度会影响房价,进而倒逼房价下降。从预期看,各类调控会使房企和房东调整心态,相关项目自然容易降价。而从供求关系看,供应会增多而需求会减少,这也会倒逼房价继续下降。(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