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后市可期
来源:中国冶金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4月22日上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20年一季度信息发布云会议召开。钢协党委书记、执行会长、疫情应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何文波,钢协副会长、疫情应对领导小组成员、稳投资工作组组长迟京东,副…
记者:钢铁行业需求下滑是否会持续很长时间,对行业自身和上下游产业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何文波:钢铁消费主要有三个流向:一是流向建筑行业,大概占下游行业用钢的比例为55%;二是流向制造业,占比45%左右;三是有一部分钢材用于出口,但占比很小,绝大部分用于国内消费。例如,2019年我国粗钢产量9.96亿吨,但钢材出口量6429万吨,折合粗钢占总产量的比例不到7%。
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对钢铁需求造成了较大影响,从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主要用钢行业的指标情况来看,下降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我们相信钢铁需求下降只是阶段性的。
国家充分认识到当前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提出了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传统基建和新型基建投资。从年初协会了解的情况,今年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基建项目投资额约3.5万亿元,住建部近期公布今年各地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将为钢铁需求提供有力支撑。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措施,预计二季度和下半年,投资强度将会高于往年。国家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整体上房地产市场保持稳定发展,尽管新开工面积可能出现下滑,但有70亿平方米的存量施工面积作保障,房地产市场需求不会有大的波动。所以,预计今年建筑业占下游用钢的比重会提高至58%左右。
中国是出口大国,机电产品是出口主力。2019年,机电产品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8%。许多疫情较重的国家和地区是我们的出口目的地,因此可能会出现出口订单减少、毁单现象,制造业钢材需求预计将会减少。不过,对冲疫情影响的政策加大力度,积极扩大内需,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将有利于推动制造业复工复产。
疫情期间,钢铁行业充分发挥国民经济压舱石的作用,为国民经济的恢复提供了重要的原料支撑。后期,国家稳经济、保民生政策不断落地,将为行业发展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预计钢铁需求将比一季度有明显的上升。
记者:预计新冠疫情影响今年的钢铁需求量大概为多少?如果主要影响在上半年,那么随着下半年政府激励措施的落地,预计可能会带来新增的消费量是多少?钢协对今年需求量的预测是否有修订?
何文波:我们对今年钢铁需求量的总体判断是下降的,其中一季度下降幅度最大,二季度随着下游行业复工复产,需求环比将有明显提高,但同比可能仍有下降。下半年,随着稳增长、保民生政策的落地,总体需求将会好于上半年。今年初,钢协预测全年钢铁需求增长2%,2月份我们根据新冠疫情形势调低到了-0.5%,目前正在根据国际疫情影响做进一步的修订。
今年钢材需求主要是受到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的影响。直接出口方面,去年,我国钢材出口6429万吨,今年预计会有明显下降。间接出口方面,据测算,汽车、家电、造船、集装箱、机械等5大行业出口间接带动钢材消费约7900万吨,再加上其他产品的出口,每年钢材间接出口量在8000万吨~9000万吨。如果钢材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均下降1/4,今年钢铁需求将下降3.8%。如果国际疫情形势继续恶化,需求降幅将更大。如果国内扩大内需抵消出口下降的影响,需求降幅或将缩小。因此,钢铁需求的变化取决于国际疫情形势的变化。
记者:目前,钢企的海外订单推迟或取消以及新订单的获取情况如何?一季度钢材出口受阻后续会不会有所改善?因为疫情,欧美钢产量大幅下降,这对我国钢材出口会不会有利好的一面?
何文波:受海外疫情影响,国外钢材需求大幅下降,主要出口企业3月及4月新接订单量环比大幅减少。3月底以来,海外订单要求推迟交货的情况较为普遍,同时也存在一些要求减少订单数量、甚至取消订单的情况,对我国钢材出口造成不利影响。从3至4月新接及推迟订单量情况看,二季度中国钢材出口同比仍将有较大幅度下降,环比并未出现改善迹象。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停产、减产措施既是防控疫情的需要,也是为应对本国下游需求减少而采取的。受疫情影响,下游需求减弱,这是全球钢铁产业需要共同应对的挑战,对中国也是如此。
第一,中国钢材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为东盟、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欧盟和美国不是主要市场。2019年中国钢材出口总量东盟占比33.4%,韩国占比12.9%,欧盟为5.0%,美国为1.3%。但中国出口主要目的地也受疫情影响,导致我国钢材直接出口大幅下降。第二,总体上看,国外钢铁产业减产幅度不及需求下降幅度。随着我国疫情的好转及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国内钢材需求增长,出现了钢坯、热卷等进口快速增加的情况,我们正在密切关注。第三,欧美钢铁下游需求减少,对我国钢材间接出口也有不利影响。
记者:3月,我国生铁、粗钢、钢材、焦炭产量中,除生铁增长外,其余均同比小幅下降,具体影响因素有哪些?
骆铁军:今年3月份全国生产生铁6697万吨,同比增长1.05%,粗钢7897万吨,同比减少1.70%。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响,小区封闭管理、社会废钢无法收货以及运输受阻,导致国内废钢资源严重不足。长流程钢铁企业被迫减少了废钢使用量。去年同期,长流程钢厂废钢比普遍在20%以上,现阶段降到10%左右,且3月废钢价格高于铁水成本,造成转炉废钢比下降、铁水比上升,这样就出现生铁产量同比小幅上升的现象。进入4月份随着运输恢复和企业减少废钢用量影响,废钢价格大幅下跌,估计4月的数据会有所改变。但随着不同时期铁钢比的变化,类似的情况还会出现。
记者:目前,协会会员钢厂高炉开工率与往年同期水平相比如何?
迟京东:钢协按照工信部等政府部门要求,疫情期间开展了钢铁企业复工复产日监测。从监测的钢铁企业看,全国规范钢铁企业已经基本复工。
从监测的主要生产装备看,钢协重点监测的136家会员企业炼铁高炉情况,截至4月19日,在产达到87.4%。其中未恢复生产高炉主要是因疫情影响主动停限产,或在环境敏感区实施秋冬季停限产因疫情没有恢复,环保停限产措施为钢铁行业应对疫情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从实际产量同比情况看,一季度,全国生产生铁19973.66万吨、同比增长1.20%,扣除日历天数影响,日产生铁219.49万吨、同比增长1.25%,也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生产水平。
记者:目前情况下,是否应加快推进行业重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4月9日发布,钢铁行业如何参与到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进程中?
何文波:资源保障、产能布局、集中度是目前行业发展的三大短板。推动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是中国钢铁工业过去、现在和将来较长时间内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
近年来,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宝武成立后接连重组马钢、重钢,建龙集团先后重组山西海鑫等六家钢铁企业,德龙集团以司法重整方式重组渤海钢铁,中信特钢重组青岛特钢,沙钢重组东北特钢,这些具有“破局”性质的经典案例,为跨地区、跨所有制“混改”发挥了示范作用。2019年粗钢产量排名前10位企业占全国比重36.6%,比2015年提高2.4个百分点。但与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产量排名前4位企业占比均超过60%相比,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尤其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京津冀晋鲁豫)区域集中度近几年不升反降,该地区2019年产量前4位企业占该地区比重仅25%,比2015年下降了5.8个百分点。
适度的产业集中度,有利于钢铁企业在资源掌控能力、市场有序竞争、技术研发创新、节能降耗减排等方面开展协同合作,实现人才、技术、资本和数据等要素的优化配置,尤其是有利于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也有利于钢铁企业在疫情导致需求下降的情况下,更好的开展行业自律,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市场变化,稳定钢材市场价格,保障钢铁行业平稳运行。
钢铁行业要加快兼并重组步伐,坚持市场化运作手段,按照市场经济规则,打破不利于钢铁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平等协商、依法合规的基础上深化内部整合,切实减少企业数量,实现钢铁产能减量优化,提高有效供给水平;构建分工协作、有效竞争、共同发展的创新格局,在不同层级打造优势的企业集团。
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分类提出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领域改革的方向,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集聚,为推动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提供了更好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部分钢铁企业化解过剩产能或整体搬迁,形成了大量的闲置工业用地,一方面钢铁企业由于化解过剩产能或整体搬迁造成的债务负担较重,另一方面闲置的工业用地受制度性因素制约,使用效率低下,难以转为商业用地加以盘活利用,形成了“抱着金饭碗要饭”的窘境。《意见》有助于鼓励钢铁企业盘活部分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工业用地使用效率。
记者:疫情在全球蔓延,对中国钢铁产业的国际产能合作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需要提醒企业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何文波:从2月中旬和3月中旬钢协调研了部分企业情况来看,疫情对我国钢铁对外投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因恐慌情绪蔓延,防疫措施影响叠加效应明显,人员、货物流动受到抑制,建设项目无法全力推进,部分项目被迫停工。收购和已建成企业目前生产基本正常,但都面临着较大的销售压力,经济效益受到很大影响。
据了解,河钢塞尔维亚钢铁公司5月份以前订单饱满,但6月份订单有缺口;青山集团印尼公司生产基本稳定,但建设项目受很大影响(主要是外协人员);广西盛隆冶金集团联合(马来西亚)钢铁公司维持正常生产,但因当地(包括东盟)市场几乎限于停滞,销售非常困难;建龙集团(马来西亚)东钢公司按照马来西亚政府发布的“行动管制令”组织生产,产量较正常情况下降20%,销量受下游客户影响,下降25%。敬业集团英国钢铁公司生产基本正常,但同样面临较大销售压力。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和《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的发布,钢铁企业“走出去”热情空前高涨,涌现出一批重要的海外钢铁生产基地项目。如河钢集团成功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百年老厂重焕生机;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马中关丹产业园350万吨综合钢厂项目顺利投产,生产经营渐行渐稳;建龙集团重组马来西亚东钢,一期项目生产迅速恢复,二期200万吨计划加速推进;青山集团印尼中苏拉威西省青山工业园区形成300万吨不锈钢冶炼和轧制能力。今年3月9日,敬业集团成功收购英国钢铁公司;4月2日,印尼德信公司350万吨综合钢厂项目全线投产。中国钢铁产业经受新冠疫情考验,国际化又迈出坚实步伐。
为推动钢铁行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国际产能合作,2017年3月份,经国家发改委办公厅批准,钢协联合全联冶金商会及主要钢铁及相关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钢铁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截至2019年底,建成和在建的海外综合钢厂项目合计粗钢产能为1590万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还有很大空间,中国钢铁企业还将积极参与、支持海外各国钢铁工业发展,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求。
记者:在强供给弱需求(国外)的情况下,我国今年是否会再度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钢铁行业的产能现状如何?未来要如何防范产能再次过剩的风险?
迟京东:我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2016年以来,钢铁行业累计压减粗钢产能1.5 亿吨以上,依法依规全面取缔“地条钢”,市场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优势产能得以发挥,产能利用率恢复到合理区间,企业效益明显好转,资产负债率大幅降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目前,产能释放按照市场变化进行调整,因疫情影响出现了产量与实际消费间的阶段性错位现象,但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问题。
目前钢铁产能处于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消费需求相适应状态。防范再次出现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一直是我国钢铁产业高度关注的风险点。
从行业政策层面上,国家严格规定不准新增钢铁产能。新建钢铁产能改造建设必须实行减量置换政策。根据各省(区、市)公告的钢铁产能置换方案可以看出,现在的新建产能都执行了减量置换政策。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加强了新建钢铁产能投资建设的监督检查力度,对新增产能始终保持“零容忍”。
从钢铁企业实际投资建设上看,钢铁企业更加重视工艺装备升级、技术创新、质量改善、市场开拓、超低排放、绿色发展的投入。从近期各地公布的2020年重点项目规划可以看出,不少地区的钢铁企业经过再一轮升级改造建设,将促进钢铁产业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将大幅度提升,品种质量、创新发展能力将跨上新台阶。还有一大批围绕现有企业的节能减排、智能制造、工艺优化、技术创新等进行的改造,都将进一步推进钢铁产业节能减排和低碳绿色发展。
从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来看,受疫情影响,应特别防范阶段性产能释放与实际消费恢复不及预期间错位矛盾而发生的风险。钢铁行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钢铁去产能只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不是终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紧迫,不能有丝毫懈怠。钢铁行业必须时刻保持战略定力,坚决遏制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积极主动补齐行业短板。希望有关政府部门对新建产能项目继续强化监督检查,确保被置换产能涉及的淘汰装备全部拆除到位,加大对违规新建、扩建、新增产能的核实排查力度,始终保持对钢铁产能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的高压态势,维护来之不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步成果。
记者:一季度利润下滑的程度与协会预期相比,是更大还是在预料之中?从品种看,销量和价格下滑最大的是哪种钢铁产品?目前下游恢复情况如何?如何看待后市、钢价和行业效益走势?
屈秀丽:一季度利润下滑在预料之中,但超过预期。从一季度的企业实际结算价格看,长材价格同比下降136元/吨,降幅3.89%;板材价格同比上涨47元/吨,涨幅1.28%。长材价格降幅大于板材,主要是由于基建及房地产启动延后,导致建筑用钢材销量和价格下降。4月份,随着基建项目的启动,长材价格走势好于板材。据协会监测,4月17日长材比3月末下降1.37%,板材下降2.53%。
从国内情况看,一季度我国主要经济指标明显下滑,但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相较于1~2月份得到显著改善,降幅大幅收窄,呈现回升势头。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加快推进,预计二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将明显好于一季度,钢材需求形势有望进一步好转,钢材价格有望趋稳回升,行业效益也会有所好转。
不过,海外疫情的蔓延增加了钢材出口难度,也给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带来严峻挑战,不利于国内钢材市场供需平衡。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是库存居高不下。截止4月上旬,全国20个城市5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为1803万吨,比上年末增加1121万吨,增长1.64倍。从企业库存情况看,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为1795万吨,比年初增加842万吨,增幅88.32%。从近期情况看,钢材库存虽有小幅下降,但总体水平仍然较高,对后期市场压力较大。
总体来看,如果钢材价格趋稳回升、成本小幅下降,再加上企业加大对标挖潜、降本增效的力度,效益保持3月份的水平或略有回升是有希望的。
记者:对钢材高库存的看法,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有哪些?一季度钢铁去库存的情形如何?库满为患的现象缓解的程度如何?
骆铁军:受疫情影响,下游行业需求大幅下降,今年钢材库存增加明显。3月上旬,钢协监测的钢厂库存2141万吨、比年初增长124.6%,社会库存2021万吨、增长196.3%,大大超过往年春节前后库存峰值较年初增加30%的常态,均创历史峰值水平。随着下游行业复工复产,钢材需求回升、物流畅通,截至4月上旬,监测钢厂库存和社会库存均已连续3旬下降,其中长材库存下降较大。钢厂库存方面,随着下游需求启动,钢厂库存下降速度快于社会库存,大部分企业库存下降达30%,个别企业恢复到正常库存水平。整体来看,3月上旬钢材库存拐点可以确认,但不排除后期出现阶段性上升的可能,钢材去库过程将难于以往。
二季度,下游需求总体将继续回升,而且,目前企业资金状况要好于以往,回款较好,抗压能力大大增强。按照目前钢厂生产节奏,加上海外疫情蔓延,对钢材直接和间接出口造成不利影响,高库存可能成为今年钢材市场的常态,不利于钢材市场稳定,因此,希望企业紧盯下游需求和库存水平,合理组织生产。
记者:中国铁矿石供应是否受到澳大利亚疫情的影响?铁矿石价格走势如何?长期来看,钢协怎样看待铁矿石市场走势和定价机制?在稳定铁矿石资源供应和推进有利于我国的定价机制方面是否有新的进展?
骆铁军: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一直和国际主要矿山企业保持顺畅的沟通,疫情发生后,我们密切关注国外四大矿山的疫情防控和发运情况,从巴西Vale、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FMG等企业反馈的情况看,他们为疫情防控采取了各种必要措施,目前矿山生产系统没有受到疫情实质性影响。从海关统计数据看,今年一季度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同比增长1.3%。
从铁矿需求端看,国际钢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不完全统计各国高炉减产/关停已超过6000万吨,国外钢铁企业停工停产的情况有增无减,预估二季度海外各国矿石需求减少3000万吨以上,而矿山生产相对平稳,因此很多咨询机构及投资机构预测二季度及全年铁矿石供应宽松,这和我们的判断是一致的。随着二季度雨季等季节性因素影响的减弱,2020年后期全球铁矿石资源将会增加,中国可利用进口矿总量相应增加,预计2020年中国进口矿供应同比增加4000万吨~7000万吨。
疫情发生以来,钢材价格大幅下降,铁矿石价格保持高位,二者相背而行。特别是在疫情的影响下,国际大宗原料均大幅下跌,唯有进口铁矿石价格相对坚挺,一直在80~90美元之间运行,钢铁企业在盈亏边缘艰难运行。这与现行定价机制过分依赖铁矿石指数有关,但我们注意到指数走势越来越明显与供需基本面和现货市场偏离。
近期各种铁矿石指数的波动较大,与现货的相关性变小,特别是普氏指数与期货、掉期甚至上证指数的相关性变得越来越强。我们必须指出,指数是铁矿石现货价格指数,应基于现货市场成交价格编制,与金融产品的价格脱钩,否则就脱离了实体市场的供需关系基本面,变成了期货等金融产品来定价,这样指数定价将失去意义。在我们与四大矿山的沟通中,双方一致认为应保持和扩大现货市场流动性,多利用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成交,多采用混合指数定价,一起敦促指数编制机构不断改进方法论,提高指数代表性,减少浮动价成交权重。
重大的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重要市场规则和机制的调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铁矿石定价机制发生重大变化,长协谈判破裂,指数定价机制诞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对世界经济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远超2008的国际金融危机,上下游合作、全球共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凸显,也将促使铁矿石定价机制更加向保持上下游共赢的方向发展,我们将继续与国外矿山加强沟通,推动建立更加合理的铁矿石定价机制。
记者:近日,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发布关于征集《进口再生钢铁料》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团体标准编制工作组成员单位的通知,请问钢协对《进口再生钢铁料》标准编制方面有什么看法?
骆铁军:废钢是钢铁冶炼的两大铁素原料之一,是唯一可以替代铁矿石的炼钢原料,跟铁矿石相比又具有绿色、载能的特点,“多吃废钢”有利于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
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均以废钢作为主要的炼钢原料。根据国际回收局(BIR)统计资料,美国、欧盟、日本的炼钢废钢比分别大于70%、50%、30%,而我国仅为21.67%(2019年)。目前我国废钢铁循环利用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废钢被列入《限制进口类固体废物目录》,致使进口大幅减少,从2009年1369万吨下降到2019年18万吨。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废钢供应短缺,影响钢铁行业复工复产。因疫情防控,社会废钢无法收货以及运输受阻,国内废钢资源严重不足。长流程钢铁企业被迫减少了废钢使用量,长流程钢厂废钢比由去年20%以上降到不足10%,大部分企业只能用自产废钢,企业正常生产组织十分困难。据废钢协会统计,2月份废钢仅消耗487万吨,同比减少18.9%。
从加大国际废钢资源利用和防止进口废钢再加工产生污染考虑,按照国家的导向将从进口各种废钢向进口再生钢铁原料转变,使进口废钢可以直接入炉使用,钢协支持加快推进再生钢铁原料产品国家标准的制定,依据新的产品标准将废钢作为一般进口货物管理,钢协也在向有关部委进行汇报,希望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再生钢铁原料产品国家标准的立项和审批。
记者:据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钢铁行业成本降幅大于价格降幅,销售收入逐步增加,投资收益逐步增加。怎样评价钢铁企业在疫情下表现出来的抗风险能力?
何文波:近几年,中国钢铁行业按照中央要求积极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取得了明显成效,抗风险能力增强。2015年,全行业资产负债率71.04%;今年3月底,全行业资产负债率降到了63.81%。
钢铁产业抵抗重大风险的能力比较强,也源于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一是产业链相对比较完整,二是市场化程度相对比较高,三是钢铁的技术自主性比较强。
当然,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不会对钢铁产业发展构成致命的影响。总体来看,当前钢铁行业的生产经营比较稳定,虽然效益不尽如人意,钢铁产业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当前的风险、维护产业安全。
记者:今年影响钢铁行业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铁矿石价格还是煤价?另外,疫情对钢铁行业企业现金流影响情况如何?
屈秀丽:从盈利因素分析,根据协会监测,3月份行业效益环比有所好转,除了铁矿石价格有所降低以外,废钢价格下降幅度也比较大,环比下降4.32%,冶金焦下降4.6%,国产矿下降1.51%。现金流方面,受疫情的冲击,钢铁企业的销售量明显下降,价格也在下降,导致销售收入大幅下降。另外,库存大幅上升也占用了一部分资金,造成资金周转困难,疫情对钢铁企业现金流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同时,银行系统积极落实国家相关信贷支持政策,总的看,目前钢铁企业的现金流没有太大的问题。
记者:国外疫情还在蔓延,对国内钢铁行业的影响如何?钢协对国家政策有哪些期待?
何文波: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国外疫情直接影响我国出口,直接影响下游用钢企业的需求量,这一点是我们现在需要认真研究跟踪的。
钢铁业的发展取决于下游产业,除了建筑业之外,就是制造业。中国是制造业出口大国,希望国家对汽车、家电、机械、集装箱等产业的支持,无论是对出口的支持还是对扩大内需的支持政策都能够得到落实,对外贸企业的支持要尽量到位,对冲疫情造成的损失。加强对产业链的支持非常重要,只要下游产业链能够承受住风险,能够在下半年逐渐开始回升,钢铁行业本身也就有了市场。
总的来看,我们面对的挑战非常大。如果国际疫情能够早些得到控制,如果国内的各项政策都能得到落实,我们将会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结果。我们对中国经济、对中国钢铁业依旧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