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倒逼 期货业大洗牌临近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留给期货公司做强做大的时间已经不多了……”7月20日,一位期货行业人士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当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其中一条将原定…
“留给期货公司做强做大的时间已经不多了……”7月20日,一位期货行业人士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当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11条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其中一条将原定于2021年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的时点提前到2020年。
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再踩“油门”,让业内既兴奋又紧张,也引发了不少关于“狼来了”的担忧。
实际上,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期货市场的份额总体较低,且近年来不升反降。截至目前,国内149家期货公司中仅两家为合资公司,即银河期货和摩根大通期货。其中,银河期货由苏格兰皇家银行持股16.68%;摩根大通期货股权结构中,摩根大通持股49%。即使近两年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措施不断,也未有外商增资的情况出现。
当前,摆在期货业面前的一个问题是,因期货公司整体数量较多,很多业务同质化,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常常被诟病。在期货市场双向开放的大格局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期货公司“马太效应”将进一步加剧,在优胜劣汰中很有可能将迎来一次大洗牌。
兼并重组潮
事实上,在2010年前后,我国期货业曾经历过一次并购重组潮。彼时股指期货上市,银行、保险和券商等其他金融机构为备战股指期货等金融期货,争相参与持股或控股期货公司。券商因在股指期货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券商系期货公司快速崛起。
据了解,近几年不管是被评为A类还是净利润靠前的券商系期货公司,有相当一部分公司在股指期货上市前“名不见经传”。在被券商收购之前,大都是中小型期货公司,业务基础相对较弱,有些公司甚至处于歇业状态。以东证期货为例,东证期货总经理卢大印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08年东方证券收购久联期货后,更名为东证期货,当时公司没有一家营业部,也没有员工和客户。后来上市的沪深300指数期货对公司业务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带动作用。
此外,期货行业“整合”主要还体现在期货公司之间的兼并收购,既有“大鱼吃小鱼”,也有“强强联合”。券商系期货与传统期货公司的合并尤为典型。
2013年,北京中期期货吸收合并了方正期货,格林期货吸收合并了大华期货,长江期货收购了湘财祈年期货,江苏弘业期货收购了华证期货,2014年6月,五矿期货吸收合并了经易期货。而北京中期期货吸收合并方正期货、格林期货与大华期货合并,都属于典型的券商期货与传统期货公司的合并。
记者梳理证券期货监督管理信息公示目录发现,2008年我国期货公司数量为166家,此后逐年减少。2012年降至161家,2014年降至157家,到2016年之后,数量已经不足150家。目前,期货公司中注册资本靠前的多数为券商系期货公司。
从期货公司的控股结构来看,我国期货行业经历了现货控股、券商控股、银行系控股几个阶段。在国都期货经纪业务总部负责人屈晓宁看来,作为金融行业再开放的一部分,随着我国2020年取消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措施的实施,我国期货行业将迎来外资控股阶段,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再一次的兼并重组浪潮。
作为国内最早引入外资股东的期货公司,银河期货相关负责人也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引入外资股东对公司的发展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外资控股期货公司“入场”,其凭借管理优势、资源优势等,可能在市场上异军突起,届时期货行业可能面临着再次整合和洗牌。
开放路径
据悉,期货公司对外商投资开放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2005年在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框架下,证监会发布《关于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参股期货经纪公司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期货字[2005]138号),允许符合条件港澳投资者在内地设立或收购期货经纪公司,持股比例不超过49%;二是2014年证监会发布《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证监会令110号),将开放范围扩大至与证监会签订监管合作备忘录的国家和地区,外资股比仍为不超过49%;三是2017年中美两国元首北京会晤后,我方对外承诺期货业外资股比放宽至51%,三年后不限制投资比例,证监会及相关部委为落实承诺陆续出台了配套政策;四是2019年7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宣布取消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的时点提前到2020年。
尽管此前我国对外资投资期货公司的大门越开越大,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外资控股或者新设外资控股期货公司尚无进展。
在弘业期货总经理周剑秋看来,国内期货公司不被外资青睐属于正常现象。她指出,目前中国期货业及期货公司都处于国际化初始阶段,境外机构对国内相关政策法规,抑或是期货业和各主要期货公司的基本情况,都需要充分去了解,这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和过程。除此之外,因历史原因导致的期货业及期货公司规模小、核心竞争力弱,也是挡在外资面前的一道屏障。
但是目前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提速,增强了对外资的吸引力,预计将会有更多外资与中国期货公司寻求合作。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表示,2018年以前,中国期货市场是受保护的,合资公司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市场发展趋势。但是近两年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快速融入全球金融市场,从2020年开始,整个市场格局将会发生根本转变,外资控股意向将会进一步提升。
2018年,以原油期货为窗口引入境外投资者,我国期货市场开启了国际化元年。之后铁矿石、PTA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又向前迈出一步。据了解,原油期货上市一年多来,境外投资者交易和持仓占比分别达到10%和16%。铁矿石、PTA期货开放后,价格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此外,证监会正在积极研究推动将具备条件的商品期货和期权列为特定品种,同时不断完善规则制度,持续扩大期货市场对外开放。
在王红英看来,目前中国期货市场正处于全面开放、政策配套的状态。境外投资者不断涌入中国期货市场,也给外资金融机构控股中国期货公司提供了所谓的商业立足点和支撑点。此外,考虑到中国目前正处在经济转轨的时期,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传统产业亟须风险管理以及一些基于供应链的融资业务,中国市场可拓展的空间巨大。“这是一块利润蛋糕,外资会看到的。”王红英说。
行业“瘦身”
整体来看,境外期货市场较我国期货市场更为成熟。据周剑秋介绍,海外衍生品体系完善,早就搭建了商品和金融期货、期货和期权、场内和场外这种立体化、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并且,境外机构在资本金方面优势更为明显,业务模式更丰富。境外机构往往是投行主打、混业经营的模式,资金实力雄厚。除了期货经营之外,在证券经营、风险管理、投资银行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拥有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相形之下,国内期货市场存在资本金不足、人才和技术与银行及证券等金融机构相比差距较大的情况。近年来,中国期货市场马太效应不断加剧,据了解,149家期货公司中前20%的公司获取了市场80%的利润,优秀人才也不断向头部公司集聚。而一些股东实力较弱的期货公司,实际上处于一种僵尸运营的状态,并没有真正发挥期货公司本身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基于此,王红英认为,在金融供给侧改革以及金融监管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未来期货行业引进具有先进管理经验、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的外资股东,将倒逼国内期货市场开启“淘汰赛”,实力较弱的公司发展瓶颈将越来越大,期货公司从数量上进行“瘦身”会成必然。“由于现在期货公司数量过多,资源有效配置功能并没有很好地得到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说,公司数量减少三分之一甚至更多,才是期货市场发展的一个大趋势。”王红英说。
从中长期来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在外资控股公司的冲击下,期货公司改革会更加市场化。优胜劣汰之后,市场资源得到有效配置,行业竞争力得以提升,未来极具实力、跨国性的期货公司更具生存的可能性。
周剑秋表示,境外期货公司在投行领域的优势,势必将影响国内期货业在相关业务及投研体系等方面做出深入调整,或向更全面及更具投行性质等方面去转变。此外,取消期货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可以吸引外资进入我国期货业,扩大我国期货市场的影响力,也有助于增强我国大宗商品定价权和话语权。
屈晓宁也指出,引入外商以后,不但有利于打破目前国内期货市场规模小、品种少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行业架构和产业架构上会带来突破,更多先进的产品设计、业务设计和服务设计都将会刺激行业发展。
用王红英的话说,“期货公司之间天然存在着竞争博弈和商业对抗,但总体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