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涨钢铁淡季产销两旺 上游行业推升7月PPI 至4.6%
来源:21世纪|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中国各大钢铁厂一片轰鸣。这是7月以来中国上游工业领域开足马力生产的一个缩影。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7月全国钢铁出厂价格同比上升12.3%,环比上升0.5%。在各类行业中,钢铁行业…
中国各大钢铁厂一片轰鸣。这是7月以来中国上游工业领域开足马力生产的一个缩影。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7月全国钢铁出厂价格同比上升12.3%,环比上升0.5%。在各类行业中,钢铁行业同比价格涨幅居第三位。数据显示,8月9日唐山地区钢坯和螺纹钢价格,分别为每吨3900元、3830元的水平,接近去年12月的高点。
全国工业品价格也在上涨。受石油、煤炭、钢铁等领域价格上升的影响,7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环比分别上涨4.6%、0.1%,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0.1、0.2个百分点。不过,下一步的PPI的走势仍存不确定性。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章俊认为,今年全年PPI同比涨幅为3.5%左右,下半年PPI将呈现下行的趋势。
不过,如果基建投资加快,以及国际原油价格上行,不排除PPI个别月份出现同比涨幅反弹的情况。
“7月份上游的原材料价格、中游的工程机械销量也挺高。如果下半年基建工程开工量比较大,PPI下降趋势和幅度可能不会特别明显。”他说。
钢铁淡季产销两旺
一般而言,7月本来属于钢铁产销淡季,但今年钢铁企业实际生产并不平静。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全国钢铁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5%,同比上升了12.3%,1-7月出厂价同比涨幅为12.7%。
值得注意的是,钢铁价格上升,是在产量和订单迅猛扩张的情况下实现的。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调查数字显示,7月份钢铁行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4.8%,这是2017年9月以来的新高,环比上升3.2个百分点。其中新订单指数为58.7%,环比上升6个百分点。生产指数为56.7%,环比上升4.2个百分点。
考虑到5、6月粗钢日产年化规模已经达到近10亿吨的水平,预计7月的粗钢日产和月产规模还会提高。钢铁企业在7月产销两旺,且价格快速上升,到底是需求扩张,还是去年地条钢剔除后供给收缩,还有待分析。
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海民告诉记者,现在淡季不淡,说到底可能还是去年6月底前剔除地条钢后,粗钢加快生产,弥补了供给。“由于中国工业化还没完成,中国钢产量和消费量还会增长。”他说。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报告称,7月份中国钢市淡季不淡,尽管当前处于高温多雨季节,部分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但生产端保持旺盛,接单明显增加,产成品库存继续减少,市场价格有所增长,实现了下半年钢材市场的良好开局。
7月出现价格环比上升的不只是钢铁。煤炭、化纤、铁矿石开采、石油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的出厂价格,环比分别上升了0.6%、0.3%、0.2%、1.3%、0.9%,同比分别上升了7%、5.6%、3.9%、42.1%、24.6%。其中石油开采和加工业的出厂价格,同比涨幅明显。
卓创资讯石油分析师高健告诉记者,目前国际原油价格接近75美元/桶,相比去年同期涨幅在50%左右,这与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减产有关。目前地缘政治也不稳定,而且呈现出地缘风险多发的状态。
“供需趋紧、地缘局势不稳定,这是目前油价上涨且涨幅较大的主要原因。”他说。
数据显示,7月钢铁、石油加工、石油开采、煤炭等领域出厂价格快速上升,仍是目前PPI同比涨幅较高的最主要因素。其中工业行业中,涨幅扩大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42.1%,比上月扩大9.4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24.6%,扩大4.7个百分点。
下半年PPI涨幅或放慢
从目前的各方预测看,下半年工业品领域整体涨幅会放慢,不过也存在不确定性。其走势亦主要取决于石油、钢铁价格走势。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分析师蔡含篇称,今年全年PPI同比涨幅在3.5%左右,低于前7个月的同比涨幅(4.0%)。“但是下半年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特别是在价格领域。”
兰格钢铁信息事业部副总经理、首席分析师马力认为,7月钢铁生产和订单指数上升有多个因素影响,比如经济仍保持平稳增长。此外,环保执行力度趋严,且将更严格。“下半年钢铁价格很可能高位运行,但进入到四季度以后,价格下调的可能性要大一点。”他说。
当前国内投资适度增长,市场需求平稳释放,环保限产政策强执行可能影响钢材供应,因此预计短期内供需紧平衡格局仍将持续,价格仍有一定上行空间。
原油价格也存在复杂的变数。数据显示,7月石油等价格环比涨幅在回落。7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出厂价格环比上涨1.3%,比上月回落3.2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环比上涨0.9%,回落1.4个百分点。
“目前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70%,如果原油价格出现跳升,输入性通胀可能会再次抬头,成为拉升通胀的重要推手。”他说。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