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电气柜内部发热引发...烧损、烧熔,爆炸的案例!
来源:鹰眼研究|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案例 1某llOkV变电站1号主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三侧断路器跳闸。该变电站1号主变压器额定容量为31.5MVA。事故前1号主变压器负荷为26MW, 35kV侧11MW、10kV侧15MW。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事故调…
案例 1
某llOkV变电站1号主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三侧断路器跳闸。该变电站1号主变压器额定容量为31.5MVA。事故前1号主变压器负荷为26MW, 35kV侧11MW、10kV侧15MW。
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事故调查,在10kV高压室内的1号主变压器主进开关柜内,发现1号主变压器10kV侧C相TA连接母线排有发热烧损痕迹,右侧两个螺栓因发热严重有轻度烧熔,TA壳体流出黑色黏液,TA壳体与一次接线端导体之间有放电烧损痕迹(见 图1)。
图1 1号主变压器10kV侧C相 TA损坏情况
打印主变压器保护装置故障报告,调出上一级变电站的故障录波报告,均显示在跳闸的时刻没有故障电流存在。此时刻内,主变压器的电流值接近跳闸前的负荷电流,证明没有短路电流通过。
继电保护专业人员对保护装置及二次回路进行检查,确认保护装置及TA 二次回路无问题。现场检查1号主变压器及差动保护范围内设备,没有没有发现短路故障点。1号主变压器10kV侧C相TA本体有黑色黏液流出,一次主导流接触部位的螺栓烧黑,属于严重过热所致。
根据设备检査情况,1号主变压器10kV侧C相TA损坏原因如下
(1)由于连接母线排有2个螺栓没有紧固,与1号主变压器10kV侧C相 TA本体一次接线板接触不良,接触面积小、压接力不足,接触电阻大引起接触部位过热;同时,因TA—次接线板与绝缘壳体有缝隙、两个螺栓没有紧固,导致接线板与绝缘壳体之间长时间有放电隐患。长时间严重发热、放电,使TA烧损,内部绝缘损坏,内部压力增大,壳体出现裂缝。
(2)TA—次接线板与绝缘壳体有缝隙、两个螺栓没有紧固,此为制造厂装配中遗留的隐患,基建安装调试阶段、工程验收阶段都没有发现,导致运行中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根据上述分析,1号主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三侧断路器跳闸的原因是:10kV侧C相TA因装配质量和安装质量问题,在负荷较大、髙温天气下严重过热,内部绝缘被烧坏,造成主变压器差动保护不平衡电流过大而动作跳闸。
预防措施
(1)制造厂应严格把好产品质量关,规范装配工艺,特别要提高厂内装配质量。
(2)规范设备安装调试工艺,主导流接触部位必须保证接触良好。
(3)安装调试和检修时,测量大电流开关柜内主导流接触部位接触电阻符合规定。
(4)定期进行红外测温,及时消除隐患。
(5)工程管理单位、安装施工单位应进行质量自检、自验,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督促制造厂整改。
(6)制造厂应严格把好开关柜内外购设备、配件入厂关,避免使用有质量问题的外购设备。
案例 2 手车动、静触头过热引发断路器外绝缘売体烧损
某日,某llOkV变电站运维人员巡视检查10kV髙压室内设备时,发现2号主变压器10kV侧主进开关柜内有较轻的异音,怀疑开关柜内可能有发热缺陷。当日20:00,在负荷电流为1200A情况下,运维人员对该开关柜进行了红外测温,开关柜内的断路器手车A相上静触头温度为105℃(见图2)。
次日,转移部分负荷以后,在负荷电流为950A情况下,再次对该开关柜进行了红外测温,开关柜内的断路器手车A相上静触头温度为85. 4℃(见图 3)。
图2 开关柜内断路器手车A相上静触头第一次红外测温图谱
图3 开关柜内断路器手车A相上静触头第二次红外测温图谱
对2号主变压器10kV侧主进开关柜停电检查。拉出断路器手车,检查断路器手车动触头,B、C相上、下动触头完好;A相上、下动触头有受热变黑痕迹 (见图4),触指完整,没有烧损痕迹。检查2号主变压器10kV侧断路器本体,断路器A相绝缘壳体上部,因受热产生裂纹(见图5);检查该断路器手车静触头表面,B、C相上、下静触头完好,有轻度变色;A相上、下静触头有发热变黑痕迹,其中下侧静触头变色较轻,上侧静触头变色较重。
图4 2号主变压器lOkV主进断路器手车A相上、下动触头受热变黑
图5断路器A相绝缘壳体上部受热产生裂纹
拆下2号主变压器10kV主进断路器手车三相上静触头,进行解体检查。三相上静触头上的动触头触指痕迹清晰,证明动、静触头接触行程完全满足制造厂和规程规定要求,可以排除手车没有合闸到位的原因。B、C相上静触头外表均有受热变色情况,A相上静触头底部及静触头座因产重发热变黑,有烧损痕迹(见图6)。
图6 2号主变压器lOkV主进断路器手车A相上静触头有烧损痕迹
拆下有发热缺陷的断路器手车三相上静触头,进行解体检查时,发现上静触头固定螺栓有松动现象,尤其是A相比较明显,说明静触头座接触不良,此为运行中发热的主要原因。固定螺栓没有紧固达到规定的力矩,应属于制造厂装配中遗留的隐患,现场安装调试、竣工验收时没有发现,导致静触头运行中发热受损。
手车母线侧静触头运行中发热,热传导作用使手车动、静触头发热,逐步使动、静触头压紧弹簧退火,进一步使静触头运行中发热,使手车动触头导电杆绝缘筒和断路器绝缘护筒受热变形、产生裂纹。
更换上静触头及静触头座,所有缺陷消除以后,设备加入运行。次日,再次进行红外测温,在负荷电流为1270A情况下,断路器手车A相上静触头接触部位温度为50. 2℃ (见图 7)。
图7断路器手车A相上静触头接触部位红外测温图谱
预防措施
(1)制造厂应严格把好产品质量关,规范装配工艺,特别要提高厂内装配质量。所有螺栓的紧固力矩,应作出明确规定并达到要求。
(2)规范设备安装调试工艺,主导流接触部位必须保证接触良好。
(3)安装调试和检修时,应测量大电流开关柜内主导流接触部位接触电阻符合规定。
(4)定期进行红外测温,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
(5)大电流开关柜静触头与母线排连接仅采用单只M20螺栓压连,受接触面压力、平整度等因素影响,其接触电阻偏大,通过较大负荷电流时发热,应改造为4只螺栓压接方式。
(6)工程管理单位、安装施工单位应进行质量自检、自验,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督促制造厂整改。
(7)开关柜内有很多有机绝缘部件,受热后绝缘性能会不可逆的逐步丧失,可能引起火灾。因此,其主导流接触部位的最髙允许温度、发热缺陷定性方面的规定,应与裸露的金属导体的接触部位最高允许温度、发热缺陷定性规定有区别。建议开关柜内主导流接触部位的最高允许温度值、发热缺陷定性温度值降低10℃。(8)加装SEPRI电气环境整体治理监控系统,实时关注电气运行环境情况。
案例3 35kV高压开关柜隔离开关动、静触头发热
某变电站35kV设备采用固定式开关柜,35kVI段母线上1号主进开关柜内隔离开关额定电流2000A。投运3年以来,该变电站35kV所带负荷电流从未超过200A;近3个月以来,1号主进开关柜负荷电流增大到600A以上。
运维人员对35kV设备进行红外测温,发现1号主进开关柜内母线侧A相隔离开关动、静触头接触部位发热,温度在70℃以上。因发热不够严重,根据主管领导指示加强运行监视。10日后,再次进行红外测温,发现1号主进开关柜内母线侧A相隔离开关动、静触头接触部位温度超过95℃;随即向调度和主管领导汇报,通知用户做好停电准备,安排停电消缺计划。
2日后,跟踪红外测温(负荷电流670A),发现1号主进开关柜内母线侧A相隔离开关动、静触头接触部位温度达到147.6℃,属于危急缺陷,必须立即停电处理。此时,运维人员听到开关柜内有放电声音,果断采取措施,立即将1号主进开关柜转检修状态。由于处置及时、果断,避免了一次母线失压和人身事故。
检修人员处理缺陷时,发现1号主进幵关柜内母线侧A相隔离开关静触头因发热变色,左侧接触部位有烧损痕迹并且附着有因放电烧熔的熔珠(见图8); A相隔离开关动触头同样因发热变色,接触部位有烧损痕迹,两片动触头刀片之间的小连杆烧损较重(见图9)。
图8母线侧A相隔离开关静触头发热烧损情况
图9母线侧A相隔离开关动触头发热烧损情况
1号主进开关柜内母线侧A相隔离开关静触头接触部位有放电烧熔的熔珠,说明静触头左侧与动触头刀片之间接触不良。该开关柜投运初期,因负荷电流小,没有明显的发热现象;近期负荷电流较大,接触部位因接触电阻大而发热严重。两片动触头刀片之间的小连杆烧损较重,说明连杆上有较大电流通过, 是由隔离开关动触头单面接触所致。
固定式开关柜中的隔离开关,要保证其接触良好,关键在于保证有效接触面积和接触压力。往往由于隔离开关本身质量、柜体装配精度存在问题和安装调试问題,不能有效保证接触良好。固定式开关柜内设备机械加工精度低,隔离开关动、静触头有一定的偏位,合闸时造成单面接触导致发热。因为运行中隔离开关接触部位单面接触,造成两刀片之间的小连杆通过电流,进一步使接触面压力变小,发热加剧。若最终致使连杆烧断,动、静触头之间放电拉弧,可能形成相间短路。
预防措施
(1)制造厂应严格把好产品质量关,规范装配工艺,特别要提高厂内装配质量、装配精度。所有螺栓的紧固力矩,应作出明确规定并达到要求。
(2)规范设备安装调试工艺,主导流接触部位必须保证接触良好。
(3)安装调试和检修时,应测量大电流开关柜隔离开关接触部位接触电阻符合规定。
(4)定期进行红外测温,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
(5)工程管理单位、安装施工单位应进行质量自检、自验,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督促制造厂整改。
(6)加装SEPRI电气环境整体治理监控系统,实时关注电气运行环境情况。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