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自给率下降 兜底压力加大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19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财科院”)发布的2017年地方财政经济运行调研报告显示,当前随着经济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的放缓,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财政收支缺口增大,一些地方收支矛盾…
19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财科院”)发布的2017年地方财政经济运行调研报告显示,当前随着经济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的放缓,在新旧动能转换中,财政收支缺口增大,一些地方收支矛盾已经十分尖锐,部分地方财政“拖底”风险随之加大。
据悉,这是财科院连续第三年就地方财政经济运行发布报告。2017年10月,财科院三个调研组奔赴黑龙江、吉林、江苏、天津、贵州和陕西6省区进行调研,调研城市13个,区县15个,同时展开了线上问卷调查,共有17个省(直辖市)、145个城市和662个区县参与了调查,时间跨度为2014年至2017年。
报告提示了当前地方财政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风险。财科院院长刘尚希指出,地方财政经济运行出现了新特征,风险也在快速变形。具体表现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但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各异;实体经济盈利水平改善,但亏损面扩大,亏损的企业数也在增加;地方财政自给率均呈下降趋势,部分地区存在脱离发展实际搞民生;从财政收入增长来看,财政收入保持中高速增长,税收收入下降。
其中,调研报告显示,地方政府财政自利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支出只比)下降是一个突出表现。从样本省份来看,2015年至2017年前三季度,财政自给率情况平均在50%以上,但呈下降趋势,从2015年的54.1%下降至2017年前三季度的50.8%。地方间财政自给率差异巨大,东部地区三年平均在74.3%,而西部地区则仅为30.4%,两者相差2.4倍。
此外,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一些地方的“煤财政”、“油财政”等难以为继。以贵州为例,一方面,贵州省传统支柱税源增速下降明显,占全省税收62.2%的煤、电、烟、酒等资源税收增速从“十二五”期初的26%回落到5%;另一方面,新兴税源贡献有限,金融、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税收虽然增长较快,但仅占总税收的10.2%。
调研还发现,地方财政兜底压力加大。据介绍,在自身财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部分省份脱离发展实际搞民生,例如西部某省还提出“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不低于80%和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而地市则层层加码,将此指标提升为85%甚至更高。
报告指出,当前随着经济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的放缓,财政收支缺口增大。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呈刚性增长态势,加之应对环境修复治理、人口老龄化、城镇化以及“补短板”等都需要增加财政支出,一些地方收支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尤其是县级财政压力更大,财政运行风险上升。如,调研发现,吉林2016年各县市“三保”支出(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占县(市)全部财力的比重为43.9%,占可用财力的比重达到63.5%。
受动能转换期经济增速放缓、失业人员增加、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增长减速的影响,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等刚性支出比重明显上升。此外,随着收支缺口的扩大,政府债务规模增加,还本付息刚性支出负担加重。支出刚性给财政带来巨大压力,容易引发牵涉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性风险。
刘尚希指出,上述情况和问题的形成,是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和各种现实因素的集中表现。从深层次原因来看,则来自于体制变迁中的两个没变,即改革有进展,但“风险大锅饭”没有变,“小马拉大车”没变。因此,出现了改革进展与现有风险的复杂性和隐蔽性难以适应的情况,换句话说,这是改革滞后于发展所导致的。
如何防范风险?刘尚希表示,财政天生具有综合性,不能只关注收支、赤字、债务,要从综合出发,整体全面系统研究整个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各种各样的风险。
报告也建议,要准确把握财政、金融和经济风险三者关系,提升化解风险的综合能力,从改革和政策入手,打通各种风险治理之间的壁垒和屏障。报告特别提出,要优化宏观政策目标,打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升级版”,同时将宏观调控升级为宏观管理,并把防范重大风险放在首位。发挥财政在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强化财政、金融和经济风险统筹管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陈昌盛指出,现有的中央地方关系掣肘已经明显,要加快改革,要尽快破题。还要高度关注地方隐性债务扩张的风险。即期汇价双双小幅下调,但整体延续了近段时间窄幅波动的格局。市场人士指出,在美国整体经济向好、未来将继续推进加息的背景下,美元指数近期表现相对较好,但在国内经济基本面和市场预期的支持下,人民币汇率保持了非常平稳的运行态势,预计这种横盘波动的态势将延续一段时间。
人民币小幅下跌
周一,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贬49个基点,报6.6162元。受此影响,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小幅低开于6.6126元,早盘围绕6.6118一线窄幅震荡,午后跌幅有所扩大,至16:30收盘报6.6170元,较上一交易日下跌86个基点,这也是近两周以来的最大跌幅,表明近期人民币汇率整体波动较小;香港市场上,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内震荡走低,截至北京时间18日16:30,下跌89基点,报6.6147元,境内外价差仅13基点。
全球汇市方面,昨日美元指数一度突破94,但随后开始震荡走低,盘中一度触及93.6839,跌幅超过0.25%。
有交易员称,隔夜美元指数上涨打压人民币中间价,人民币即期汇率随之走贬;但客盘结售汇相对均衡,美元进一步上涨缺乏动能,当前市场没有明显的升贬值预期,料人民币近期维持横盘波动。
年内平稳运行
市场人士指出,在没有明显新增利好的情况下,短期内美元继续上行的动力有限,而央行跟随美联储上调政策利率,有助于稳定中美长短端利差,保持人民币汇率水平相对稳定,人民币大概率将继续平稳运行。
兴业研究指出,12月两大风险点已尘埃落定,一是三大央行议息,二是中国央行上调7天逆回购利率。目前来看,二者均未破坏美元兑人民币当前运行区间。不过2018年上半年美元指数具有一定阶段性上行动力,并可能带动美元兑人民币向上突破区间。
国泰君安宏观则表示,预计2018年美元指数在90-100区间窄幅波动,人民币不必担忧。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呈现出同步复苏的特征,这意味着美国经济走强难以提振美元。
申万宏源证券亦认为,近期全球市场和人民币汇率走势符合其此前预期,维持人民币汇率2018年稳中小幅升值的判断不变。美联储加息已被市场充分预期,因而加息并未对人民币构成贬值压力,反而由于美联储对2018年加息路径的预期有所放缓,人民币相对美元出现小幅升值。展望2018年,美联储加息进入下半场,英欧货币政策中长期内处于边际缓慢趋紧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美元指数难出现大幅上行,同时,随着中国国际收支的持续改善,预计人民币汇率2018年稳中小幅升值2%-3%左右,至2018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预计为6.40-6.48。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