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施平衡术 流动性投放力度加大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往年的10月底,资金面大多相对平静,今年则有点“紧平衡”。 昨日早间开盘,上交所1天期国债逆回购利率便冲高至18%的全天高点,虽然尾盘降至7.89%,但仍高于银行间市场同期限质押式回购利…
往年的10月底,资金面大多相对平静,今年则有点“紧平衡”。
昨日早间开盘,上交所1天期国债逆回购利率便冲高至18%的全天高点,虽然尾盘降至7.89%,但仍高于银行间市场同期限质押式回购利率逾500个基点。
作为流动性关键观测指标之一,交易所逆回购利率的上涨仅是近期资金面“紧平衡”的一个缩影。在银行间市场上,虽然央行在公开市场持续保持大额逆回购,但资金价格仍步步走高。受访的业内人士指出,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精心呵护下,近期资金面紧张或为短期波动,整体来看与2013年那轮资金面波动不具有可比性,资金面“紧平衡”态势未来仍将持续,不必过分担忧流动性风险爆发。
资金充裕价格不低或成新常态
10月27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了2100亿元大额逆回购,对冲到期资金量后,单日净投放资金1000亿元,但这仍无法阻止资金价格上行的脚步,周四质押式回购利率多数上涨,交易所回购利率也冲高至18%的高位。
交易所资金价格昨日冲高是多方因素“共振”的结果,如凤凰传媒可交换债发行在即,不少机构提前一日在周四筹措申购定金等短期因素,同时也反映出一些机构对市场资金面的预期比较谨慎。
而在银行间市场上,当天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继续全线飘红,交易员感到资金拆借不易。面对此景,数家债券发行人昨日纷纷取消了近期的发债计划。
记者昨日查阅中国货币网发现,包括烟台港股份有限公司、致达控股、无锡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等多家发行人均发布公告,相继取消了在本周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的计划,理由多为因近期市场波动较大,为合理控制融资成本,选择未来择时发行。
为何央行在公开市场大幅净投放资金,但市场机构还感到紧张程度不减?
记者了解到,除了10月份财政缴款、外汇占款持续下降等不利资金面的因素外,本轮紧张更多是源于在过低利差和高杠杆的背景下,机构加大资金错配力度,令其对短期流动性的需求加大,在此背景下,稍有“风吹草动”,如央行在本周未续作到期的166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就加剧了谨慎情绪,利率波动被放大。
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昨日对记者表示,目前政府在抑制某些地区房价过度上涨,经济处在弱复苏阶段,煤炭价格也在上涨。在此背景下,虽然货币政策的立场仍是中性的,但央行或也可以容忍略高一些的银行间市场利率,这与宏观经济基本面情况是一致的。
资金供给充裕,价格却不便宜的“紧平衡”状态,或将成为资金市场未来的一种新常态,也被视为监管层“去杠杆”的手段。
“为抑制债市泡沫,预计未来短端的利率波动性将增加,以抑制债市机构的过度加杠杆行为。”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据兴业研究测算,近期银行间市场短端利率不断上行,甚至超过了9月的季末水平。
短期流动性紧张不必担忧
10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加大,最新数据也显示外汇占款也在下降。在此背景下,从央行在公开市场的操作思路来看,从上周开始恢复了7天、14天、28天的多品种逆回购操作,加大逆回购投放资金力度,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昨日对记者表示,整体来看,目前流动性并未出现明显趋紧的信号。根据交行即将对外发布的交银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指数(IBLI)监测,10月份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分别在18日、21日和25日多次出现“关注”提示,但在此后的26日,央行再次进行大额逆回购后,市场流动性趋紧局面得以消除。
虽然本周的流动性紧张,令一些市场人士将其与2013年那轮资金面紧张相比。但记者昨日采访到的市场人士均指出,今年来,由于公开市场操作频率已从每周两次增至每日操作,目前央行对流动性的调控力较三年前已大幅提高,加之近期公开市场仍在净投放资金,因此不会出现类似三年前那样的异常波动。
“央行不会放任资金面朝更紧的趋势发展。”说,央行正小心翼翼地调控市场流动性,既在避免对人民币汇率贬值带来更大压力,也在避免向市场传递突然收紧的信号,对经济增长不利,央行正努力做到这两方面的平衡。由于今年央行增加了公开市场操作规模和频次,市场流动性在部分时点受逆回购到期资金集中回笼影响,出现短暂流动性趋紧现象应属比较正常的一种市场反应,不必过于担忧流动性风险爆发。
而从长期来看,美联储加息进程也是央行货币政策不得不关注的因素之一。告诉记者,对于我国而言,虽然基本面不支持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但在美联储加息大背景下,加之国内投资者主动寻求全球化资产配置,中国的资本流动也面临着现实的挑战。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