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经济议题先声:政协委员热议混合所有制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将于今日召开,从而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首次全国两会拉开帷幕。在备受瞩目的国企改革领域,发展混合所有制成为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话题。《第一财经日报》获悉,全国政…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将于今日召开,从而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首次全国两会拉开帷幕。在备受瞩目的国企改革领域,发展混合所有制成为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话题。
《第一财经日报》获悉,全国政协委员、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即将递交的提案,就会涉及“以民企为主导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郭广昌建议应逐步形成以民企为主导的混合所有制模式,同时引入优先股等创新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另一方面,针对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建议设立独立的混合所有制评估与监管委员会。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在推进混合所有制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在有政协委员认为应避免“一味强调国企退出”的观点的同时,不少民营企业也对话语权问题顾虑重重。全国政协常委李毅中则提出,不应将国企和民企对立起来,“若干年以后没有所有制的标签,都是社会化的企业。”
政协委员热议混合所有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郭广昌就此表示,三中全会明确了未来中国国企改革的总体方向,为更快、更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议应逐步形成以民营企业为主导的混合所有制模式。
郭广昌建议国家明确民营资本在竞争性领域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经营中占据主导地位,让民资充分发挥市场化的管理手段,改变部分国企低效的经营决策和人员管理方式。
在“引入优先股等创新手段,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推进国企改革”方面,郭广昌建议混合所有制不应当是简单的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而应是通过更多元化的创新方式深入融合。
“我建议可以推广杭州市的创新做法,即将国资以优先股的形式部分留存于改制后的企业中。”郭广昌认为,这样既满足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现实要求,又保证了民资拥有企业经营的话语权,还可以发挥优先股要求稳定回报的特点,一举多得。
郭广昌还建议设立包括第三方专业人员及职工代表等组成的国企改制评估委员会,作为“裁判员”观察、监督国企改制的全过程,同时赋予委员会“一票否决”权,从而避免利益输送或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事实上,混合所有制并非新鲜事物,在地方政府和企业界已有不少探索。在上周末举办的人民政协报社“财经智库沙龙”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说,目前全国已有90%的国企进行了公司股份制改造;央企70%的净资产已属上市公司;央企及其子公司引入非公资本的企业户数已占到总户数的52%;到2013年10月,全国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已占全部境内上市公司的80%以上,资产已经达90%以上。
在国企实施混合所有制的大潮中,对于民企如何同国企合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总结了现实中的三种方式。
一种是民企发展到一定规模,具备一定实力之后主动参与国企改制重组;第二种是有些家族企业为了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开放的人才机制;第三种是有些民企在进入垄断行业时遭遇各种“玻璃门”的阻碍,为了戴顶“红帽子”。
对于长期存在的民企难以进入垄断领域的问题,李毅中建议,非公经济进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和领域,垄断行业的改革要有具体安排,特别是特许经营领域要有大的进展。
“垄断行业像能源、电力、铁路、电信,包括金融以及非工业的其他方面,要有具体安排。”李毅中说。
如何看待国资控制力
谈到混合所有制,就必然涉及国有企业如何进退的问题。全国政协常委厉以宁在“财经智库沙龙”中提到,认为现在国有经济、国有资本已经退到不能再退的地步,再退就要触犯底线,这个观点还是存在的。
厉以宁认为,首先要明确看到,国有资本的力量不在现在资本的多少,控制的多少,而是在能够控制的究竟有多大。“比如100%国有的,1000亿就控制了1000亿,比如90%控股的,就控制1100亿,控股40%就能够做的话,可以控制的是2500亿。”厉以宁称。
对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的目标和任务,李毅中建议要明确到2020年,除了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少数国有企业外,都应当实行股份制。属于混合经济的应该明确绝对控股、相对控股,或者不控股的股权结构。
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上月在《求是》杂志撰文称,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主要采取四种形式:其一,涉及国家安全的少数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可以采用国有独资形式;其二,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企业,可保持国有绝对控股;其三,涉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行业的重要国有企业,可保持国有相对控股;其四,国有资本不需要控制并可以由社会资本控股的国有企业,可采取国有参股形式或者全部退出。
对于以往舆论在国企民企进退上争论不休的局面,一些政协委员都表示,发展混合所有制,不是要将国企和民企对立起来,一味强调国企退出,而是寻找二者融合的机会。
作为曾经管理过国资领域的官员,李毅中就表示,当前发展混合所有制还有一个问题是对国有资本的进退把握不准,尤其是把“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误读为“退出一切竞争性领域”。如果误读的话,可能会导致国有经济的活力、影响力、控制力削弱。
“我多年来提倡不要再说'国退民进’,'国进民退’,应该是'国民共进’,协调发展,无谓的争论有些是不了解情况,有些人就跑去制造混乱,应该是互相尊重、加深了解、包容共进。”李毅中说。
民企的担忧
近期,央企巨舰中石化已经拿出了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实现混合所有制的方案,对中石化油品销售业务板块现有资产最大可拿出30%的比例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这也被外界视作央企推动混合所有制的标志性举措。
考虑到混合所有制是一个双向进入的过程,李毅中认为,现在看来国有企业的改革更主动。厉以宁则称,说民营经济不想走混合所有制道路,这也是误读。
厉以宁在2月28日全国工商联举行的“中国民营经济大家谈”会议上说,他最近在外地考察,碰到一些民营企业家,他们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都很拥护,但总是感到不踏实。
“他(指民营企业家)讲,如果国有企业还是现在这个样子,那我们怎么跟其合作?我们合作会不会把我们自己弄丢了、卖了?”厉以宁说。
记者发现,厉以宁提出的这些忧虑,在民营企业家里确实普遍存在。今年,全国工商联向全国政协提交了一份提案,显示在现有股份制企业中,存在国有资本一股独大的现象,民间资本没有控制权和发言权,难以发挥民间资本反应快、决策灵活等优势,民间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浙江省政协目前正组织开展如何推进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课题调研。”浙江省政协委员朱仁华表示,目前浙江民营企业普遍有三个担心:一是“会不会被控制”的问题;二是“谁混合谁”的问题;三是“怎么混合”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能说了算才投资,投资国企至少要能够派个董事,这是多数民企对于入股国企的基本态度。”庄聪生表示,“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除了财务投资以外,一般要有一定的话语权,没有话语权被动的参与,会让很多民营企业有后顾之忧。”
对于当前国企抛出的是“骨头”还是“肉”的争议,也有观点呼吁平衡看待。厉以宁认为,民营经济很多是从原来的小企业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观念。当前有必要把为什么要建立混合所有制,对国有企业有什么好处,对民营企业有什么好处,要讲透,要参照一些案例,培育一些混合所有制成功的案例。
从合作方式上,也要探讨如何让民企“小个子”和国企“大个子”在一个层级上合作。因为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的资产动辄上万亿,少的也有几百亿,而民营企业多数规模小,用庄聪生的话说,这就好比让姚明和一个十多岁的小孩打篮球,是没法玩起来的。
庄聪生建议,大型国企发展混合所有制要分层次、类型,通过子公司或分公司与民企合作,寻找结合点和切入点,这样才能“门当户对”,实现真正融合,让混合所有制经济焕发出旺盛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