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困局加大降准压力
来源:经济参考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自6月份“钱荒”爆发以来,银行间市场又经历了10月份和年底的两次“小钱荒”。每逢季末季初,流动性紧张、货币市场动荡几成常态。市场担忧,如果流动性条件不能整体改观,这一局面将贯穿明年…
自6月份“钱荒”爆发以来,银行间市场又经历了10月份和年底的两次“小钱荒”。每逢季末季初,流动性紧张、货币市场动荡几成常态。市场担忧,如果流动性条件不能整体改观,这一局面将贯穿明年。
市场的忧虑在于,如果这种波动成为常态,将严重影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而且,对于央行选择的政策工具,金融机构也似乎信心不足。逆回购和SLO这种短期工具,能否整体解决流动性压力?能否有效地降低金融市场的震荡?
因为连续5次暂停逆回购,货币市场上周又经历了“小钱荒”,即便是央行通过SLO工具释放了3000亿流动性,也没能有效缓解市场的恐慌情绪、平抑资金价格,直到央行24日重启逆回购后,货币市场利率才有所回落,但资金价格仍在高位。
甚至有机构判断,如果不改变政策整体偏紧的取向,2014年的金融市场将充满风险,货币市场的宽幅震荡是大概率事件。而且,随着美联储QE政策的退出,外部流动性供给将发生较大变化。从2014年一季度末开始,资本流出的现象会逐渐严重。届时,如果央行不及时应对,再度出现6月份那样的“钱荒”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在流动性整体下降的同时,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一方面,6月份“钱荒”之后,作为提供流动性供给主力的大行的现金偏好大幅提高,改变了传统市场的供给需求格局。同时,传统需求方的小银行却出现了“相对”的宽裕。但是,小银行超储率波动显著高于大银行,其提供稳定流动性的能力相对较差。夹杂着流动性预期的恶化,关键时点的资金紧张局面不断重复。
目前看来,总量政策紧缩的出发点是基于去杠杆要求。维持货币环境的稳中趋紧,引导利率水平的稳中趋升,从而促进去杠杆和去产能,这是央行中长期的政策意图。但是,这一政策是否能够达成央行的善意初衷?以今年6月“钱荒”为界,7天回购利率的均衡水平从3.3%上升到前期的4.2%,然而银行同业资产余额同比增速却从16%反弹至24%,去杠杆的迹象不明显。
金融学的规律是,风险不会凭空消失,而是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分散。这个规律引用到现在的“去杠杆”上就是,通过资产证券化这些盘活存量的办法,或者是以时间换取杠杆率的下降。如果迅速提高利率,捅破了泡沫,不但不能“去杠杆”,恐怕会折断“杠杆”。
再展望明年的金融市场,IPO的重启和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的发展也都需要资金面的支持。从这些角度出发,都有必要改变现在流动性过度紧张的局面,有必要采取包括降准在内的手段。如果随着QE缩减,资本流出的趋势确立,降准的力度应该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