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二调结果将公布 土改仍将保持用地高压管制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接近国土部人士透露,最初二次调查数据显示耕地保有量可能超过20亿亩。调查工作结束已近三年,全国土地最终核查数据一直没有对外披露。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安家盛表示以官方最终公布为准。近…
接近国土部人士透露,最初二次调查数据显示耕地保有量可能超过20亿亩。调查工作结束已近三年,全国土地最终核查数据一直没有对外披露。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安家盛表示以官方最终公布为准。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表示,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三中全会后,“新土改”方案正渐渐清晰。
据新华社报道,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中听取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调)情况汇报。会议要求,要发挥二次调查数据平台作用,推动二次调查成果广泛应用。
12月5日,国土部相关人士在接受21世纪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土部正在研究“二调”成果的发布工作,并将结合二调数据和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完善现有土地管理制度。
上述人士介绍,目前国土部已经确定的“新土改”思路包括,全面加强土地权利体系研究;加紧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研究;继续深入征地制度改革研究、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以及突出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建设研究。
在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原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安家盛看来,上述四大土地改革方向,都离不开全国土地二次调查数据成果。
国土部知情人士介绍,下一步全国土地二次调查数据,将具体运用到各地规划的修编工作中,同时推动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开展,并为推动农地流转提供第一手数据等,自此,新一阶段的土地制度改革将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新土改”思路,国土部已经在部署对《土地管理法》进行全面修改的准备。
坎坷的“二调”
实际上,中央政治局听取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早在3年前就已经基本结束。
公开资料显示,旨在摸清我国土地家底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在2007年启动,于2009年底已经结束,其间耗资达百亿元,并于2010年3月将二调数据上报国务院。
按照此前全国土地二次调查小组的要求,土地二调主要任务包括,农村土地调查(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和面积等利用状况,查清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城镇土地调查(土地的界址、范围、界线、地类和面积等利用状况,以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基本农田调查,专项用地统计调查(统计工业、基础设施、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和房地产等用地的利用状况),建立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等。
然而,“二调”工作已结束近三年,官方至今未向外界披露全国土地的具体调查数据,尤其是备受关注的耕地保有数据。
更有意思的是,按照惯例,国土资源部会在每年的《中国国土资源公报》中公布耕地保有量数据。但是自2009年至2012年,国土资源公报连续四年缺失耕地总数。
一位接近国土部的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透露,“二调”刚结束之初,有关耕地保有量以及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数据,都和预期不符。
以耕地保有量为例,据其了解,最初的二调数据显示甚至可能超过20亿亩。
而根据国土部统计,2005年,耕地保有量为18.3亿亩,相比1998年的19.4亩下降了1.14亿亩,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就确定了全国耕地18亿亩的红线,这就是18亿亩的来源。
按照上述口径,也就是说,从2005年到2010年,5年时间耕地面积基本没有减少,甚至大部分有所增加。
上述接近国土部的人士推测,耕地保有量如果确实多出2亿亩,这将为下一步大规模使用耕地指标提供了可能,国土部在用地管制上,可能将有所放松。
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我国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要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曾对可能新增的2亿亩解读称,一部分来自于各地土地的整理复垦,另一部分可能是统计水分。
郑说,中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采取逐级上报方式。第一次土地调查时,中国还在征收农业税,各地尽量少报;而第二次调查则是国家给予种粮补贴,各地尽量多报。
也正因此,为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国土部亦要求对各地上报的数据进行核查,并对重点省份进行了质询。
直到2012年底,国土部发布“2011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2476亿亩。这是官方过去三年来首度正式对外发布这一数据。
耕地红线数质并重
12月5日,国土部相关人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并未透露“二调”有关耕地保有量等具体数据,仅称正在研究有关全国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发布工作,并将尽快公布。
而根据安家盛的了解,二调更新的耕地数据应该在19亿亩左右,他亦补充说,具体的还以官方公布为准。
3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称,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
按照上述表态,上述接近国土部的人士表示,耕地红线的方向应该不会变化,在此背景下,全国二次土地调查有关耕地保有量的官方数据公布,或将和后续用地供应挂钩。
“如果远大于18亿亩耕地数量,那么用地管控会相应放松;与此同时,供地量可能会加大,地价也会相对较为便宜,反之,则是收紧供地量等。”上述人士透露。
就在市场频频关注耕地保有量数据之时,亦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现实意义不大,相比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更为重要。
“一些地方通过增减挂钩把耕地列在山脉、荒漠上,虽然数量确保了,但是质量却无法保证。”一位不愿具名的某大学土地管理教授如是表示。
上述接近国土部的人士表示,耕地红线的方向应该不会变化,但是新土改或将从此前单纯的强调数量到数量、质量、生态全面管控。
据其透露,国土部正在部署“以图管地”的3.0时代,把全国已经确定的耕地量列入到基本农田数据库,对耕地的保护实现实时监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亦了解到,国土部于近期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以2013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在明年5月底前,完成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质量检查和国家级数据库更新工作,“通过一张图,完成耕地等用地管控工作。”
土地管理法修订或提速
虽然有关耕地保有量官方数据尚未公布,但是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国土部确定的“新土改”方向,仍将保持高压的用地管制。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日前也表示,中国资源粗放利用的现状还没有根本转变,城镇低效用地占约40%,农村空闲住宅达10%至15%,当前稳定耕地数量和提高耕地质量的难度越来越大,未来将适当降低土地供应中的新增建设用地比重。
胡亦指出,未来将研究盘活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向系统整治农村低效利用和空闲的建设用地等方向挖掘存量。
在盘活农村闲置低效用地方面,胡存智表示,该部将借鉴国有建设用地管理经验,抓紧研究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交易,纳入国有建设用地市场等交易平台。
上述接近国土部的人士透露,实际上,国土部早在几年前就开始着手研究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狭义上看,可以说目前统一用地市场的结构框架已经有了,比如,市场平台的建设、交易规则的制定等,但这些并没有突破现有的制度框架。
值得一提的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近期江西、山东土地流转的试点经过国土部的报批,已经于近日开始推进。
与此同时,开展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产权制度、分配制度和退出机制研究,也将是国土部系统整治农村低效利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另外,在空闲的建设用地的挖掘上,国土部将主要集中在供应较多的工业用地上,通过提高工业地价,以及探索实行“租让结合、先租后让”的工业用地供应制度,逼出存量。
知情人士透露,结合“新土改”思路,国土部已在部署《土地管理法》全面修改的准备。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亦表示,当前的《土地管理法》的表述和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改革目标有所矛盾,比如按照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宅基地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都是不可以抵押的。而决定要求,要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
另外,决定提出的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建设研究也和现行《土地管理法》确定的城乡二元制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