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中国有条件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人民网|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李克强接受东盟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提出今后十年中国—东盟合作的7个着力点:一是牢牢把握睦邻友好这条主线二是加强安全领域交流与合作三是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四是推进互联互通建设…
李克强接受东盟国家媒体联合采访
提出今后十年中国—东盟合作的7个着力点:
一是牢牢把握睦邻友好这条主线
二是加强安全领域交流与合作
三是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
四是推进互联互通建设,加强软硬件的联通
五是加强金融合作,共同防范新的风险
六是发展海上合作伙伴关系
七是密切人文交流
问: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您如何评价10年来双方关系取得的成就?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给双方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利益?
答:确实,今年是中国和东盟值得庆贺的一年。10年前,中国率先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同东盟建立起“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那也是中国首次与地区国家组织建立国际战略伙伴关系,显示了东盟在中国外交中的重要地位。这10年,国际形势风云激荡,世界经济调整发展,中国和东盟抓住了机遇,乘和平与发展的大势而上,开创了合作的“黄金十年”。
10年来,中国和东盟坚持战略对话,锲而不舍地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在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上加强相互了解和支持。10年来,中国和东盟不断推进务实合作,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中国是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去年,双方贸易额达到4000多亿美元,是10年前的5倍,相互累计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是10年前的3倍。10年来,中国和东盟的人文和民间往来更加紧密。去年,双方人员往来达1500万人次,是10年前的4倍,中国成为东盟第二大游客来源地,双方每周往来航班达1000多架次。10年来,中国和东盟始终团结协作、共克时艰。双方在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基础上又妥善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在应对印度洋海啸、非典、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和疫情中同舟共济,守望相助。
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之所以取得可喜进展,关键在于它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顺应了地区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只要我们继续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睦邻友好、互利共赢的原则;只要我们继续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宁,共同促进区域合作,带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必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好地造福于地区和各国人民。
问:中国—东盟关系走过了“黄金十年”。您认为,中国—东盟关系的未来着力点和增长点在哪里?
答:总结过去,面向未来,中国和东盟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往开来,在“黄金十年”的基础上,寻求新的战略突破,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此,我们将提出今后10年中国—东盟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合作框架,推动双方合作迈上新台阶,为本地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围绕这个合作框架目标,我认为双方应把着力点放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牢牢把握睦邻友好这条主线。中国愿同东盟国家积极探讨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夯实双方战略互信的政治基础。
二是加强安全领域交流与合作,完善中国—东盟防长会议机制,在防灾救灾、网络安全、打击跨国犯罪、联合执法等非传统安全领域深化合作。
三是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合作等领域采取实质性举措,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实现2020年贸易总额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
四是推进互联互通建设,加强软硬件的联通,中国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优先为东盟一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
五是加强金融合作,共同防范新的风险,扩大双边本币互换的规模和范围,增加跨境贸易本币结算试点,强化清迈倡议多边化合作等。
六是发展海上合作伙伴关系,推动海洋经济尤其是渔业、海上互联互通、海上环保和科研、海上搜救等领域务实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七是密切人文交流,双方共同制定《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行动计划》,促进文教、青年、智库、媒体等领域交流。
再过几天,我将赴文莱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这是我就任中国总理之后首次访问东盟国家,我期待着与各国领导人就共同关心的议题交换意见,尤其就上述7条认真听取各方意见,为提升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的共识。
问: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力越来越强,周边国家难免会产生疑虑,担心中国国强必霸,请问中国新一届政府周边外交政策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对进一步深化东亚区域合作有何看法?
答: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回顾国际关系的历史,有不少强国争霸的故事,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周边国家的担心,中国毕竟从各个角度看,在亚洲都是一个大国。
然而,时代不同了,世界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的大势更加稳固。中国正是在一个和平的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也是以和平的方式走向复兴,我们没有理由改变自己和平发展的轨迹。从文化价值观上说,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与亚洲许多国家一样,曾饱受西方列强的殖民和侵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坚定奉行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的政策。中华民族没有扩张称霸的传统,几千年来形成了亲仁善邻、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这也是中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的历史根基。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路子。
作为亚洲大家庭中的一员,中国与亚洲各国命运相连。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将持之以恒地坚持致力于周边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妥善管控矛盾和分歧。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中国坚定支持东盟的发展壮大,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东亚合作的发展给本地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无论形势如何变化,都应始终坚持维护东亚和平稳定的大环境,坚持聚焦发展和改善民生。当前尤其要集中精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影响,保持地区持续发展的势头。在东亚合作的方向上,中国主张坚持“东亚合作精神”,坚持东盟主导、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等一些行之有效的原则,发扬光大具有东亚特色的区域合作模式。东亚多个地区合作框架和机制并存,符合东亚地区多样化的客观现实,中方积极支持和参与各机制的合作,致力于构筑一个相互补充、开放包容的合作格局。
问:您怎么看南海问题对中国—东盟关系的影响?
答: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与东盟国家有过许多深入的探讨,也是有了共识的。只要我们能坚持这个共识,信守我们共同达成的原则,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是能够继续得到维护的。
南海问题的核心是围绕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主权争议和南海部分海域的划界争议,这是多年积累下来的一道难题,涉及中国和部分东盟国家之间的双边分歧。中国政府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不可动摇。正是基于此,中国坚持不懈地同相关国家和东盟对话,寻求维护地区稳定的有效途径。2002年中国和东盟国家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这是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基础性文件。《宣言》确立了一系列重要原则,包括: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有关争议,在争议解决前,各方承诺保持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和扩大化的行动并开展务实合作等。这些原则体现了亚洲国家处理复杂矛盾的智慧,反映了各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可谓来之不易,也为本地区合作的兴盛和经济的繁荣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宣言》应得到遵循和维护。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坚持对话与合作,切实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无论是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还是从东亚地区的利益出发,都始终是和平与安全的坚定维护者。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安全的环境,就没有经济发展与繁荣。南海是重要的国际航运通道,中国作为一个世界贸易大国,对国际航路的畅通和安全十分倚重,同时也承担责任。因而,中方对南海航行自由高度重视,对其安全保障十分关心,实事求是地看,南海存在的领土争议对国际航路没有构成什么影响。中国将继续积极倡导和参与地区海上合作,包括海上安全合作,维护这里的和平与安宁。
问: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备受各国关注。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中国经济现状,及对东盟和东亚地区国家产生的影响?
答: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亚洲经济也存在较多不确定性。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中国政府保持定力,沉着应对,稳定和创新宏观经济政策,一方面坚持不扩大赤字,不放松也不收紧货币,另一方面,采取一系列创新性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改革,激发市场活力,调整经济结构,抓住时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这些步骤与稳增长的目标是相一致的,有效地保持了经济平稳运行。今年1—6月份,中国GDP增长7.6%,就业率和物价总水平都保持稳定。7月份以来,主要经济数据回升,实体经济活跃,市场信心增加,中国经济呈现稳中向好走势。
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紧密相关。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从对外开放中获益匪浅,中国的高速增长也为东亚和世界作出很多贡献。今后,中国随着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将有条件保持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并且会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市场潜力和创新活力。预计未来5年中国进口将达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4亿人次,中国愿与东盟和东亚国家分享这一巨大的商机,为东盟和东亚国家乃至世界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也希望各国积极参与到其中,为我们之间的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