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十条》不足:控煤缺乏约束性指标
来源:中国企业报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今年1月13日,全国大面积空气污染指数爆表,到9月12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颁布,时间恰好是8个月。 《大气十条》提出,到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PM…
今年1月13日,全国大面积空气污染指数爆表,到9月12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颁布,时间恰好是8个月。
《大气十条》提出,到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PM2.5浓度分别下降25%、20%和15%;地级以上城市PM10浓度到2017年下降10%。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这应该是比较严格的。”国际绿色经济协会节能委员会主任委员、朗德华(北京)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家顾问辛小光这样评价道。
目前,北京市的PM2.5年均浓度在90微克/立方米—100微克/立方米,远高于发达国家大城市。
辛小光认为,现在全民参与的意识比较强,但具体的效果还要以企业为主。
让路环保
进入2013年,环保压力与日俱增。这从环保部门到企业检查减排工作的频率可见一斑。
“过去环保部门也来检查,一般是一段时间一次,但今年的检查频率明显高于往年,而且是不定期的。”河北一家电力公司相关人士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为了实现减排,公司已经计划关停两台分别是20多万千瓦的机组。
上述人士称,伴随着机组的关停,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至:社区水、电、暖、燃气要进行改造,有的机组公用系统需要进行切改,1000余名员工需要重新安置适合的工作岗位,同时,公司的组织机构、运行模式需要变革等。
“如果是改进技术,需要除尘、脱硫脱硝,一台机组改造的费用就近亿元,两台大约就是两亿元,有些得不偿失。”上述人士告诉记者,“为了实现环保,体现企业社会责任,只能选择关停。”
目前,我国电源结构仍以火电为主。在电力装机中,火电占75%;在发电量中,火电占82%。火电厂消耗的原煤占全国煤炭消费量的50%以上,排放的二氧化硫占全国排放量的45%左右,排放的二氧化碳估计占全国排放量的30%以上。
《大气十条》提出,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到65%以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
北京中力信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吴东巽介绍说,按照各地近日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河北省的煤炭减量目标定为,到2017年在2012年的基础上净削减4000万吨;北京提出的是1300万吨减量目标;山东则提出了2000万吨减量目标。也就是说,在环渤海区域已经有7300万吨的燃煤净削减量承诺。
技术整合
各地减排压力陡增,让环保企业有些忙得不亦乐乎。
“目前从经济指标上看不出来,但实际从工作量和项目上看确实是多了。而且项目越做越大越做越深了。”辛小光表示,原来只靠甲乙方契约,现在则有了第三方。
“现在明显感觉各个地方政府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投入在加大,企业、政府都已经行动起来了。”吴东巽如是说。
“但是,关键还要看各个省、市和各个行业、企业,能否将行动计划落到实处。”辛小光认为,“现在看来,企业所受到的各方面的压力很大。”如果环保指标超标,那么企业信贷就比较困难,这从金融宏观调控上就形成了阻塞,所以企业需要考虑如何结合市场驱动承担企业的责任,形成一种机制。
在辛小光看来,5年内完成行动目标,需要跨行业跨公司合作,集约化的技术模式才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国十条中提到的技术创新,不是一两家企业能够完成的,现在不缺技术,缺的是技术的集成,在通力的同时还需技术的整合。”
“因为就这么5年,如果从研发的角度一点点做起,那5年很快就过去了,因此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何把高新技术应用到实际中,这对企业发展是关键。”辛小光解释道。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黄玮主任认为,我国空气污染问题的根源在于对煤炭消费的过度依赖,通过控制煤炭消费来抑制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扩张以及其带来的大气污染,这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可以起到关键作用。不过,“令人失望的是在《大气十条》中,只说要控煤,但并没有真正提出有约束性的煤炭减量目标,只是留给各省自行承诺,这最终可能会令空气质量改善的效力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