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近期将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日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汇率制度”研讨会上发表演讲时称,中国近期将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同时,易纲强调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取得…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日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汇率制度”研讨会上发表演讲时称,中国近期将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
同时,易纲强调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取得的进展,以及对实体经济再平衡调整的影响。此外,他还提出中国基本满足了“最优货币区”的条件。
进一步扩大汇率浮动区间
“汇率将更加市场化。去年我们将人民币兑美元的浮动区间从0.5%扩大到了1%,近期内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汇率浮动区间。”易纲说。
易纲在演讲中重申了中国在人民币汇率改革方面取得的进展。中国在1994年将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开始进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之后两年内,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迅速上升。2002至2005年期间,人民币汇率开始随着美元走弱而有所回落。因此,到2005年时,中国决定将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易纲称,自从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升值幅度达32%左右。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计算,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超过了36%,与1994年相比,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更是高达70%。
中国人民银行于去年4月14日宣布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日浮动区间。此举被外界看成是增强汇率弹性,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这是人行2005年启动汇改以来第二次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日浮动区间。上一次是在2007年,当时人行宣布自2007年5月21日起将浮动区间由0.3%扩大至0.5%。
易纲表示,人民币汇率的名义和实际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调整经常账户占GDP比重起了很大作用。中国的经常账户占GDP比重在2007至2008年达到峰值,之后便开始下降,到2011年时已降低至1.9%,2012年为2.3%。
“我们将继续改革汇率制度,更加市场化,让市场供给来决定汇率。”易纲说。
更平衡的国际收支是目标
从宏观经济政策,即增长、就业、通胀以及国际收支平衡来看,易纲称,中国在增长、就业和通胀方面做得不错,但在国际收支平衡方面,过去经常账户盈余很高,如今已开始改善。他说:“更平衡的国际收支是我们的目标。”
易纲称,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正在不断调整,尤其是过去五年已大幅上升。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幅度略微超过了生产力上升幅度,这就意味着中国的竞争力正在下降。但他表示,这是一个健康的调整,因为能够促进消费,体现了“追赶效应”,而这一调整趋势也会继续下去。此外,社会保障和环境成本亦在上升。
尽管上述调整降低了中国的竞争力,但易纲表示这却是健康的,能让中国经济更加可持续发展,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再平衡都是有益的。“这一过程会继续下去,通过价格和汇率渠道,中国经济将会实现再平衡目标。”
此外,易纲还称,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主要的进口国。目前每年进口商品价值达2万亿美元,如果继续以每年6%的温和速度增长的话,到2020年时中国的进口额将达到3万亿美元。
中国基本符合“最优货币区”
易纲还提出,可以将中国视为“最优货币区”(Optimal Currency Area)。
最优货币区理论,首先由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于1961年提出。蒙代尔认为,需求转移是引起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浮动汇率只能解决两个不同货币区之间需求转移的问题,而同一货币区内不同地区之间的需求转移只能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来解决。也就是说,具有生产要素高度流动性的几个地区可以组成一个货币区。
易纲表示,中国的东西部地区差距很大,甚至超出欧元区的情况,东部地区的人均收入是西部地区的三至五倍。中国基本上满足“最优货币区”的关键因素:首先,在财政制度上中国通过中央财政转移,从富裕地区转移到贫困地区;其次,中国有着高度流动的劳动力市场,至少有1.6亿农民工正在城市务工;第三,国内交易市场非常统一;第四,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
“例如,我参与解决上个世纪90年代末广东、新疆和宁夏等省份发生的金融危机。广东是相对发达的省份,但新疆和宁夏欠发达。当时,人行要决定,作为最后贷款人是否要提供流动性,如何处理地方政府债务。要设计一个既能避免道德风险又能缓解危机的救助方案。”易纲说,从上述方面来看,中国基本上是一个“最优货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