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钢企海外挖矿未成气候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拥有海外资源是任何国家的必经之路,只是方式方法不同而已。中钢协要求不透露姓名的权威人士如是表示。作为民营企业海外拿矿的代表,四川汉龙…
“我们发展到这个阶段,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拥有海外资源是任何国家的必经之路,只是方式方法不同而已。”中钢协要求不透露姓名的权威人士如是表示。
作为民营企业海外拿矿的代表,四川汉龙集团走出去比较早,目前已经成功收购澳大利亚铁矿石勘探和开发公司桑德斯资源有限公司(SundanceResourcesLimited),并且共同开发后者在喀麦隆穆巴拉铁矿石项目。按照汉龙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的说法,集团目标是在10年内成为全球第四大铁矿石供应商。
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像汉龙集团这样具备海外拿矿的能力,“我们海外拿矿讨论和调研已经有五六年时间了,但实际操作的时间还很短。”上述中钢协人士称,目前海外拿矿还只是集中发生在有非常实力的企业身上。
国内众多的中小钢企,实力远逊于大型钢企,海外购矿只能在非主流国家“东拼西凑”。
一位长期与国内钢企打交道的行业人士向本报记者介绍:“中小钢厂,就在一些非主流国家,这里搞那里搞,但都没有成气候。”
从自身条件讲,中小企业海外经验更为欠缺,由于缺乏国际化的专门人才,这些企业国外拿矿权也习惯找国际上一些公关公司帮助运作,项目往往充满更多不确定性。
对于钢厂尤其中小钢厂来说,首先要保证资源供应的安全。“供货不稳定的话,就会影响生产,跟大钢厂相比,我们更害怕拿矿的合同不可持续。”河北一家钢企人士称。
中小钢企更多是联系一定渠道买协议矿,而不是拥有矿山,“之前几年来看,矿山的盈利状况是很好的,远高于钢企的盈利,所以如果可以买的话,他当然愿意买,但是他没这个实力”。
对少数有实力的中小企业而言,眼下并非海外投资矿山的好时机。
业内分析师认为,铁矿石已经有越来越趋于饱和的趋势,如此多的新兴矿山累积产能不断注入市场,三大矿商势必不可能像从前那样通过减少供应来引领铁矿石价格的调整。“这个时间投矿,特别是非洲地区的矿,收购的时候看似便宜,其实,基础设施完全没有,建设和耗资是难以想象和控制的。”
分析师说,再有企业往海外投资,参考样本多了,企业考虑风险也会更加谨慎,“中信泰富这样一个失败的例子,现在再有企业有海外找矿的冲动,肯定也会参考样本”。
此外,很多中小企业海外挖矿的目的可能并不纯正。“他们有时候到国外忽悠一个矿,是有目的的,有些想上市喜欢在上市的材料里装点资源概念,上市的公司则想注入矿产概念抬高股价。”上述资深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