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暗战铁矿石期货
来源:中国投资|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今年10月,受国家发改委委托,证监会期货一部指导课题《铁矿石期货对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影响的研究》得到顺利验收。随后,主要负责该课题研究的大连商品交易所很快就得到了证监会对铁矿石期货上…
今年10月,受国家发改委委托,证监会期货一部指导课题《铁矿石期货对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影响的研究》得到顺利验收。随后,主要负责该课题研究的大连商品交易所很快就得到了证监会对铁矿石期货上市的立项。
其实,这并非相关部门首次提出铁矿石期货概念。公开信息显示,2011年11月24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曾召开《关于铁矿石期货对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影响的研究》课题启动会,铁矿石期货研究正式启动。
《中国投资》记者整理资料发现,早在2009年6月铁矿石价格谈判胶着之际,国内最大钢铁集团之一河北钢铁集团已经有意打造自己的铁矿石指数,日照铁矿石交易中心也在摸索建立自己的期货“游戏规则”。2010年5月,在铁矿石谈判再次受挫之后,中钢期货副总经理陈东卫提出设想:上海期货交易所是否可以考虑推出一个铁矿石期货?
“作为业内解决目前钢铁行业问题的一种想法而言,铁矿石期货算不上新话题。甚至铁矿石金融化的想法早在多年前就有过探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副秘书长迟京东在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回忆。
这可能至少说明了两方面问题。一方面,铁矿石期货在理论上确实能解决目前钢铁行业的部分问题;另一方面,一项悬而未决的设想背后必定隐藏着多方的利益纠结。
一场围绕铁矿石期货的暗战在渐渐拉开。
钢企能否受益不确定
把铁矿石金融化,并利用金融工具的特殊属性来规避铁矿石原材料价格的波动风险,从而控制成本和利润,甚至,如果理想的话,可以在国际铁矿石交易中争夺定价话语权。这是国家主管部门计划推出铁矿石期货的根本目的。
据了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统计显示,2008-2011年,我国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55%、68%、62%和63%。
2010年之前,我国铁矿石主要以两种方式进口。一种是铁矿石需求方与供应方每年通过协议谈判,达成年度协议价。另一种是在年度协议价格基础上的现货进口价格。年度协议价格相当于铁矿石远期合约价格,以年内确立的稳定价格规避铁矿石价格剧烈波动的风险,钢铁生产企业和贸易商均能有条不紊地安排生产和运营。相比之下,现货价格波动频繁且剧烈,在与年度协议价格结合使用的情况下,风险尚可控制,但若成为市场上唯一的定价准则,必然会给钢铁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带来巨大风险。
2010年,这一担忧变成了现实。资料显示,从2010年4月开始,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3大国际矿山强硬地用季度定价取代了年度长协价;随着季度定价逐渐成为事实,铁矿石价格的现货化趋势就已经非常明显。2011年3月,力拓进一步推行铁矿石按市场需求每月调整定价的新机制,铁矿石从此步入指数定价时代。
华融证券分析师易晶向《中国投资》记者分析称,铁矿石期货的上市,能够使中国钢铁行业在金融资本上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方便企业多种手段控制风险,从而达到稳定经营的目的。
《中国投资》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目前,螺纹、线材、焦炭已经率先上市,一旦铁矿石期货上市,钢厂在套保的操作手段上将变得更加灵活,不至于目前一些钢厂通过螺纹钢来套保铁矿石,导致螺纹钢的交易量过大出现有时期货价格无序宽幅震荡频率大大增加。因为铁矿石和焦炭占据钢材成本70%左右,钢厂抓住的时机,买入铁矿石和焦炭期货;卖出钢材期货,通过设计便能构成一种稳定的盈利模型,此时钢厂的主要任务是怎样降低管理成本、财务成本、销售成本,怎样提高生产技术来降本增效,而不是用更大的精力去判断市场,去博市场,也不用在一直担心铁矿石价格上涨中生产,而是更好回归到钢厂经营上来。
按照这个思路,铁矿石期货制度的推出,中国钢企将是受益主体。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就目前来看,未来期货的交易场所和各种想借机炒作的资本是期盼铁矿石期货制度的出台的,贸易商则是持支持和无所谓两种态度,至于钢铁企业,则比较复杂:一部分支持,一部分反对,还有一部分比较迷茫”,迟京东在接受《中国投资》记者采访时称,他更愿意从态度上来划分各个群体而非利益。“因为铁矿石期货尚处于研究阶段,未来对钢铁行业的影响有多大、影响是好是坏尚难确定,除了一些交易场所之外,很难说谁会真正获利”。
话语权难夺
11月14日,中钢协举行的信息发布会上,常务副会长王晓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指出,期货本身是否发展不是问题,而是目前大家没有研究透期货与现货的关系。“期货本身是虚拟市场,一旦金融资本大量进入后,即便我们做一些规定,真正交割的也不会超过5%”。
在迟京东看来,这些担忧的实质就是铁矿石供应量的不确定性。“铁矿石期货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未来无货可炒。期货是什么,就是一纸远期协议。举个例子,6亿吨铁矿石,200家企业。其中100家企业买走了这6亿吨矿石,那么剩下的企业怎么办?无货可炒了,大家就只能炒作虚拟的合约,那么对钢铁行业来说,究竟是降低了经营风险还是提高了经营风险?”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2.9668亿吨,占进口总量的43%;从巴西进口铁矿石1.273亿吨,占进口总量的21%。两国合计占当年进口总量6.86亿吨的64%。而从其他国家进口的铁矿石虽然呈现增长趋势,但还是不到总量的36%。
今年前9个月我国国内铁矿石原矿产量为9.681亿吨,同比上涨16.6%,同期铁矿石进口总量为5.5亿吨,同比涨幅也高达8.2%,而今年前10个月,我国粗钢产量累计为6.02225亿吨,同比增长仅为2.1%。
“目前,铁矿石供大于求的局面只是为钢铁企业重新建立合理的铁矿石交易规则和维护合理的铁矿石价格提供了可能”,国内钢铁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的铁矿石问题说到底是个钢铁行业产业链战略和国家产业安全战略问题,也是3大矿与钢铁企业的战略利益博弈问题。这个战略问题不解决,中国钢铁企业就摆脱不了铁矿石成本压力的被动局面。不增强中国钢铁产业链安全战略实力,而期待铁矿石期货和价格指数能增强话语权、解决铁矿石乱涨价问题是不现实的,期待铁矿石产品金融化和实现铁矿石市场的价格公平也是不现实的。
“明年铁矿石产能会增加,但是钢铁产能增加有限”,安徽长江钢铁采购部长苏高泉认为,明年我国日均粗钢产量将维持190万吨左右,而铁矿石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只会阶段性地出现。
“铁矿石期货也是资本。我们说铁矿石产品金融化,说到底就是通过资本市场平台炒作提升铁矿石价格,达到资本逐利目的。这增加的部分市场交易虚拟价值实际上就是人们所说的铁矿石产品价值融入了金融属性”。迟京东认为,导致目前各界态度不明朗的原因从表面看是担心未来资本的大量进入,从而使得未来钢铁行业经营风险加大,但实质上却是国内对铁矿石供求量关系把握难度加大的隐忧。
国内铁矿开采度或提升
尽管隐忧重重,铁矿石金融化却是日趋逼近。
中国冶金规划院院长李新创说,“从金融化趋势上看,推出铁矿石期货是必然的。即便是中国不做铁矿石期货,国外也一样会有,中国最终仍要学着参与铁矿石期货”。
“大宗散货、大宗商品在世界上比较有实力的公司和一些金融机构的推动下,很多都在由原来的现货向期货交易转变,钢铁行业也无法避免,钢铁行业走到今天,离不开市场和金融,离不开外界资金的参与”,迟京东向《中国投资》记者分析称。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随着铁矿石金融化来袭,上述担忧的大量资本炒作问题必不可免,加大国内铁矿石的自给量或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缓解。
目前,国内铁矿石自给方式是海外权益矿和国内铁矿。权益矿方面,2010年国际矿业并购中,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占了7成,中国仅占6%;另一方面,国内铁矿的自给仍处劣势,仅占40%,接下来将面临“走出去”模式的调整和增加国内铁矿的投资。
“铁矿石期货市场一旦形成,因为国内目前对外依存度尚高,所以,初始的炒作意义大于实际交易意义,将促使价格大幅度上涨,迫切需要加强国内铁矿石勘探力度。矿价上涨迫使我国向西部、向高原、向地下勘探,寻找,也迫使企业积极盘活利用现有存量,采取新技术提高低品位、多生矿利用率,以减少对国外资源的依赖”。易晶向《中国投资》记者分析未来铁矿石期货带来的影响时指出,无论铁矿石期货是否推出,何时推出,加强国内铁矿石勘探和开采都是有利的。
对此,迟京东告诉《中国投资》记者:“近两年在国内矿山的投资比较大,大约有3000亿元,一些投资效果会在明后年逐渐凸显,形成新的生产能力。随着未来铁矿石期货的推出,未来不排除因为全民'炒’铁矿,从而造成铁矿石开采力度进一步加大的局面,但是价格的波动尚难预料”。
王晓齐在中钢协信息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国内铁矿石供应在40%,明年预计将提升5个百分点。“当前中国在海外的权益矿不到10%,每年7亿吨的铁矿石进口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长期维持”。
“通过铁矿石期货制度的研究,至少表明国家决策层重视国内铁矿石受制于人的问题,在积极的想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迟京东认为,未来,随着铁矿石问题重视度的提升,可能会有其他“铁矿石期货”出台,业内应该抱着接受新事物的心态去积极研究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