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三低”钢铁业:面对微利时代应有长期对策
来源:新华网|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业内人士把当前国内钢铁业的困境,概括为三高三低,即高成本,低价格;高产能,低需求;高库存,低销售。这三组反差明显的高低对比,已表明钢铁业微利时代已到来。今年上半年,钢铁业的销售利…
业内人士把当前国内钢铁业的困境,概括为“三高三低”,即高成本,低价格;高产能,低需求;高库存,低销售。
这三组反差明显的“高低对比”,已表明钢铁业微利时代已到来。今年上半年,钢铁业的销售利润率仅为0.13%,扣除投资收益,主业实际亏损达13亿元。宝钢董事长徐乐江对微利时代早有警觉,并提醒,这可能是一个较为长期的状况,应有长期对策。
上市钢企仅三家业绩预增
国内钢企的利润普遍大幅收窄。据中钢协最新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销售收入同比下降3.34%;利税同比下降59.8%;利润仅23.85亿元,同比大幅减少545.49亿元,降幅高达95.81%。
钢企的亏损面在扩大。上半年亏损企业的亏损额为142.48亿元,亏损面达33.75%;销售利润率仅为0.13%,同比大幅下降2.93个百分点。据中钢协的测算,扣除投资收益,上半年钢铁主业实际亏损达13亿元。
此外,上市钢企上半年的业绩预告,也把钢铁业的困境暴露无遗。据国内钢铁资讯机构“我的钢铁”分析人员的分析,除攀钢因去年实施资产重组,其业绩表现与去年同期不具有可比性之外,仅宝钢股份、久立特材和金洲管道3家钢企同比业绩预增。
其他已发布预告的上市钢企,业绩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业绩同比降幅最大的为韶钢松山,该公司预计上半年亏损7.5亿元,净利润同比降幅高达1309.71%;预计亏损额最大的为鞍钢股份,该公司预计上半年亏损19.76亿元,同比降幅达998.1%。
“四重压力”陷钢铁业陷困境
中钢协前总分析师李世俊在一次研讨会上说,钢铁业其实早就矛盾重重。但有两次“侥幸机会”,把它的困难掩盖了。一次“受益”于金融危机前的钢材出口增长;一次“受益”于金融危机后的投资拉动。“但是这一次,估计狼真的来了”。
从目前钢铁业陷入的困境来看,绝非单一因素所导致的。据业内初步的分析,至少是“四重压力”叠加。
“我的钢铁”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曾节胜等业内人士说,铁矿石等主要原料价格居高难降,是导致钢厂收益下滑的“直观指标”。今年上半年,国内钢价虽在春节后的2、3月间经历了一波小幅上扬,但4月中旬之后持续下滑。到6月底,普钢的综合价格相对于4月中旬的高点,至少下降了6%以上,而同期的进口矿价仅下降了4%左右。“这种上下游比价关系的不合理,对钢企的盈利能力有一种类似于掏空的作用。”
下游行业需求低迷、中低端产品销售不济,是第二重压力。今年以来,国际市场需求乏力,不利于国内钢材扩大出口。国内经济增速也处于调整期,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回落,房地产调控政策维持,造船、机械等主要用钢行业的市场需求下滑,这都使得上半年建筑钢和板材等钢材品种的销售表现不佳。但分析人员注意到,从上半年盈利钢企的产品销售来看,“高附加值特种钢材产品的销量依然呈上升趋势,且产品毛利润较大”,这可能对钢铁业的结构调整有一定的启发。
还有一重压力就是供给。上半年钢厂产能释放较快,库存压力大,“市场销不动,钢厂炼得欢”,4月份日均粗钢产量更是达到了201万吨的新高水平。“这是一种无奈。”中钢协副秘书长李新创在一个论坛上表示,目前钢铁业的产能太高,几乎已把未来多年的增长空间填满。高产能下就会存在“被动的高产量”。
据中钢协最新统计,截至7月中旬,国内76家重点钢铁企业的钢材库存高达1245万吨,环比7月上旬又上升了65万吨以上,逼近今年2月中旬创出的历史最高库存记录。
由融资成本、高负债率等带来的资金压力,也对钢企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有业内人士提醒,如果钢市持续不景气,资本面紧张,一些中小钢企可能会面临回款慢、还款到期压力加大、无法取得新增贷款等窘境,导致企业净现金流入量下滑。“这一点需要提前预警”。
微利甚至亏损短期难以改观
“不要幻想挺一挺就能过去。要适应钢铁业的微利状态。”宝钢董事长徐乐江几次与记者交谈,都说到这一句话。
他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这种微利甚至亏损状态,短期内难以改观。没有永远高速增长的行业。经过连续1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钢铁工业的规模扩张已近尾声。微利经营阶段是产业升级过程中必然和必须承受的“阵痛”。
上半年钢铁业的“惨淡经营”已成定局。不少机构正在对下半年行业的走势进行研判。主流观点是,下半年钢企的经营环境依然不理想。但“黑暗中尚有几个亮点值得期待”,近期国内钢厂减产检修面在扩大,若下半年钢厂的产能释放能有所控制,后期钢市的供给压力或许可稍有缓解。此外,铁矿石、焦炭等原料价格如能大幅调整到位,也有助于理顺钢企的盈利结构。
“但长期而言,钢铁业还是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不断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发展多元产业。千万不要幻想,要行动。”业内资深研究人士汪建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