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煤企山东省外圈煤500亿吨 借外省探煤壮大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进入寒冬,持续徘徊在零点以下的气温给包括兖矿集团等在内的山东七大煤炭企业笼罩上了一种紧张的气氛。库存不足、电煤告急、拉闸限电……一个个不断见诸报端的字眼刺激着它们的神经。
这种内需严重大于自给的局面,使得兖矿集团、枣矿集团、新汶矿业集团、淄矿集团、肥城矿业集团、龙口矿业集团和临矿集团七家省管煤炭企业纷纷出省,在包括山西、贵州等产煤大省跑马圈地。
来自山东省煤炭工业局的数据显示,目前七大煤炭集团已在省外拥有煤炭储量超过500亿吨,相当于省内剩余资源可采储量的12.5倍。
七煤企省外寻煤
山东省经信委副主任王万良在1月13日召开的全省煤电运供应保障工作电视会议上指出,山东省电煤的70%来自省外,外来煤到达严重不足,计划兑现率不到70%,“按目前日消耗30万吨电煤计算,我省电煤库存仅能维持七八天,部分电厂电煤库存已跌至警戒线以下,煤电运供应保障形势非常严峻。”
包括发电企业、煤炭运输单位和用电终端等多方传达的紧迫信息源于山东电煤对外省资源的严重依赖。在此局面下,山东煤炭企业主动出击,获取省外煤炭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电煤紧张的形势下,依靠省内七大煤炭集团在省外获取煤炭资源,是解决今后山东电煤缺口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当前山东大型煤炭企业在省外投资建设的煤矿已经成为山东煤炭供应的重要基地。”山东省煤炭工业局一位人士日前对记者说。
事实上,山东煤炭企业最早从本世纪初就开始将寻煤的视线放到了省外。
2002年,淄矿集团率先走出省门到陕西开发煤炭资源,2005年底位于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境内的亭南矿井建成投产,设计年产300万吨。2005年11月18日,位于贵州由淄矿集团控股,贵州省西能煤炭勘查开发公司、贵州省开发投资公司、贵州兴义电力发展公司参股设计年产120万吨的糯东矿井开工建设。
已有百年开采历史的枣矿集团目前在云贵、新疆、内蒙古等地获取煤炭资源量120多亿吨,云南斯派尔矿、贵州绿塘矿基本实现达产达效。
此外,兖矿集团在积极到省外开发资源的同时,还将触角伸向国外,收购澳大利亚奥斯达煤矿、菲利克斯公司,并计划参与澳大利亚西澳铝土矿资源开发。
据山东煤炭工业局的人士介绍,截至目前,山东七大煤炭集团已经全部在省外获得了煤炭资源,涉及山西、陕西、贵州、云南、安徽、青海省和内蒙古、新疆、宁夏自治区等地。
借外省探煤壮大
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逐渐走向枯竭将成为山东煤炭企业的一场噩梦,另一方面,这也成为山东煤企走出山东壮大自身的一个契机。
“如果不是坚定不移地走出去,新矿集团现在的局面不可想象。”新矿集团的一位负责人在此前召开的山东省煤炭工作会议上说。
据了解,10年前,新矿集团的资源储量不足3亿吨,巨大的生存危机一度笼罩着新矿集团。他们西进新疆、北上晋蒙、南下皖黔,获得省外煤炭资源储量220多亿吨,规划产能1亿吨/年,形成了千里矿业大开发格局,资产规模也从10年前的56亿元增加到现在的436亿元。
同样的资源危机也摆在其他六大煤炭集团面前。
“属地经济突飞猛进发展,地面建筑严重压占煤炭资源,使已建成的三座煤矿的服务年限大幅缩水,企业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龙矿集团的一位人士说。截至2007年底,龙矿集团下属北皂煤矿预计可采量为4624.3万吨,预计剩余可采年限21年;梁家煤矿预计可采量9366.9万吨,预计剩余可采年限25.7年;洼里煤矿预计采出量450.0万吨,预计剩余可采年限4.6年;公司海底煤炭储量12.9亿吨,可采储量超过2亿吨。为了补充煤炭资源,“我们在把资源开发向海域延伸的同时,更将资源整合的着眼点投向了西部。”
据该人士介绍,2009年山西省全面开展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龙矿集团金融危机环境下煤炭资源价款降低的有利时机,在山西确立了资源整合的主体地位,先后在山西朔州整合了大恒煤业公司、嘉强煤业公司和白土窑煤矿,使资源总量和核定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了3亿吨和300万吨。
“目前,大恒煤业和盘道煤业的整合工作已基本结束,核产及证件办理工作也已接近尾声。两矿已进入了紧张的矿井技术改造阶段,并确保年内达到核定生产能力。”该人士说。
除了龙矿集团外,肥矿集团也在去年的山西煤矿整合大潮中分得一杯羹。据了解,肥矿集团下属的鑫国公司在山西收购了昔阳县平盛煤业、胜利煤业和李夫峪煤业,并获山西省政府批文,注册成立了年产原煤300万吨的主体企业。
省外获煤已超500亿吨
相当于省内可采储量12.5倍
据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局长卜昌森介绍,近年来,山东产煤大省、耗煤大省与资源小省的矛盾日益突出,省内保有探明储量只占全国的2%,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不足40亿吨,产量近年来维持在1.4亿吨左右,约占全国的5%,以目前生产能力只能维持20年左右。而消耗却占全国总产量的10%,预计自2010年后,山东省每年耗煤量将达到3亿吨以上,每年需从外省净调入煤2亿吨以上,并对外省煤的依赖越来越大。
记者从上述煤炭工作会议上获悉,山东省7家省属煤炭企业目前已在山西、陕西、贵州、云南、安徽、青海省和内蒙古、新疆、宁夏自治区获得或经营托管的生产、在建煤矿及探矿权已有79处,煤炭资源量500多亿吨,生产、基建及规划建设矿井年总设计能力1.5亿吨。
与山东现有的可采储量相比,七大煤企获得省外煤炭储量已经达到省内剩余可采储量的12.5倍。
记者了解到,山东各大煤企仍继续在省外寻找新的煤源。目前,新矿集团位于新疆的伊利煤化工基地已被列为全国的煤化工基地之一,伊犁一矿矿井立项已获得国家批复;该集团位于安徽省宿州市的金黄庄矿井也将于今年建成投产,该矿拥有资源储量4764.1万吨,可采储量2660.6万吨。
据了解,以上外省煤炭储备,根据运输条件,除了支持当地能源供给外,将由煤转化为电输送山东或运回部分煤炭补充山东省内煤炭供应。
而部分已开采的省外煤炭资源已经开始反补山东省煤炭供应缺口。据统计,截至2009年末,7家省属煤炭企业已在省外建成投产矿井30多处,2009年产煤2000多万吨。
“山东煤炭行业今后将一方面组织省内煤炭企业科学采煤,使山东的煤炭资源回采率近年来一直保持在80%左右,努力提高矿井服务年限。一方面抓住国家加快西部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到省外、国外开发煤炭资源。”山东煤炭工业局的相关负责人说。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