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协迟京东:钢厂搬迁错过最佳窗口期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环境容量恐怕是“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难以回避的话题,而作为“两高”行业的传统钢铁业遇到的挑战则更加不言自明。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十二五”期间,全国39家城市钢厂将进行“有…
环境容量恐怕是“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难以回避的话题,而作为“两高”行业的传统钢铁业遇到的挑战则更加不言自明。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十二五”期间,全国39家城市钢厂将进行“有序搬迁”。不过,仅从首钢整体搬迁遇到的方方面面问题可见城市钢厂搬迁之难,其得与失、利与弊究竟如何呢?带着这样的问题,中国证券报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迟京东。
中国证券报:您如何来看待“十二五”期间的城市钢厂搬迁计划?
迟京东:真正像首钢那样实施搬迁的,“十二五”期间恐怕没有几家能够实现,太难了。
中国证券报:太难?发改委不是提出39家城市钢厂要进行搬迁么?还没有着手落实么?
迟京东:现在全国70多家大中型钢厂,城市钢厂有39家,位于省会及直辖市的有20家。2009年,城市钢厂钢铁总产量达2.28亿吨,占大中型钢厂总产量的39.5%。这是一个庞大的搬迁计划。发改委所提出的也只是“有序搬迁”,并非所有城市钢厂都需在“十二五”期间进行搬迁。
中国证券报:首钢动了,未来宝钢、广钢的搬迁压力会不会更大一些吧?
迟京东:在大城市的钢厂确实有压力。比如宝钢的产值在2008年占上海工业规模企业比例是6.28%,但宝钢的用能量却占上海工业规模企业比例的25%以上,上海市肯定需要考虑对宝钢产值依赖有多大的问题。但关键是,产能转移,向哪里转?
中国证券报:沿海呀,钢协不是一直在推进沿海布局么?
迟京东:是的。但是几个重要的钢铁基地到现在还没有批下来,这让钢厂无处可搬。比如说石家庄钢厂,虽然早就说要搬迁,但黄骅港已经被民营企业占住了,转移产能无处安放啊。现在找到落脚点的可能只有宝钢,宝钢的特钢事业部,也就是原来的上钢五厂可能会选择向福建转移。
中国证券报:如果“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扶持钢铁产能的沿海布局,是不是会有利于钢厂搬迁的实施?
迟京东:政策放开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有足够的市场容量支持钢厂搬迁。
中国证券报:搬迁是产能置换,对供给总量的影响很大么?
迟京东:如果没有一定的扩产指标,谁往沿海搬迁呢?这也是国家不愿意一下子放开产能转移的一个原因,害怕供给提升太快造成更严重的产能过剩。
中国证券报:如果是先关停再投产,严格等量置换呢?
迟京东:现在的市场环境也不能支撑钢厂这样大手笔的搬迁投资。近几年,钢厂的吨钢利润就没有超过200元的时候,新建一个钢厂动辄上百亿的投资,兴建之初需要使用大量的银行贷款,建成之后又有每年摊销的折旧,有几家钢厂能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负担得起。
中国证券报:您的意思是,现在的钢材市场已经不能支撑城市钢厂的搬迁了?
迟京东:可以这么说,窗口期已经过去了。在21世纪初,国家大规模的做固定资产投资时,钢厂搬迁有利润的支撑,在更具成本优势的地方建厂能够赚到钱。2008年以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再加上国家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对钢材的整体需求增量在下行,让钢厂在这个时候搬迁,经济账算不过来。
中国证券报:但是一、二线城市的环境容量有限,有好的解决方法吗?
迟京东:纵观全球,钢厂搬迁的成功案例就几乎没有。近的以首钢为例,曹妃甸项目投产之后就在亏损,今年还是不能止损。这样的搬迁,企业是在用经济效益换取社会效益,从目前的经营情况来看,并不能说首钢的搬迁是成功的。
中国证券报:在您看来“十二五”期间钢铁业会出现怎样的变革呢?
迟京东:现在内陆还在建钢厂,从钢协预测的“十二五”期间钢材消费量来看,国内的产能已经饱和。现在不是还有吨钢100多元的利润么,未来先把这100多元的利润榨干再说,之后才能谈跨区域重组、搬迁这些后话。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中国证券报:您如何来看待“十二五”期间的城市钢厂搬迁计划?
迟京东:真正像首钢那样实施搬迁的,“十二五”期间恐怕没有几家能够实现,太难了。
中国证券报:太难?发改委不是提出39家城市钢厂要进行搬迁么?还没有着手落实么?
迟京东:现在全国70多家大中型钢厂,城市钢厂有39家,位于省会及直辖市的有20家。2009年,城市钢厂钢铁总产量达2.28亿吨,占大中型钢厂总产量的39.5%。这是一个庞大的搬迁计划。发改委所提出的也只是“有序搬迁”,并非所有城市钢厂都需在“十二五”期间进行搬迁。
中国证券报:首钢动了,未来宝钢、广钢的搬迁压力会不会更大一些吧?
迟京东:在大城市的钢厂确实有压力。比如宝钢的产值在2008年占上海工业规模企业比例是6.28%,但宝钢的用能量却占上海工业规模企业比例的25%以上,上海市肯定需要考虑对宝钢产值依赖有多大的问题。但关键是,产能转移,向哪里转?
中国证券报:沿海呀,钢协不是一直在推进沿海布局么?
迟京东:是的。但是几个重要的钢铁基地到现在还没有批下来,这让钢厂无处可搬。比如说石家庄钢厂,虽然早就说要搬迁,但黄骅港已经被民营企业占住了,转移产能无处安放啊。现在找到落脚点的可能只有宝钢,宝钢的特钢事业部,也就是原来的上钢五厂可能会选择向福建转移。
中国证券报:如果“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扶持钢铁产能的沿海布局,是不是会有利于钢厂搬迁的实施?
迟京东:政策放开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有足够的市场容量支持钢厂搬迁。
中国证券报:搬迁是产能置换,对供给总量的影响很大么?
迟京东:如果没有一定的扩产指标,谁往沿海搬迁呢?这也是国家不愿意一下子放开产能转移的一个原因,害怕供给提升太快造成更严重的产能过剩。
中国证券报:如果是先关停再投产,严格等量置换呢?
迟京东:现在的市场环境也不能支撑钢厂这样大手笔的搬迁投资。近几年,钢厂的吨钢利润就没有超过200元的时候,新建一个钢厂动辄上百亿的投资,兴建之初需要使用大量的银行贷款,建成之后又有每年摊销的折旧,有几家钢厂能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负担得起。
中国证券报:您的意思是,现在的钢材市场已经不能支撑城市钢厂的搬迁了?
迟京东:可以这么说,窗口期已经过去了。在21世纪初,国家大规模的做固定资产投资时,钢厂搬迁有利润的支撑,在更具成本优势的地方建厂能够赚到钱。2008年以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再加上国家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对钢材的整体需求增量在下行,让钢厂在这个时候搬迁,经济账算不过来。
中国证券报:但是一、二线城市的环境容量有限,有好的解决方法吗?
迟京东:纵观全球,钢厂搬迁的成功案例就几乎没有。近的以首钢为例,曹妃甸项目投产之后就在亏损,今年还是不能止损。这样的搬迁,企业是在用经济效益换取社会效益,从目前的经营情况来看,并不能说首钢的搬迁是成功的。
中国证券报:在您看来“十二五”期间钢铁业会出现怎样的变革呢?
迟京东:现在内陆还在建钢厂,从钢协预测的“十二五”期间钢材消费量来看,国内的产能已经饱和。现在不是还有吨钢100多元的利润么,未来先把这100多元的利润榨干再说,之后才能谈跨区域重组、搬迁这些后话。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