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Si2Mn线材脆性断裂分析
来源:2019炼钢生产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研讨会|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30Si2Mn线材脆性断裂分析王前 韩伦杰 陈子坤(钢铁研究总院华东分院,江苏淮安 223005) 摘 要:分析探讨了30Si2Mn钢种,轧制线材出现面缩率偏低的原因。线材的断口为脆性断裂,主要原因…
30Si2Mn线材脆性断裂分析
王前 韩伦杰 陈子坤
(钢铁研究总院华东分院,江苏淮安 223005)
摘 要:分析探讨了30Si2Mn钢种,轧制线材出现面缩率偏低的原因。线材的断口为脆性断裂,主要原因是冬季生产材料应力大,钢中夹杂物和轧制后氢含量高的共同作用,导致材料的塑性变差。后续进行工艺的优化,有效解决了30Si2Mn线材断面收缩率偏低、脆性断裂的问题。
关键词:30Si2Mn线材,脆性断裂,夹杂,氢,时效
1 引言
预应力混凝土棒用钢具有高强韧性、低松弛性、良好的焊接性等特点,可广泛用于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离心管桩、电杆、高架桥墩、铁路轨枕等预应力构件中,在国内外具有广阔的市场。30Si2Mn钢种是较为典型的预应力混凝土棒钢种,某公司在生产30Si2Mn钢种时,为确保下道工序PC棒材质量稳定,生产的30Si2Mn线材出厂检验时,要求其断面收缩率大于40%。在前期生产过该类产品,性能满足要求。然而在12月份生产该产品时,出现批量的断面收缩率明显偏低(见表1),同时出现脆性断裂,无法满足下道工序的要求。
表1:现场线材性能检验
试样号 | 标准要求 | 1#样 | 2#样 | 3#样 | 4#样 | 5#样 | 6#样 |
抗拉强度(MPa) | 690~760MPa | 770 | 750 | 750 | 730 | 730 | 740 |
断面收缩率% | ≥40% | 27 | 32 | 35 | 33 | 29 | 37 |
30Si2Mn 钢盘条生产工艺流程:
高炉铁水—100 t 氧气顶底复吹转炉冶炼—LF 精炼—150mm × 150 mm 连铸机—加热炉—连轧—精整( 风冷辊道集卷、切头尾、打包、称重等) —入库
2 检验2.1 宏观断口
生产的线材,出现材料性能未达到要求,检查材料的断口为脆性断裂,断口的断面上有白色亮点物质,白色亮点区的大小在1-3mm,有的线材断面上有几个白色亮点(见图1)。
图1:线材的拉伸断口
2.2 金相检查
对白色亮点缺陷位置进行标记、制样,检验断面近距离的正常断口区、白色亮点区金相组织,结果如图2、图3所示。从图中看出两个区域的均为组织正常。
图2:试样正常区域的组织 图3:试样白色亮点区域的组织
2.3 白亮点区域电镜分析
对断面收缩率较低的1#、2#试样的断口,进行电镜分析,发白色亮点区,是以一个夹杂物为中心,发散放射状的条纹,裂纹源为夹杂物。经能谱分析,1#、2#试样夹杂物的成分主要有Mg、Al、Ca、Si、S元素。同时对断口的夹杂物进行测量,1#样、2#样的夹杂物分别为68μm、 4μm(见图4、图5)。后多次对材料断口进行分析,小尺寸的夹杂物占有较大的比例。
在夹杂物周围的放射区,进行高倍检验如图6所示,显示为晶间裂纹。
图4:1#样的夹杂物 图5:2#样的夹杂物 图6:1#样白色亮点区的断口
经检验后分析,产生断面收缩率偏低,断口出现白色亮点缺陷的原因:
(1)材料内存在较大颗粒的夹杂物,此处为产生的材料断裂的裂纹源,造成材料的塑性变差,使断面收缩率未达到要求,如1#试样出现的断面收缩率较低的情况。
(2)在白亮点区域发现的夹杂物非常细小,而也出现材料的断面收缩率偏低,初步分析材料断面收缩率偏低、出现脆性断裂现象,应不主要是由于夹杂物的原因引起的,而是材料应力所致。
(3)出现目视可见的白亮点区域,是由于材料断裂时,裂纹源周围的产生微细裂纹,断裂后这一区域表面不平整,目测出现的异常于其他部位造成的。
经过多次检验,在钢材中出现小尺寸的夹杂物,材料的性能达不到要求占有较大的比例。主要针对造成材料应力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3 分析
3.1 “氢”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从现场轧制线材取的每支试样,均出现脆性断裂,且出现晶间裂纹。分析为钢材在冶炼、轧制过程中,侵入钢中的氢,没有得到完全释放,在冬季生产此钢种,可能增加材料的应力,而出现的氢致裂纹。为此,对氢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
3.1.1 “去氢”退火试验
为进一步检验材料是否由于“氢”造成这种缺陷,采用一个轧制批次,取一个长试样,分为两部分,进行去氢退火对比试验,检验结果如下:
表2:去氢退火后材料的性能
轧制批号 | 抗拉强度(Mpa) | 面缩率(%) | 有无白色亮点 | 状态 |
Z-3 | 762 | 37 | 有 | 轧制态 |
709 | 55.5 | 无 | 去氢退火 | |
Z-4 | 753 | 32 | 有 | 轧制态 |
718 | 53 | 无 | 去氢退火 |
图7:去氢退火前后材料断口对比
(左侧为退火后试样,右侧为退火前试样)
从表3、图7可以看出:经过去氢退火后的试样,经过拉拔后,材料的面缩率有原来的37%左右,提高到55%左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拉伸后的断口为塑性断口,未发现白色亮点缺陷。
3.1.2 钢水中氢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鉴于材料经过去氢退火试验后,材料的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材料在去氢退火过程中,其他应力同时也得以释放与降低。为进一步了解影响轧材出现脆性断裂,断面收缩率偏低的主要因素,在冶炼、轧制生产过程中,专门进行不同氢含量的对比试验,结果如下:
表3:不同钢水中氢含量轧材的性能
炉次 | 【H】(×10-6) | 抗拉(Mpa) | 面缩率(%) | 有无白亮区 | 检验状态 | 备注 |
042 | 5.3 | 765 | 31 | 有 | 轧制态 | 未过真空 |
045 | 1.8 | 758 | 38 | 有 | 轧制态 | 过真空 |
备注:钢中的氢含量为浇注前,采用定氢仪测得的钢水中的氢含量。
从上表可以看出:两个炉次钢中的氢含量差别比较大,若是由于这一因素造成材料性能的变化,应该能够出现较大的差别。而经过性能检验,均出现材料的面缩率不合格现象,面缩率差别并不明显,且也为脆性断裂。但过真空炉次的材料面缩率,优于未过真空的炉次,说明钢中的氢含量,对材料的后续加工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还存在其他影响材料应力的重要因素。
3.2 其他应力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在不改变材料组织的前提条件下,研究应力的释放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2.1 人工时效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冬季生产此钢种,可能增加材料的应力。对出现这种缺陷的试样,进行人工时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4:人工时效与轧制态试样性能对比
轧制批次 | 试样号 | 抗拉强度(Mpa) | 面缩率(%) | 有无白色亮点 | 状态 |
Z-1 | 1# | 771 | 36 | 有 | 轧制态 |
2# | 768 | 53 | 有细小 | 人工时效 | |
Z-2 | 3# | 765 | 32 | 无 | 轧制态 |
4# | 760 | 54 | 无 | 人工时效 |
图8:Z-1批次时效前后试样拉伸断面
(左侧为人工时效,右侧为热轧之后直接检验)
由上表可以看出:Z-1、Z-2批次进行人工时效,Z-1批次人工时效后的试样白色亮点明显减小,Z-2试样未发现断面有白色亮点,材料的面缩率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且均为塑性断口。
3.2.2 自然时效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经过自然时效后,材料的性能如下表所示。
表5:自然时效与轧制态试样性能对比
轧制批号 | 轧制态 | 时效后 | 时效后 | ||||||||
抗拉Mpa | 面缩率% | 有无白亮区 | 抗拉Mpa | 面缩率% | 时效天数 | 有无白亮区 | 抗拉Mpa | 面缩率% | 时效天数 | 有无白亮区 | |
Z-11 | 756 | 33 | 有 | 750 | 39 | 3 | 有(细) | 764 | 48 | 15 | 无 |
Z-12 | 752 | 27 | 有 | 761 | 41 | 4 | 有(小) | 776 | 51 | 15 | 无 |
Z-13 | 760 | 40 | 有 | 758 | 42 | 4 | 有(小) | 775 | 48 | 15 | 无 |
Z-14 | 756 | 40 | 有 | 747 | 45 | 5 | 有(细) | 768 | 46 | 15 | 有(细) |
Z-15 | 758 | 31 | 有 | 754 | 39 | 5 | 无 | 756 | 51 | 15 | 无 |
从上表可以看出:经过自然时效后,材料的性能可以满足要求,且在拉伸断口,很少出现白色亮点缺陷,未出现脆性断口。
3.2.3 自然时效过程钢材中氢含量的变化
在自然时效过程中,钢材的应力得到释放,氢含量也是进行变化的。取2个线材试样,试样加工后,经过不同时间的自然时效过程,检测钢中的氢含量,检验结果如下:
表6:自然时效过程中,材中氢含量的变化
炉次 | 【H】(×10-6) | 备注 | ||
0天 | 7天 | 55天 | 自然时效时间 | |
Z-20 | 1.59 | 1.27 | 0.92 |
|
Z-25 | 1.57 | 1.17 | 0.66 |
|
从上表可以看出:线材中的氢含量有一定的变化,特别是在前期的自然时效过程中,氢的扩散还是较为明显的。
经过时效的分析可知:该钢种在轧制过程产生的应力,经过时效后,性能提高较为明显,通过合理的时效时间,可以满足下道工序的要求。
3.3 轧制后冷却状态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线材轧制后产生的应力,对轧材的性能影响较大,在冬季生产,这一问题表现尤为突出。为进一步了解取样后冷却状态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现场取样,有一半试样自然冷却,送化验室进行检验;有一半试样放入线材卷中,随卷冷却20min,线卷的最高温度为260℃,取出试样的温度为110℃。检验结果如下:
表7:不同冷却方式,材料的性能
取样方式 | 试样个数 | 面缩率(%) | 有无白色亮点 | 备注 | |||
>40 | 30-40 | <30 | 有 | 无 | |||
现场取样 | 20 | 0 | 15 | 5 | 20 | 0 | 当时检验 |
随卷冷却 | 20 | 17 | 3 | 0 | 8 | 12 | 当时检验 |
图9:拉伸断口试样
(左侧为正常取样断口、右侧为随卷冷却后断口)
从检测数据与断口可以看出:随卷冷却后,材料的面缩率提高明显,多数为塑性断口;断口白色亮点缺陷的比例明显降低,同时呈现变少的趋势。
4 改进措施冶炼过程通过强化原辅材料的烘烤、精炼造渣与脱氧、保护浇注与耐材的管控、结晶器液面的稳定等措施,重点控制大颗粒夹杂物的产生,减少较大冶金缺陷。
在冬季生产时,高线优化风冷辊道控冷工艺,降低辊道速度;在PF线与车间采取避风冷却。
冬季生产此类钢种时,自然时效时间由10天,延长至20天。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生产的30Si2Mn钢种线材,达到下道工序要求,同时生产的PC棒产品质量稳定。
5 结论
断口有脆性夹杂物,是材料出现脆性断裂的一个诱因。钢水的纯净度低,特别是大颗粒夹杂物,易导致材料的脆性断裂。
降低钢中的氢含量,可以提高材料塑性性能,减少脆性断裂。
冬季高强度钢生产过程中,线材的应力没能够得到释放,是出现批量性脆性断裂的主要因素。通过延长时效时间,控制轧制后线材的冷却,可以避免材料出现批量性脆性断裂。
参考文献:
[1] 吕佐明,刘意,刘金源.30MnSi 高强钢筋冬季易脆断原因分析. 金属世界,2006,第6期.
[2] 汪青山. 30MnSi PC 钢棒低应力脆断分析. 河北冶金,2017,第八期.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