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钢2800m3高炉恢复炉况及提高煤气利用率操作实践
来源:2018年第六届炼铁对标、节能降本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涟钢2800m3高炉恢复炉况及提高煤气利用率操作实践曹延波摘 要:涟钢2800m3高炉根据自身原燃料条件,通过上、下部调整,快速恢复炉况同时提高煤气利用率并举,逐步实现高产低耗。关键词:失常;…
涟钢2800m3高炉恢复炉况及提高煤气利用率操作实践
曹延波
摘 要:涟钢2800m3高炉根据自身原燃料条件,通过上、下部调整,快速恢复炉况同时提高煤气利用率并举,逐步实现高产低耗。
关键词:失常;煤气利用率;炉芯温度;气流
1 前言
涟钢8号高炉于2013年3月22日开炉,有效容积2800m3,共设有32个风口,高径比2.185,矮胖型高炉。高炉开炉以来,煤气利用率难以维持理想水平,长期处于43%-45%之间,一旦炉况失常,恢复周期长。
2018年初高炉维持基本顺行状态,但煤气利用率偏低,始终处于42%左右,调剂效果不理想,进入3月份炉况波动,整体稳定性欠佳,量压波动大,滑料多,边缘气流欠稳,水温差偏高等现象,煤气利用率开始下行,炉芯温度持续下降,最终表现为炉缸工作失常,初始煤气流分布紊乱。
2 影响煤气利用率因素
2.1 原燃料情况
合理稳定的炉料结构是满足高炉强化冶炼,稳定顺行和提高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基础。八高炉采用高碱度烧结矿配加酸性球团矿和部分块矿的配料结构,通常熟料比在85%左右,烧结矿79%+球团矿6%+块矿15%。三月份由于烧结机轮流检修、年检,为缓解烧结矿供应不足,烧结将碱度由1.95倍上调至2.20倍,部分烧结矿碱度超过2.3倍,为保证熟料比及平衡碱度,高炉提高球团配比至20%以上,配料结构调整幅度大。对于炉料结构的变动,高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上部调整跟进不到位,气流发生变化。同时由于烧结矿不足,大量使用配用成品仓料,及开机料增加,入炉铁份、碱度、粒级波动大。同时由于焦化配煤的不稳定,焦炭质量波动大,虽然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指标比较好,但是焦炭含硫及灰分波动大。
表一焦炭质量情况
| Ad | Vdaf | Stad | M40 | M10 | CRI(%) | CSR(%) |
平均值 | 12.84 | 1.11 | 0.88 | 87.35 | 5.6 | 22.2 | 68.6 |
最大值 | 13.99 | 1.53 | 1.05 | 88.90 | 7.3 | 24.9 | 71.3 |
最小值 | 12.10 | 0.97 | 0.67 | 85.60 | 4.1 | 20.2 | 64.7 |
注:以上为干熄焦数据
烧结矿质量变差且不稳定,焦炭灰分、硫份升高,炉况变差,压差高,风量难以加全,煤气往中心吹透能力变差,高炉采取缩小矿批,减轻负荷,增加中心焦炭量等系列措施,以提高透气性,维持高炉顺行,最终煤气利用率进一步降低,而中心焦炭量过多,又没有及时收拢,煤气流没有到中心就开始上升,中心死区过大,造成中心气流散而不强。
2.2 炉况变化
(1)顺行炉况
炉况相对稳定时,透气性好,量压关系适宜,但波动大,煤气利用率偏低,判断炉况为中心死焦柱肥大,边缘气流不均匀。之前利用检修机会将部分风口长度由ø613mm调为ø643mm,操作上以风量为纲,“打开中心,兼顾边缘”的操作思路,常用矩阵为
调整后煤气利用率短期升高,但原燃料不稳定,且配料结构大幅变化,操作上带来一定困难及误判,煤气利用率难以稳定,高炉滑料较多,整体表现为气流不稳。后调整思路“疏松边缘,收拢中心”,常规角度调整如表二,通过角度内移,减轻边缘矿焦比,拉大矿角差等措施,以保证煤气通路的同时收拢中心,以提高煤气利用率。缘于边缘气流整体向弱且不稳定,开放边缘过程艰难,边缘局部气流不稳,小管道频繁,煤气利用率进一步下滑,量压波动大,风量萎缩,产量下降,最终表现为炉缸不活,体现在炉缸侧壁温度下降,炉芯温度下降。
表二 常用角度
布料角位 | 9# | 8# | 7# | 6# | 5# | 1# |
常用角度 | 41° | 38.5° | 35.8° | 32.9° | 30.5° | 13° |
开放边缘 | 39° | 37° | 34.8° | 32.5° | 30° | 13° |
(2)失常炉况
炉况表现为炉缸透气、透液性差,炉前出渣出铁时间短,见喷早,渣铁排放不畅;风量萎缩,压差升高;初始煤气流分布紊乱,煤气利用率持续处于低水平;炉缸侧壁温度下降,炉芯温度由610℃持续下降至560℃;由于炉缸堆积及边缘气流不稳,渣皮脱落,风口破损多。
3 炉况调整
首先处理炉缸工作失常,结合上、下部调整,配以锰矿洗炉,下调炉渣碱度,同时维持炉温充沛,控制生铁含【si】0.6%-0.8%,力争物理热1500±10℃。
3.1下部调整
据以往经验,八高炉一旦出现炉缸不活征兆,堵风口操作行之有效,且恢复快。3月11日风口恶化,休风更换,借机堵四个风口助恢复。恢复中因碱度偏高,渣铁排放不畅,压差高影响进程。后续4个风口破损恶化,13日再次休风更换,同时堵5个风口恢复炉况。前期风量仅上至4000左右,难以上风,后续逐渐通开3个风口,风量5300m3/min左右,恢复炉况期间生铁高硅高硫频出,物理热欠佳时有发生,炉温不易控制,通过附焦净焦保证炉缸热量。恢复状况较好,中心气流逐渐成形,但煤气利用率仍旧偏低,通过上部调整两股气流。
3.2上部调整
随着送风制度的调整,8号高炉通过逐步调整装料制度以适应下部送风制度。保证足够的风速,逐渐收拢中心,尝试均衡疏松边缘气流。
为了解决煤气流分布不合理的问题,彻底解决“边缘气流不稳,中心气流不强”的症状,使高炉具有一定的受风能力,以及合理的煤气利用率和热负荷,反复尝试了多种装料制度,具体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恢复初期边缘欠稳,水温差偏高,采取“抑制边缘,开放中心”的思路,大风活跃炉缸,典型矩阵短期效果明显,风量增加,量压改善,水温差下降,但难以稳定,煤气利用率持续处于低水平,边缘也难以稳定,小管道多,风量波动大;
2)堵风口操作后,改变思路:缩小矿批,减轻负荷,疏松边缘,收拢中心,角度外移,拉大角差,错档位布料,典型矩阵为
3)以上调整未取得理想效果,煤气利用率仅维持40%~41%,且风量难稳,压力波动大。22日将矩阵调回,操作方向仍以“均匀边缘,收拢中心”为主,矩阵变为后续微调中心焦量及边缘矿焦比,内移角度,最终矩阵煤气利用率稳中有升,操作上稳定大焦量,保证焦层厚度,以及中心焦量维持在20%左右,逐渐扩矿批加重负荷,煤气利用率逐步升高并稳定在46.5%以上,量压适宜,炉况恢复正常,及改善煤气利用取得阶段性胜利,后续有待进一步优化操作矩阵,巩固提升煤气利用率,达到高产低耗的目标。
4 调整效果
通过以上一系列调整及狠抓原料管理后,结合高炉自身的冶炼条件和水平,找到合理的操作方针,达到高产、优质、低耗的目标,煤气利用率稳定在46.5%,风耗下降,燃料比降低了15~20Kg/t。
煤气利用率提高后,焦比降低,为满负荷生产的焦化减轻了压力,同时焦炭富余的情况下又可以促进焦炭质量的稳定与提高,节约成本的同时为高炉稳顺提供了保障,为后续进一步提高煤气利用率,降低消耗夯实基础。
5 结语
(1)加强原燃料监控,控制适当的筛速,减少粉末入炉;当原料变差时,退守要及时,八高炉采用大小烧分级后混装入炉,小烧量频繁增减时影响气流分布,目前正着力解决,取消分级;
(2)对于炉缸容易堆积问题,操作上控制适宜的炉渣碱度,保证炉温充沛,严防低炉温操作,做到三班统一操作思路,维持炉温和风量的连续性,频繁的加减风及炉温大幅波动会造成煤气流不稳定,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低料线、减风甚至慢风、休风等;
(3)风口破损较多时,特别是炉缸不活时,应尽早更换,减少因炉缸进水而造成的热量损失;
(4)高度重视水温差变化,调整气流时注意上下部匹配问题,过度压制边缘是不利于稳定边缘水温差的,操作上以中心气流为主,兼顾边缘气流,稳定发展两股气流;
(5)煤气利用率提高,产量得到保证,控制适宜的风速,彻底改变中心气流散而不强的状况,达到高产低耗的效果。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