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宣钢3#高炉提高冶炼强度操作实践

来源:2017年第五届炼铁对标、节能降本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宣钢3#高炉提高冶炼强度操作实践冯艳国刘建民李兵(河钢宣钢炼铁厂 河北 张家口 07500) 摘 要:河钢宣钢3#高炉通过对操作制度、外围出铁组织、日常炉型管理以及入炉原燃料的不断优…

宣钢3#高炉提高冶炼强度操作实践

冯艳国刘建民李兵

(河钢宣钢炼铁厂  河北 张家口 07500

摘  要:河钢宣钢3#高炉通过对操作制度、外围出铁组织、日常炉型管理以及入炉原燃料的不断优化,实现了高炉炉况长周期稳定顺行,技术经济指标进一步改善,尤其2017年4月份生产指标取得了较大突破,日均产量完成5048t/d,取得历史最好水平。

关键词:高炉;操作制度;优化;技经指标

1 前言

宣钢3#(2000m3)高炉于2011年6月10日扩容开炉,受现场条件制约,3#高炉炉型改造为矮胖型高炉,高径比为2.20。高炉采用型并列料罐无料钟炉顶,炉身下部、炉腰、炉腹采用3段铜冷却壁。冷却系统采用联合软水密闭循环冷却,设有27个风口,2个铁口。

2 高炉生产情况介绍

2011年点火开炉,4天后利用系数达到2.0,实现顺利开炉,快速达产。之后,由于原燃料条件差,高炉上下部制度不匹配,高炉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较差,其中高炉有效利用系数2013年至2015年分别为2.21、2.19、2.19,对应燃料比分别完成573kg、551kg、544kg。高炉利用系数低,燃耗高,风口烧损多。2015年10月16日至2016年3月1日,3#高炉停炉中修。2016年3月1日点火开炉,并迅速达产达效。炉内通过积极优化上下部制度,炉型控制较为合理,技术经济指标逐月改善,取得了较好的冶炼效果,见表1,宣钢3#高炉主要指标。

表1 宣钢3#高炉主要指标

 

日产

t/d

焦比

kg/t

煤比

kg/t

燃料比kg/t

风温

入炉品位

%

2012

4351

387

153

578

1171

56.61

2013

4426

388

141

573

1178

56.29

2014

4379

386

125

551

1159

56.38

2015

4376

373

136

544

1159

56.26

2016

4596

368

133

536

1165

56.28

2017(1~5)

4852

350

150

535

1171

57.11

3.1 上部调剂

合理的煤气流分布是炉况稳定顺行的基础,也是高炉追求指标与长寿的保证。通过调整矿、焦在炉喉径向的分布,获得稳定合理的矿焦料面形状,从而获得合理的上部煤气流分布,实现高的煤气利用。结合3#高炉边缘煤气流不稳定,波动大,布料制度调整以稳定边缘,


矿批的大小直接影响高炉煤气流的分布,而煤气流的分布又影响煤气利用率。合理矿批的选择应该依据矿石批重特性曲线,并在实践中结合原燃料条件探索适宜的矿批。临界矿批的计算可以采用文献中的公式计算,计算得到宣钢3#高炉的批重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依据上图所示的批重特性曲线,可以划分为三个区域,即“激变区”、“缓变区”和“微变区”。“激变区”批重小于55t,在该区域内煤气变化剧烈,炉况稳定性差,煤气利用率最低。“微变区”,即批重大于60t,随批重的加大,煤气流变化不敏感,但过大时使煤气通路堵塞,导致炉况失常。理论上矿批应选择在接近“微变区”的“缓变区”内,在该区域内,随批重的加大,高炉煤气流稳定性提高,煤气利用率逐步提高,焦比下降。

由于炉况不顺,3#高炉批重最小仅50t,2015年批重稳定在55t~56t,2016年通过上下部制度调整和攻关,批重加至59t,高炉稳定性提高,利用系数突破2.50,焦比和燃料比逐步降低。受高炉槽下中间罐容积限制和原燃料条件影响,3#高炉摸索到矿批58~59t接近“微变区”的“缓变区”内,矿批达到理论值要求。扩矿批前后主要高炉指标见表2。

表2  宣钢3#高炉2016年扩矿批前后主要指标对比

 

2016

2017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矿批t

56

56~57

58~59

58~59

58~59

日产t/d

4714

4724

4800

4763

4984

焦比kg/t

368

369

358

349

351

燃料比kg/t

544

532

524

533

538

3.2下部调剂

下部调剂旨在调整鼓风参数,以维持最佳的初始煤气流分布,维持合适的回旋区深度,达到周向气流分布均匀,径向温度梯度小,炉缸工作均匀活跃。在高炉调剂中,下部调剂是基础,如果炉缸活性不足,初始煤气流分配上中心气流不足,这样想通过上部调剂来达到抑制边缘气流操作难度大,气流稳定性差。只有活跃的炉缸工作,上部调整才有保障。针对2014年风口烧损多,炉缸活跃性差,2016年3月,选择风口直径¢110mm+¢120mm,下沉5°,风口长度585mm,全风口面积∑ns=0.2945m2。控制鼓风动能,之后随着高炉逐步强化,风量水平增加,逐步扩大风口面积,稳定鼓风动能。目前风口面积∑ns=0.2999 m2,实际风速265m/s,鼓风动能12000Kg.m/s。同时在高炉强化冶炼过程中,为防止大喷吹情况下未燃煤粉恶化料柱透气性,恶化炉缸透液性,高炉强化热风攻关,日常风温使用≧1170℃,同时提高富氧使用至3.8%,增加炉缸热收入,改善煤粉在炉内的燃烧条件,提高置换比。

3.3 改变出铁模式

炉前能否及时出净渣铁对炉况的稳定顺行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炉前出铁组织是高炉生产管理重要的一环。3号高炉设计两个铁口,采用双场交替出铁。双场出铁,出渣出铁铁不均匀,炉内参数控制波动大,炉况稳定性差。2016年5月份采用单场出铁,即单铁口循环出铁,堵口后间隔30min打开铁口。单炉铁量400t左右,出铁80~100min,下渣60~80min,铁水流速4.6~5.0t/min。铁口深度易控制,打开铁口正点率有保障,渣铁排放均匀,铁量偏差小,压量关系运行平稳,平均风量水平达到4100~4200m3/min,下料顺畅,炉内憋风减风现象基本消除。

3.4 坚持低硅冶炼,严格保证炉缸热储备

长时间低炉温或高炉温,加之本身渣铁含钛高、粘度大,都会造成软熔带波动,极易导致炉缸堆积和炉墙粘结,破坏操作炉型。生产中遇到类似问题,往往一个班低炉温就会导致炉况吃风能力降低,炉体温度出现低于下限值点。鉴于宣钢原燃料条件偏差,而且入炉钛负荷偏高,宣钢3号高炉在严格保证炉缸热量充沛,即铁水温度不低于1490℃的情况下,坚持低硅冶炼。日常操作做到四稳:风量稳定、料速稳定、综合焦比稳定、出铁稳定,控制 [Si]0.25%~0.35%,其成为稳定炉况和降低燃料比的有效手段。图3为宣钢3号高炉2016年3月开炉至2017年5月[Si]和铁温趋势图。


3.5 日常炉型管理

3#高炉采用砖壁合一的薄壁内衬技术,炉身下部至炉腹共三段铜冷却壁,铜冷却壁热面的渣皮保护层对炉内气流分布的变化十分敏感。合适的冷却水压、水量及进出水温度,能保护冷却壁的使用寿命,同时影响炉内渣皮保护层的厚度及稳定性。冷却最终结果就是是各段冷却壁温度稳定受控,高炉圆周方向均匀,炉身、炉腰、炉腹不同高度部位温度分布合理。

在高炉强化过程中,一是确保高炉足够的冷却强度,确保水量、水温,再一方面,根据操作炉型控制,制定L5标准,指导装料制度的调整。

高炉热负荷是变化的,它不但受渣皮的稳定性影响,也与高炉操作状态密切相关。炉内气流的稳定性对热负荷影响最大。生产中重点控制最高与最低热负荷,以确保合理的操作炉型,对应在炉内操作上杜绝局部气流、管道及热制度失常,稳定三班炉温、碱度控制,避免人为控制冷却强度不均匀。3#高炉在水系统调整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确保高炉冷却壁安全水流速≧2.0m/s;二是铜冷却壁热面温度≮50℃。

日常情况下,不允许随便调整冷却水流量。当冷却壁温度偏离正常受控范围且仍有发展,首先认真分析导致温度偏离的主要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措施。通常调整顺序:高炉操作参数,装料制度,冷却水流量。3#高炉在生产实践运行中,逐渐将软熔带根部控制住炉腰炉腹区域,有效地保护各区域冷却壁及渣皮的稳定性,操作炉型合理。

3.6 精料

精料是高炉炼铁的基础。高炉强化冶炼,素有“四分原料,三分设备,三分操作”。特别是大型高炉,对原燃料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焦炭在高炉冶炼过程中起到发热剂、还原剂、渗碳剂和料柱骨架作用。随着高炉大型化,喷煤量不断提高,焦炭发热剂和还原剂的功能被煤粉替代,而高炉对焦炭的骨架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7月以后, 3#高炉开始配加干焦比例稳定在30%。3#高炉配吃干焦后,炉况变化很大,首先料柱透气性提高,吃风能力增强;其次燃料比下行幅度明显,较以前降低15~20kg。焦炭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高炉炉缸工作状态,2016年3月1日中修开炉后,炉缸工作活跃,烧漏风口现象较2015年大幅减少。表3为3#高炉2015年和2016年烧漏风口个数统计。

表33#高炉2015~2017年烧漏风口个数统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2015

1

3

2

2

5

7

3

8

4

中修

中修

中修

35

2016

中修

中修

3

0

0

0

0

1

1

1

0

0

6

2017

0

0

0

0

1

1

2015年元月,随着3#360m2烧结机投产,小烧结机逐步被淘汰,入炉烧结矿质量得到明显改善。2016年,经过技术操作改进和入烧结构优化,3#360m2烧结矿平均粒级由16.9mm提高至20.1mm,烧结矿强度由77.8%提高至78.6%,烧结矿质量明显得到提高。

4 结束语

(1)高炉炉型管理是高炉日常生产中必须高度重视的工作,及时掌握高炉炉型的变化,对症下药,及时调整上下部制度。

(2)精料是高炉炼铁的基础,必须保证入炉料质量,高炉才能保持稳定顺行,高炉指标方能提升。


上一篇:顶温低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下一篇:莱钢5#1080m3高炉低成本护炉生产实践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冶金技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