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顶渣改质 超低碳钢更洁净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超低碳钢由于具有无时效性、良好深冲性和较高的冷轧压下率等特点,在汽车、电工、家电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近年来超低碳钢的市场竞争增强,对其内部质量、表面质量和纯净度的要求越来越…
超低碳钢由于具有无时效性、良好深冲性和较高的冷轧压下率等特点,在汽车、电工、家电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近年来超低碳钢的市场竞争增强,对其内部质量、表面质量和纯净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炼钢过程中钢渣的氧化性与钢材的质量息息相关,钢包顶渣的氧化性直接影响到中间包钢水的全氧含量,从而影响钢水的洁净度。为了保证超低碳钢优良的性能,炼钢工序必须严格控制钢包渣乃至中间包渣的氧化性,提高其溶解吸收夹杂物的能力,减少钢水中的夹杂以提高钢材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要。
RH出站时钢包顶渣氧化性待降低
超低碳钢一般要求成品碳小于等于0.0060%,仅依靠转炉吹炼无法实现,因此必须采用RH等真空精炼装置进行深脱碳。这就要求转炉必须沸腾出钢,保证钢水中一定的氧含量。
在一定温度下,氧在熔渣与钢液间的分配服从分配定律L0=a(FeO)/[O%]。超低碳钢转炉出钢不完全脱氧,一般控制在400×10-6以上,如此高的钢水氧含量,使得钢水中的氧向渣中传递,致使钢包顶渣氧化性提高。
转炉出钢结束向钢包渣表面加入Al质改质剂(含Al 40%~60%,CaO 30%~50%,下同)进行顶渣改质,其相关化学反应如下:[O]+[Fe]=(FeO)+Q,2Al+3(FeO)=(Al2O3)+3[Fe],2Al+3(MnO)=(Al2O3)+3[Mn]。
由于超低碳钢出钢过程不完全脱氧,钢水中氧含量较高,加入铝质改质剂后,即使将渣中FeO和MnO脱至较低水平,依据分配定律,在随后的钢水运输和精炼处理过程中,钢水中的氧会继续向渣中传递。即在钢水氧势较高的情况下,第一个化学反应式在渣钢反应中占主导,致使转炉工序钢包顶渣改质效果不佳。
因此原有的顶渣改质方式,即仅对转炉工序进行顶渣改质后,虽然渣中TFe含量可降至7%以下,但是随着钢水运输和精炼处理,钢水中的氧向渣中传递,渣中TFe含量逐步增加,出站后增加至10%以上。由于转炉工序采用锰铁脱氧,渣中MnO含量会显著增加,经过改质可降到5%以下。但由于钢水氧势较高以及RH处理过程的锰铁预脱氧和锰的合金化影响,RH出站渣中MnO增加至5%以上。
同时超低碳钢在精炼处理结束后,渣中TFe和MnO含量对中间包钢水的全氧含量有显著的影响。以RH出站顶渣中TFe+MnO含量来表征钢包顶渣的氧化性,研究发现,钢包顶渣氧化性对RH出站和中间包钢水的T.[O]含量有着较强的作用,即顶渣TFe+MnO含量越高,RH出站和中包钢水的T.[O]含量越高。
因此,若想降低中间包钢水的T.[O]含量,必须降低RH出站时钢包顶渣的氧化性。
解决方案———三步顶渣改质
只进行转炉工序钢包顶渣改质,并不能解决超低碳钢RH出站时钢包顶渣氧化性高的实际情况。为此,研究人员开发了超低碳钢三步顶渣改质工艺,即转炉工序钢包顶渣改质、RH工序钢包顶渣改质、中间包顶渣改质。
转炉工序钢包顶渣改质工艺。为了降低钢包顶渣中MnO含量,在转炉出钢过程不再进行锰铁的预脱氧。出钢过程仅采用稀释调渣法加入CaO基合成渣或小粒白灰,以提高钢包顶渣的碱度,加入量依据转炉下渣量做适当调整,但不宜过大,同时加入时刻应尽量提前,保证出钢结束能够充分融化。
出钢结束后应迅速向钢包渣表面加入改质剂,加入量首先按实际下渣量、改质白灰加入量估算总渣量,然后根据转炉终点渣FeO含量做适当调整。加入改质剂后,进氩站采用弱吹氩,使改质剂充分融化,吹氩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3min以下。
RH工序钢包顶渣改质工艺。为了降低钢包顶渣中MnO含量,尽量避免在RH脱碳阶段进行锰的预脱氧和合金化,锰的合金化可转移到RH终脱氧后进行。
RH精炼处理结束后进行顶渣改质,一种改质方式是在破真空前通过料仓依次加入改质剂和合成渣,加入后须循环1个周期以上。由于在钢水运输和RH处理过程中,钢水中的氧向渣中传递,致使钢包顶渣下部的渣中氧化性较强,加入改质剂可对此部分的顶渣进行改质。而加入合成渣的目的是重新造一层低氧化渣层,其处于原顶渣层下部,可起到隔离原顶渣的作用,能够有效阻止原顶渣中的氧向钢水中传递。
另一种改质方式是在RH处理刚结束,即上升管和下降管刚离开钢包液面时,向双管正下面炉渣活跃区域投放改质剂,改质剂加入量按全部覆盖此区域即可。
中间包顶渣改质。超低碳钢在浇铸过程中,随着浇铸罐数的增加,中间包渣碱度逐步降低,流动性变差,吸附夹杂物能力减弱,因此必须对中间包顶渣进行改质。
高碱度覆盖剂的使用方式优化:在钢包开浇后,中间包液面没有旋流时,即可投入高碱度覆盖剂,覆盖剂要覆盖整个中间包液面,并且随浇铸的进行继续补加覆盖剂。同时应严把覆盖剂质量关,若覆盖剂质量不好在使用过程中结壳,将降低中间包渣吸附夹杂物的能力,而钢水冲击区因钢水翻滚造成的裸露会带来钢水的二次氧化。
非稳态浇铸时的顶渣改质:在连铸开浇、更换钢包等非稳态操作过程中或浇次末期,可通过中间包浇铸孔或测温孔投入改质剂,从而降低中间包顶渣的氧化性,提高碱度,增强其溶解吸收夹杂物的能力。
改质剂加入的时刻:一是与开浇投入覆盖剂同时进行,因为开浇过程中中间包耐火材料熔损、钢液二次氧化生成物上浮都会增加中间包渣的氧化性。二是在浇次末期进行,因为此时钢包下渣量持续累积,中间包渣碱度降低,氧化性增加,流动性变差。三是在非稳态浇铸时进行,非稳态浇铸时中间包钢水容易裸露,从而造成钢水二次氧化。
改质剂的加入应坚持勤加、少加原则,以保证加入改质剂后既能充分融化,又对钢水中Als含量的影响最小。这须准确估算中间包渣量及其氧化性,可针对不同成分的超低碳钢种、不同单中包浇次中不同时刻中间包顶渣进行系统分析,从而为实际操作提供参考。
超低碳钢顶渣改质效果良好
超低碳钢钢包顶渣氧化性的系统变化:采用超低碳钢三步顶渣改质工艺后,研究人员分析了钢包顶渣氧化性的系统变化,采集转炉终点、钢包内、改质后、RH进站、RH过程、RH出站等工序点钢包顶渣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新改质工艺后,RH出站时,钢包顶渣中TFe含量从10%控制在5%以下,MnO含量从5%以上控制在3%以下。
钢包顶渣氧化性与中间包全氧的对应关系:随着RH出站顶渣氧化性降低,RH出站和中间包钢水全氧含量也随之降低。数据显示,采用新的改质工艺,中间包T.[O]可控制在20×10-6以下,由于中间包改质工艺的采用,RH出站—开浇增氧量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