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白云铁矿电修车间职工创新发明
来源:包钢日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连日来,白云铁矿电修车间职工被浓浓的喜庆气氛所包围,由车间主任王国栋和职工发明的10立方米电铲175千瓦推压电动机绕组改造项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得到公司2000元奖励。作为第一发…
连日来,白云铁矿电修车间职工被浓浓的喜庆气氛所包围,由车间主任王国栋和职工发明的“10立方米电铲175千瓦推压电动机绕组改造项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得到公司2000元奖励。作为第一发明人的王国栋,将其称为“全体职工智慧由量变到质变的一次飞跃”。
谈及这种电动机,职工们可谓“吃尽苦头”,电动机内部共有接点96个,其中一个连接不牢靠,电动机就会毫不留情地“罢工”。职工修理时要将近百个接点一个个拆开,在繁杂的迷宫中重理一遍。
接点多,存在的隐患就多,出现故障的几率就会增加。2009年,电修车间共修理这种电动机94台,类似拼图的检查耗费了职工巨大的耐性。王国栋说:“一台电动机光运费和安装费就要1000多块钱,而6个小时安装时间的损失还不计算在内。”
在白云铁矿,达到或接近寿命的电动设备不在少数,职工们被巨大的工作量压得气喘吁吁。改造,成为王国栋不得不考虑的大事。技术攻关组很快成立起来,王国栋和职工们借助现有手段,凭借慧眼开始重新扫描设备在设计中的各种缺陷,最终推出将电动机线圈条式绕组法改进为同心绕组法。
记者在电修车间见到了改造前后的两台电动机,改造前的电动机内部接点密密匝匝;而改造后的简洁明快,接点只有4个,外行人也能一眼看出其中蕴藏的技术含量。王国栋告诉记者,2011年电修车间只修理了这种电动机15台,数量是2009年的16%;今年上半年只修了5台。数量的骤减是改造成功最好的佐证。
电修车间有不少年轻人,创新团队领军人王国栋也不过41岁。当王国栋告诉记者,他2008年以前从事的专业是汽车发动机修理时,令记者惊诧不已。改行也好、“半路出家”也罢,王国栋的触类旁通源于这样的信条:创新,就不能按部就班,不迷信厂家标准,要相信现场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