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进口设备国产化进程启示录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今年年初,薄板厂、给水厂、无缝厂、炼钢厂捧回了公司设备国产化及修旧利废管理先进单位金灿灿的奖牌。不久前,又有多家单位同时接收到一笔专项奖金,奖励2011年度在进口设备国产化工作中创…
钻研与尝试摘得果实
2011年,包钢首次为焦化厂、炼钢厂、薄板厂等10家拥有大量进口设备的单位,制定了完成原值4458万元设备国产化的硬性指标,同时还同步制定出推行进口设备国产化奖励制度。在任务目标和奖励政策的鞭策与鼓舞下,广大职工开动脑筋、悉心总结、大胆实践,越来越多的生产设备被贴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
薄板厂冷轧部将进口铁木肯轴承密封全部更换为国产轴承密封,使以前每年、每百套7.24万美元的采购费用,降为19万元人民币。通过全方位挖掘,薄板厂仅用10个月即完成全年千万元设备国产化指标任务,而在可观的成本效益面前,薄板厂这个拥有着大批成套进口设备的生产厂,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深入推进设备国产化攻关的“甜蜜”。
炼钢厂8号、9号转炉一次烟气干法净化与煤气回收系统工程项目,因为大批使用国产设备,使该项目足足节约3000余万元计划资金;巴润矿业在进口利勃海尔电铲上,以三分之一价格的国产铲齿淘汰了售价36万元的“洋玩意儿”,以0.2万元国产液压油管取代了价值2万元的进口货。
在钢铁行业陷入危机的关键时刻,进口设备国产化攻关帮企业扎紧了“钱袋子”,国产设备能够满足生产需求、降低生产成本、缩短采购周期的实践结果,让进口设备国产化绽放出夺目光彩。
经年累月的普及推广,使“中国风”拂过了包钢众多设备区域,包钢生产序列中的“边缘型”设备区域已基本步入国产设备“一枝独秀”的状态,许多重要设备也逐步走起了“中西结合”的路线。
风险与效益共生
在国产化脚步涉足进口设备核心技术、核心元件时,国产化攻关好似“触礁”一般,着实让许多单位和技术人员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难度与压力。
与其固守原地焦急等待,不如放开思路寻找突破屏障的钥匙。
在包钢通往白云鄂博数百公里的草原腹地之下,深藏着两条输送管道,这项引用美国技术的庞大工程,曾因“引黄入白”、“越野输矿”而轰动一时。而在去年,给水厂把目光盯向土层之下,通过采用国产单向阀、矿浆球阀代替管线进口备件,制造出一块丰美的效益“蛋糕”。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矿浆输送和供水管道“双管并行”的项目在国内本来就少有,设备国产化可以借鉴效仿的先例更是罕见,人们不禁要问,凭自我摸索能实现这一突破吗?
在给水厂,设备管理人员尝到了寻找合作伙伴、寻求技术支持带来的甜头儿。缺少备件加工制造和硬资质的企业不考虑,没有设备国产化应用成功经验的生产厂商不合作,尽可能从供货源头斩断滋生风险的可能。进口备件也并非“圣器”般完美,给水厂同技术中心、生产厂商三方联合,根据原有结构设计和设备运行所需,对备件材质、结构、可控性加以改进,离线试验备件密封性能,大大降低了首次采用国产备件直接上线运行可能出现的风险。
不单是给水厂,氧气厂早在2006年就探索出一条设备国产化“产研合作”的康庄大道。2006年以前,氧气厂就“可倾轴瓦国产化”项目,先后同国内几家设备厂商合作,可始终效果欠佳。一条路走不通,氧气人转变思路,将目光瞄准技术研发机构,转向与上海大学轴承研究所合作。双方技术人员一同现场测绘、研究方案,制造出的国产可倾轴瓦不但品质不输进口备件,在线运行状况也十分良好,强有力地盖掉了进口备件的“霸气”。
在包钢,一些单位和技术人员的大胆尝试,为进口设备国产化迈入纵深开了一个好头儿;放眼行业,科学对比同类进口设备和国产设备性能参数、提前做好国产化事故预测及应急方案、实施国产化设备档案系统管理、对国产设备供应商实行“货比三家”等成熟经验,也是各单位助力国产设备同进口产品“匹敌”的妙招。
“中国制造”所蕴藏的效益潜能巨大,释放潜能的过程也的确艰辛。一路上,包钢人看到了进口设备国产化攻关背后的效益。而攻关不再局限于设备攻关,而是习惯攻关,实现思想的“国产化”,才是包钢遨游市场、收获真金的前途曙光。
延伸阅读
- 上一篇:稀宝博为新型磁共振系统获准欧盟销售 下一篇:国际先进水平热处理系统落户鞍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