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旧件焕发“新春”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3月6日8时10分,河北钢铁集团邯钢三炼钢厂板坯车间当日的第一个浇次按计划停了下来,扇形段上的冷却水、二冷水、压缩空气、高压氮气等介质依次关闭,响彻一夜的轰鸣声逐渐消失。 该车间…
3月6日8时10分,河北钢铁集团邯钢三炼钢厂板坯车间当日的第一个浇次按计划停了下来,扇形段上的冷却水、二冷水、压缩空气、高压氮气等介质依次关闭,响彻一夜的轰鸣声逐渐消失。
该车间电气组长张军站在5号扇形段电机旁,一手拿着对讲机,另一手举着手电,弯腰仔细查看着电机情况。
“山鹰,停电吧!”张军与对讲机另一头的李山鹰说道。
“好,稍等……停了!请确认。”
“已确认,电机电已停。现在我们开始测试一下编码器的运行趋势。”
接下来,张军用手攥住电机输出轴,时而正转、时而反转,带动安装在输出轴另一侧的编码器跟着运转。李山鹰则在电气室内的电脑上,随时向他报告编码器采集的运行数据。
“没有问题,趋势正常。”大约5分钟,李山鹰在对讲机里兴奋地说。
“今天测试的这个编码器是我们修理的旧件,”张军骄傲的说,“试验看来,使用效果和新的一样。”
该编码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位移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精密测量元件,主要用于长度测量。该车间使用的进口编码器一个就价值3000余元,长期在线使用的编码器达到10余个。由于这些编码器都处于高温、潮湿的环境,所以使用寿命较短。此前编码器出现了故障,张军他们就直接更换新的,因此采购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自去年以来,张军带领他的班组,主动将延长编码器等精密元件使用寿命作为日常工作重点,在班组内部建立跟踪记录,实时分析编码器下线原因,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修旧利废技术,积极开展修复工作。
在电气值班室内的一个货架上,摆满了变频器、扇形段压力传感器、压力变送器、定尺摄像仪、工控机、航空插头、照明灯具等电气元件,李山鹰自豪地告诉笔者:“这些设备都是我们自己修复的,一共降低成本2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