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大工程 稳投资 扩内需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据人民日报  加强重大工程建设既利于当前也利于长远,一方面形成有效拉动,助力六稳六保,另一方面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要克服疫情影响,确保快开工、力争早开工;用好地方专项债,…

据人民日报

  加强重大工程建设既利于当前也利于长远,一方面形成有效拉动,助力“六稳”“六保”,另一方面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要克服疫情影响,确保快开工、力争早开工;用好地方专项债,保障项目资金及时到位;畅通体制机制,有效吸引社会投资

  广东,6月17日,历经34个小时连续作业,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钢壳沉管隧道——深中通道首节沉管成功沉放海底,与西人工岛顺利对接。

  广西,被称作珠江上“三峡工程”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首台机组于4月30日投产发电,二期工程正马不停蹄推进。

  新疆,目前世界在建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项目近期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力争使连接南北疆的又一条高速路大通道——乌尉公路早日贯通。

  大江南北,一项项重大工程正加紧建设,牵引着基建投资加速落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作用何在?应如何推进?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助力“六稳”“六保”,为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集“隧、岛、桥、水下互通”于一体的深中通道总投资达460亿元,由5个子项目组成的新疆乌尉公路包PPP项目总投资额约761亿元……在投资这一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冲击、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况下,我们更加需要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抓一些迟干早干都要干的重大项目。”正如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所研究员刘立峰所言,加强重大工程建设既利于当前也利于长远。

  ——形成有效拉动,助力“六稳”“六保”。

  “重大水利工程覆盖面广、吸纳投资大、产业链长、创造就业机会多,能很好发挥稳投资、稳就业的作用。”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石春先告诉记者,据测算,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资1000亿元可带动GDP增长0.15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49万人,“此外,重大水利工程一般都有较好的规划基础,大部分经过多年论证,具有加快建设的条件,建成后不会造成过剩、闲置等问题。”

  ——健全基础设施,为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重大交通工程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抓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以正在加快推进的川藏铁路为例分析:它将成为青藏铁路之后又一进出藏的重要铁路运输通道,既能改善沿线地区特别是西藏的对外交通运输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也对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与之类似,加快推进京雄等高速公路及安大线等国省干线建设,也将健全雄安新区对外公路骨架网络,从而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利于改善民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自通水以来,大大提升了沿线城市供水保证率和水质,直接受益人口1.2亿人。”石春先表示,南水北调东线二期、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在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看来,“‘两新一重’建设体现了改善民生、支撑内需扩大的导向。”

  ●部分领域存在短板,部分区域潜力有待挖掘

  到2019年底,铁路通车总里程达13.9万公里,公路总里程超过500万公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里程双双位居世界第一……有人疑问,我国基础设施的“盘子”已经很大,还有“加强建设”的空间吗?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人均基础设施存量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0%—30%,在交通、水利、社会民生等基础设施领域存在不少短板,相关领域投资仍有很大空间和潜力。

  刘立峰认为,我国传统基础设施已进入成熟发展阶段,但综合运营质量和效率仍有待提升,“尤其在西部地区,交通和水利设施薄弱环节仍然较多,推进国家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重点城市群、都市圈发展,设施互联互通需求仍然很大”。

  当下的短板与潜力,指明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看交通。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重大交通工程主要包括几大方面:一是聚焦重大通道,加强国土空间连通、畅通关键通道、提高交通便利性,比如大型跨海通道工程等;二是瞄准重点区域、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比如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三是打造重大枢纽,如建设国际枢纽海港、国家航空枢纽等。

  看水利。“水资源南多北少、分布不均的格局没有改变,华北地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布局仍不均衡。”石春先表示,要把握机遇、补齐补强水利工程短板,“重点领域,聚焦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方面;重点区域,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坚持以水而定、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进一批战略性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重大工程建设应紧紧围绕人民需要,聚焦补短板、提升发展质量效益,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研究室主任魏际刚认为,下一步应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牵引作用,推动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处理好基础设施间替代、互补、制约的关系,力争使基础设施发挥出最大效力。

  ●保障资金及时到位,有效吸引社会资本

  方向已明确,号角已吹响。加强重大工程建设,还需多方努力、协同推进。

  ——要克服疫情影响,确保快开工、力争早开工。

  “目前,今年重点推进前期工作的重大水利工程中,海南天角潭水库等17项工程已开工建设。”石春先表示,水利部将继续采取按月调度方式,指导各地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争取早开、多开,增加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同时,在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建设强度。”

  交通运输部表示,截至5月23日,在建重点交通项目复工率已达99.7%。下一步将加大力度推进复工复产,同时加快其他项目前期工作,确保计划当中新开工的项目应开尽开、能开快开,并指导各地提前启动一批符合国家战略、符合“十四五”规划方向的重大项目。

  ——要用好地方专项债,保障项目资金及时到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

  “扩大地方专项债的力度很大,有利于缓解重大工程建设的资金压力、扩大有效投资规模。不过,当前预算盘子有限,必须先解燃眉之急,把有限的资金利用好。”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建议,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促进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规范和高效运营,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要问责、低效多压减、有效多安排”。

  ——要畅通体制机制,有效吸引社会投资。

  “目前,多数重大工程建设由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合作完成,需要我们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吸引社会资本。”魏际刚建议,应在重大工程推广应用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参与项目建设、运营和维护。

  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随着新建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公路逐步向中西部和山岭重丘地区延伸,施工难度大、建设成本高、投资规模大、成本回收周期长,下一步,将继续创新和完善制度,最大限度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延伸阅读
上一篇:河北迁安:延伸钢铁产业链助推经济增长
下一篇:山西持续开展煤矿检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API handler does not exist

市场走势解析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