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效初显 减税降费仍待深入推进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2019年全国两会上释放出的减税降费政策,在今年4月后陆续进入到实施阶段,已显现初步成效。国家税务总局5月30日披露的数据显示,4月1日增值税征收比例提高后,首月实现净减税1113亿元。 自…
2019年全国两会上释放出的减税降费政策,在今年4月后陆续进入到实施阶段,已显现初步成效。国家税务总局5月30日披露的数据显示,4月1日增值税征收比例提高后,首月实现净减税1113亿元。
自2018年中国开始启动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以来,更大规模的减税和更为明显的降费成为2019年各方关注的焦点。此前有数据称,2019年全年预计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其中减税约占七成,而降低增值税税率将占据减税的大头。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认为,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将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为经济发展注入增长动能,目前政策的实施框架已经成形,亟待深入推进。
随着各项减税降费措施的实施,越来越多的行业感受到减税的红利。国家税务总局5月30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月至4月全国累计新增减税5245亿元,其中深化增值税改革首月实现净减税1113亿元。
自2018年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后,企业呼吁出台更大范围的减税降费,随着2019年这些措施的落地实施,已显现初步成效。
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发言人付树林透露,2019年1月至4月累计5245亿元新增减税中,2019年新出台减税政策减税1934亿元,包括深化增值税改革、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减税;2018年实施2019年翘尾减税政策新增减税3267亿元;2018年到期后2019年延续实施减税政策新增减税44亿元。
增值税征收比例的调整是2019年减税的“大头”,今年4月深化增值税改革实施,原适用16%税率的,税率调整为13%;原适用10%税率的,税率调整为9%。
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司长王道树说,首月减税金额较大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销项端税率已经即时下调,但进项端按原税率开具的发票首月体现较多,抵扣相应较多;二是纳税人过去购入不动产尚未抵扣的进项税额该月一次性转入的金额较大。
在所有行业中,制造业减税效果最为明显,实现净减税476亿元,占总减税金额的比例超过四成。处于增值税链条中间环节的批发零售业,实现净减税416亿元。适用9%税率的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分别实现净减税32亿元、12亿元、7亿元。适用6%税率的生产、生活性服务业,虽然此次改革税率保持不变,但受益于国内旅客运输服务纳入抵扣、加计抵减、允许不动产一次性抵扣等配套措施,均实现减税,现代服务业、生活服务业分别实现净减税36亿元、18亿元。
深化增值税改革、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个税改革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逐渐落地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行业受益,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增长新动能,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制造业为例,前4个月,我国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1.4%和15.5%,增速分别快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3个和9.4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税务总局重点服务和管理的年纳税额1亿元以上的2050户大型企业集团中,制造业企业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32%,较2018年全年提高0.2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7%和5.1%,明显高于上述集团中工业企业的整体水平。
小微企业和个人也是减税降费的受益者。1月至4月,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新增减税623亿元,显示出普惠效果好、减税幅度大等特点。1月至4月,个人所得税改革新增减税2143亿元,累计人均减税1026元,累计有9900万人的工薪所得无需再缴纳个人所得税。
虽然减税降费的红利正在显现,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对一些企业的深入走访中发现,不少企业和地方政府反映,当前减税降费的力度还有改善的空间。
中部地区某经济开发区的人士告诉记者,由于政策实施的时间较短,目前还不能看到明显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出现了门槛偏高、能够享受到退税政策的企业相对较少等问题。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唐松莲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减税降费的加计减免的政策确实实在,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政策中规定“发生跨境应税行为不适用加计抵减”,对于成本加成业务,所有收入均是来自境外的企业来说,原则上不享受该政策,但是实际操作中专管员会要求去填报。也可能由于政策延迟,次月报税再做调整。而增值税进项加计抵扣这一块,在流程上比较繁琐,不同专管员、企业对政策解读有偏差,加上会计处理的变化,有些企业为避免风险,直接放弃优惠。
“增值税抵扣的门槛太高,‘连续六个月(按季纳税的,连续两个季度)增量留抵税额均大于零,且第六个月增量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不少中小企业都达不到标准。还有一些企业反映税降了,但是相应销售价格也降了,营业利润没有增加。比如由于环保严格监管,略带污染行业的原料供货紧张,利润全部转移到上游企业,中下游企业并没有利润。也就是说,因为是国内所有企业一起减免,一起竞争,效果还有待检验。”唐松莲说。
在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五家企业中,多数企业表示企业的负担虽然有所下降,但效果有限。一家位于北京地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总监告诉记者,减税的力度不小,但企业依然面临较大的税负压力,比如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比例为15%,同时还面临较高的员工社保费用负担。
5月24日,国务院总理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部分地方减税降费工作座谈会,部署进一步落实好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并提到下一步对制造业增值税留抵退税还要放宽条件、优化流程,并研究完善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支持政策。
在一些地方政策研究部门的研究人员看来,企业的税负降不下来,主要是因为有庞大的行政开支,要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税负,就要精简行政人员数量,减少政府的行政职能,特别是要将简政放权真正落到实处,否则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税负问题。
他指出,我国的税收存在结构性问题,企业税负的压力过重,要大幅降低需要适当调整税收结构,要赋予企业充分的竞争能力,能够在国际舞台上竞争的能力。从更长远的发展看,税收不能是应急性的,应该要有相对的稳定性。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