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钢企产出新中国第一块低合金高强度桥梁板!
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1963年,由于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供货合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计划因无桥梁板而受到威胁。铁道部提出了“四自”建桥方针,即自己备料、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自己施工。最困难的是自己备料,没…
1963年,由于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供货合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计划因无桥梁板而受到威胁。铁道部提出了“四自”建桥方针,即自己备料、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自己施工。
最困难的是自己备料,没有合格的桥梁钢板等于无米之炊。因此,铁道部寄希望于鞍钢,请鞍钢予以大力协助。这个任务非常艰巨,生产35公斤级16Mn高强度桥梁板,系国内首创,难题不少。首先,鞍钢尚未大量生产过低合金锰钢,在性能上不够熟悉,需要有一个探索规律的过程。其次,由于是特宽(2500毫米)、特长(18米)的钢板,一方面工艺生产线条件不太具备;另一方面由于钢板太长,车辆运输有困难。最后,订货量大(2万多吨),时间很紧迫(1963年秋天签合同,1964年初就要供货)。
鞍钢接受任务后,一个一个解决难题。第一个难题就是半连轧厂的热处理生产线,由于钢板太长难以通过,需要进行革新改造。半连轧厂的生产线是上世纪50年代末刚进口的“洋”设备,他们首先从思想上破除迷信,敢于对“洋”设备动手术,以打通生产线。厂里迅速组织起一支专业革新队伍。在设计和施工中,职工们争分夺秒,利用节假日抢进度,终于提前完成了热处理冷床延长工程,满足了工艺要求。钢板输出上的难题,他们在铁道部的大力支援下,采用专列双车皮抬运的方式解决了。
该种桥梁板生产中的主要难题,是对锰钢性能不够熟悉,集中表现在屈服点合格率太低,达不到交货条件。按技术标准,该种桥梁板的屈服点要大于或等于35公斤,而鞍钢大批量生产的成品,屈服点有近半数低于标准1公斤~1.5公斤。时任鞍钢有关领导组织开展一条龙攻关大讨论,找出了症结所在后,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在有关单位、部门的积极主动协作配合下,半连轧厂作为成品交货单位,经过4个多月的拼搏,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为南京长江大桥供料的光荣任务,为我国当时最大的桥梁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鞍钢生产的16Mn高强度桥梁板填补了一项国家空白,1964年获得了国家新产品一等奖。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