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深挖长三角“四大走廊”潜力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在上周末于上海召开的两场重磅论坛——2019浦江创新论坛和“上海论坛2019”年会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为各方热议的一个共同话题。由一市三省组成的长三角,拥有经济开发区、高新区、自贸区、…
在上周末于上海召开的两场重磅论坛——2019浦江创新论坛和“上海论坛2019”年会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为各方热议的一个共同话题。由一市三省组成的长三角,拥有经济开发区、高新区、自贸区、新区等四类政策区。如何更好地串联起这些政策区和各个城市的功能,在各界也引发广泛讨论。有专家建议,长三角需要打造包括G60科创走廊在内的“四条走廊”,由此带来更大范围的创新空间。也有专家建议,第二个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可考虑在东部两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两个世界级港口之间建立,以为未来建设自由贸易港打下基础。
一体化发展新建言:“四大走廊”设想浮出水面
如何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在2019浦江创新论坛上,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张兆安给出了他的建议,共同打造四条走廊:G60科技创新走廊、G50绿色发展走廊、G42高端智能制造走廊、临海临港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廊。
此前,上海市松江区副区长、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高奕奕已公开透露,G60科创走廊3.0版正式上升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重要平台,其发展将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据悉,目前长三角已有不少城市,包括绍兴、衢州、常州等正在申请加入G60科创走廊。
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敬东也认为,多中心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空间结构的最优选择,也是必然选择。他在出席“上海论坛2019”年会时表示,需要瞄准科技创新走廊。以前,交通性廊道把城市串联起来。近几年,三省一市在推科创走廊,并叠加创新功能的概念。
张兆安表示,截至目前,G60科创走廊的效果已很明显。而G50绿色发展走廊将从上海大虹桥开始,经过青浦、吴江、嘉善、湖州等地,一直延伸到皖南地区,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特色小镇,成为示范区。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迅速,目前绿色信贷规模已达到8万亿元,还有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展绿色金融既是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也将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陈诗一对上证报记者说。
张兆安还表示,G42高端智能制造走廊位于沪宁高速一带,从上海桃浦工业区开始,往西经过嘉定,与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以及安徽的皖江经济带衔接起来,着力发展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而临海临港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廊则是从温州开始,经过台州、舟山、宁波、上海,到南通、盐城、连云港,结合上海铁路建设,以及海洋强国战略,辐射南北,将建设成为一条重要的沿海发展走廊。
锚定协同发展创新点探索要素流动
至于如何建好“四大走廊”,专家建议,除了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外,还应推动要素流动。
根据复旦发展研究院研究团队撰写的《市场与政府双向互动推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报告,长三角深度一体化,基本思路是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建构统一的市场标准、服务平台、数据资源和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根本保障是行政管理体制变革与创新。主要抓手是市场主导的产业自然集聚和分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融合,生态经济与工业经济的融合,特别是瞄准若干前沿领域,打造人工智能、微电子、健康科技等核心产业集群。
舟山群岛新区总规划师周建军在“上海论坛2019”年会上建议,第二个长三角一体化的示范区可以考虑在东部两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两个世界级港口建立海上统筹发展的示范区,或者航运合作示范区,以为未来建设自由贸易港打下基础。
上述报告还建议,长三角深度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要紧密围绕建设“世界级大都市圈”这个总目标,紧密遵循“先进制造业”这一宽路径,要做好“产学研用结合”这篇大文章。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张庭伟教授也在“上海论坛2019”年会上建议,都市圈必须是四轮驱动的经济结构,特别应该具有现代制造业,这样才能带来比较平衡的发展。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