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进入发展加速期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作为新能源汽车重要组成部分的燃料电池汽车,是以氢能为主要动力源,具有零排放、加充时间短、续航时间长等环保性、便捷性优势。当前,全球正处于氢能发展加快推进时期。”全国人大代表、湖…
“作为新能源汽车重要组成部分的燃料电池汽车,是以氢能为主要动力源,具有零排放、加充时间短、续航时间长等环保性、便捷性优势。当前,全球正处于氢能发展加快推进时期。”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石油总经理黄河告诉记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来源广泛、易大规模存储、持续供应、快速补给的特点,不仅可以满足汽车等移动式能源需求,还能满足家庭等分布式能源需求。两会期间,氢能产业的发展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氢能产业受到各国青睐
许多发达国家在政策规划中将氢能技术发展列为重点实施战略。美国、日本、韩国,以及德国等欧盟各国均积极布局氢能产业,制定专门的发展战略和技术路线图,不断加大对氢能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扶持推动力度,氢能技术开发与应用取得较大进展。截至目前,美、日、德3国已建成的加氢站数量分别达到90座、60座和40座。
近年来,我国对于氢能源产业也高度重视。2001年,我国开始设立国家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对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给予大力扶持;2010年出台燃料电池车辆购置补贴政策,支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
当前,我国车用氢能产业受到政府、企业、科研单位的极大关注,部分地方政府积极布局,大型国有企业、创新资本等多元化市场主体加快进入该行业。车用氢能技术创新进程加快,已初步掌握了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电堆、动力系统、整车集成等核心技术,具备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基础,开始了燃料电池汽车小批量生产和示范运行。
截至2018年底,我国在营加氢站15座,20余座加氢站正在规划建设中,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约为5000辆。
前景光明但也面临发展瓶颈
我国车用氢能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显露出一些突出问题。目前尚未有专门的氢能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及支持政策。当前各类市场主体正快速涌入车用氢能产业,一些地方政府也在进行产业布局,但缺乏国家层面的规范和引导,跑马圈地、产业无序发展苗头呈现。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的加氢站建设和运营主管部门,加氢站建设过程中,规划、立项、审批、运营监管常会遇到难题。
核心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我国化石燃料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氢气纯化等技术相对成熟,已大量应用于工业制氢。然而,在氢气存储、运输等技术方面较为薄弱,加氢技术虽已开始应用于燃料电池汽车,但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关键材料部件缺失,燃料电池用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等关键材料技术成熟度不高,氢气压缩机、70兆帕储氢气瓶等核心部件尚且依赖进口。
与此同时,现有车用氢能产业政策以燃料电池车辆补贴为主,缺乏系统、全面的支持车用氢能产业化和商业化应用的政策,例如缺乏对氢气纯化、存储、运输、加注等产业的支持政策。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产业发展
代表委员对我国氢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凌文表示,氢能制取现在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是煤制氢,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第二是可再生能源制氢,当前我国有大量可再生能源无法并网消纳,用可再生能源弃风、弃光、弃水等来制氢,简易可行,技术上没有问题;第三是大量的工业制氢,像化工、焦炉等,我国是产能大国,都可以制氢。这几方面说明我国在制氢方面很有优势。
如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将氢能规划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高度。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建议,由国家层面统筹规划,将氢能从国家发展重点方向升级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做好顶层设计,促进氢能产业健康发展。
黄河建议,由国务院牵头,明确我国车用氢能产业发展的领导机构和牵头部门,加快推进车用氢能产业协调发展的组织机构建设,制定国家车用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强化对产业有序发展的引导,从顶层设计上组织产业链企业协同有序竞争,督促指导地方政府和企业结合本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自身竞争力,科学合理布局区域产业,避免投资过热、盲目发展和恶性竞争。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