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政策“组合拳”将加码稳投资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近期,多地特高压、轨道交通等项目审批重新开闸,一大批基建项目密集开工建设,配套政策也步入密集出台期。《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业内获悉,稳投资还将持续加码,有望迎来新一轮政策支持,包括…
近期,多地特高压、轨道交通等项目审批重新开闸,一大批基建项目密集开工建设,配套政策也步入密集出台期。《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业内获悉,稳投资还将持续加码,有望迎来新一轮政策支持,包括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准入门槛、推动出台政府投资条例、推广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等。
9月17日上午,在简阳市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四川航空基地工程现场,四川省属国有企业2018年三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包括能投集团中江-龙泉输气管道工程项目等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3亿元,主要集中于通航、能源以及旅游业等重点发展领域。
据了解,今年四川省国资系统“项目年”共计118个项目,其中省重点项目58个,计划总投资额782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额1085亿元,截至8月底已完成投资649.33亿元。
不仅是四川,近期多地都在密集启动项目开工建设。国家能源局近日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将在今明两年核准9个重点输变电线路,其中7条线路为特高压工程,总输电能力5700万千瓦,这是特高压时隔一年多以后重启审批。
与特高压有着类似情形的还有轨道交通。暂停一年后,国家发改委上月重启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审批。总投资787.32亿元的长春市第三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总投资约950亿元的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年-2023年),先后于近期获得审批。目前,合肥、西安、武汉、成都、太原等城市新一轮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已经上报待批。其他城市也加快了地铁规划编制、报批和建设的步伐。
项目密集启动背后,离不开政策的助推。自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力度”以来,各部门政策不断加码。财政部要求加快专项债券发行;发改委加快地铁项目审批,提出抓紧推进一批西部地区交通等重大工程建设;铁路总公司确认今年铁路投资重返8000亿元,民航局、国家发改委联合公布《民航领域鼓励民间投资项目清单》,28个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达1100亿元。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业内获悉,围绕基建补短板,还会有一揽子新的支持政策出台,包括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准入门槛、推动出台政府投资条例、推广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等。
总体而言,一方面是盘活存量,避免“半拉子”工程,另一方面是启动增量,包括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支持中西部和都市圈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推动骨干通道建设等。原则上,“对纳入规划和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合规的前提下,加快用地、用海、环评前期工作进度。”业内人士指出。
专家特别指出,区别于以往,本轮“稳投资”作为“六稳”之一,其关键是补短板,目的在于通过强动能来稳增长,而不是大水漫灌。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表示,做好稳投资工作,关键在于促进高质量投资。要聚焦投资效益和效率,通过改革创新寻求突破口,畅通项目融资渠道,加大“补短板”投资力度,大力支持重点项目和重点地区,充分发挥投资改善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政策层面,要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营造一流投资环境,畅通项目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支持重点项目和重点地区投资,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夯实内需基础。
“尽管地方投资积极性明显增强,但现阶段投资的总体方向还是围绕补短板和强弱项,从而发挥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投资企稳有助于稳增长。”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体制政策室主任吴亚平说。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金山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内外部约束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尤其是经济有下行趋势的情况下,稳投资是可靠的增长动力,是缓解困境的可靠路径,历史和实践都证明了这一事实。“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为了投资而投资,一定要注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如此,稳增长才有可持续的动力。”他指出,投资就要投到社会需要之处。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先行资本。当前,我国基础设施还有很多短板,稳投资,补齐基础设施部分短板,有利于提升配置效率,为经济发展提供公共物品。
在他看来,本轮稳投资 ,一定要和国家发展战略互动,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动,侧重互联网产业和智能制造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尤其是陆海空城乡区域立体式交通网络,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基础设施。通过补短板,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引导货币之水有效浇灌实体经济之田。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