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钢铁过剩产能 杭萧“钢结构”在行动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经历了2016和2017连续两年的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攻坚战后,截止2017年底,全国已经完成钢铁去产能1.2亿吨左右,产能过剩状况已有所缓解。但化解钢铁过剩产能仅…
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经历了2016和2017连续两年的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攻坚战后,截止2017年底,全国已经完成钢铁去产能1.2亿吨左右,产能过剩状况已有所缓解。但化解钢铁过剩产能仅靠“去”似乎还远远不够,如何能大幅度提高中国钢铁产能利用率将过剩产能的“用”发挥到极致,同样成为摆在钢铁行业及其下游行业重要课题。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及《2018年钢铁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要点》,两份文件不约而同的指出“要加快钢结构推广应用,提高钢结构应用比例和用钢水平”。化解钢铁产能过剩,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趋势,推广钢结构绿色建筑,充分发掘钢结构建筑行业“用”钢能力似乎已经势在必行。
加快“用”产能 钢结构发展空间巨大
业内专家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一直是高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必然带来行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钢结构行业是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是消耗钢材主要的产业之一。同时,钢结构的应用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方式,钢结构建筑占比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因此,钢结构是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形式和发展方向,这一选择将有利于化解钢材产能过剩,促进传统建筑业产业升级。
据了解,目前我国建筑领域钢结构用钢量仅占我国粗钢产量的5%~6%,远低于发达国家20%~30%的水平,且在量大面广的住宅建筑和中小跨度桥梁中,钢结构所占比例更不到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在我国发展钢结构的空间巨大。也正是基于此,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以支持装配式建筑行业在中国快速发展。钢结构因其天然具有装配式属性,且具有较多优势,目前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已成为先行者。
深耕钢结构30年 杭萧迎发展最佳机遇
作为国内较早从事钢结构绿色建筑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杭萧钢构通过走“产研结合”的道路,突破了传统建筑行业的难题,为装配式建筑“工业化、机械化、可回收”赋予了更科学的内涵。深耕钢结构建筑领域30余年,杭萧钢构在钢结构住宅领域的技术体系目前已达国际水平。杭萧钢构新一代“钢管混凝土束组合结构成套技术”具有模数化设计、标准化制造、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和定制化开发,能很好地结合现有住宅体系的各种优点,既具有剪力墙结构中墙体随建筑功能要求布置灵活的长处,又充分发挥钢结构制作工业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的特点,满足建筑产业现代化和新型建筑工业化的要求,对现有住宅体系有革命性的突破,将绿色、抗震、节能集于一身,具有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为一家大型上市企业,杭萧钢构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更好的将杭萧钢结构领先技术推向全国,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实现钢结构建筑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杭萧率先在行业内采用轻资产扩张模式,与全国范围内的多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分享杭萧钢构最新、最好的钢结构研发技术,建立钢结构产业基地。截至目前,杭萧钢构已与国内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0余家行业内实力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造钢结构产业基地。在这些合作企业中,有世界500强企业山东能源集团、中国500强企业西部矿业集团、房地产10强融创中国等。
“响应国家号召,贯彻落实化解钢铁产能过剩,是杭萧钢构需要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杭萧钢构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仅如此,未来杭萧还将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现有钢结构技术体系,大力推广装配式钢结构住宅,“藏钢于民”,在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的同时,为老百姓带来更安全、更绿色、更舒适的“钢结构之家”。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