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不赚钱 成本高在哪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财科院对四大地区企业收回的有效样本问卷7867份,结果显示实体经济经营效益面临愈发严峻的挑战。如企业平均产值效益率从2013年的0.47%,下降到2014年的0.27%,2015年进一步下降到-4.28%。 …
财科院对四大地区企业收回的有效样本问卷7867份,结果显示实体经济经营效益面临愈发严峻的挑战。如企业平均产值效益率从2013年的0.47%,下降到2014年的0.27%,2015年进一步下降到-4.28%。
“搞实体经济的,辛苦招来工人、买来机器、生产经营下来,却不赚钱,远不如炒房收益来得‘短平快’。我在南京的几个朋友把厂子卖掉,旧厂房的地皮就抵得上原来厂房的利润,大家都炒房去了。”9月25日,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发布“降成本”相关调研报告的研讨会上,江苏省财政厅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李豫平发出感慨,表示背后原因值得各方深思。
今年4月到5月份,财科院先后派出四个调研组,分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个地区实地调研,了解各地企业经营状况,“降成本”现状及背后原因。
调研发现,实体经济确实承载较大下行压力,企业利润下行明显,企业应收账款、三角债问题增加。各地虽出台种类繁多,覆盖全面的“降成本”举措,但企业成本上升仍很快,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诸如税费、融资、人力、电力、物流等成本,均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降成本”要落到实处,要推动国企、金融、电力、税费等改革。
体制扭曲加剧企业负担
今年,各地均出台系列“降成本”举措,包括降低税费负担、融资成本、用能成本、人工成本等诸多方面。今年8月份,国务院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也覆盖了上述各方面成本内容。
“降成本是企业微观管理层面的事——企业生产经营需盈利,必须要注重降低成本,照理说跟政府的关系不大。之所以上升到宏观层面,是因为企业成本的问题凸显出来,跟宏观环境有很大关系。”在9月25日研讨会上,一位与会专家直言。
据了解,财科院对四大地区企业收回的有效样本问卷7867份,结果显示实体经济经营效益面临愈发严峻的挑战。如企业平均产值效益率从2013年的0.47%,下降到2014年的0.27%,2015年进一步下降到-4.28%。再如,企业总成本费用占收入比重在2013-2015年均超过100%,表明总成本大于总收入,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企业经营形势严峻,有市场周期性因素,如外需低迷。李豫平指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很多外贸企业订单锐减。企业利润走低,跟汇率走势有关,有些是宏观环境决定的。
比如去无锡调研出口外贸企业后发现,企业生产的睡衣发往美国沃尔玛超市销售,大概2-3美元一套,以前美国经济景气时,消费者一次性买一打,那时汇率是8块多;后来,美国经济疲软,睡衣消费量也少了,超市售价还是2-3美元一套,但汇率变成了6块多——企业盈利空间受到很大挤压。
此外,还有劳动力短缺带来工资成本的增长、排污费征收标准提高带来环保成本增加等,这些成本上升由市场决定,政府作用空间有限。
但调研发现,还有大量制度性交易成本、行业垄断、行政审批、管制等造成的扭曲,在吞噬企业本已微薄的利润。
如地方乱收费现象仍不少。调研中,不少东北企业反映地方垄断性收费依然存在,地方收取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评估费、产品检测费、罚款等依然很多。比如刻公章,去工商局指定刻章地点,一套收费1000多元,若不在指定地点刻章就不给备案。
此外,有东北企业反映诸如防洪基础建设资金、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工会经费等收费不甚合理。比如工会会费按工资总额的2%计提,上缴市工会40%,60%企业留用。另外,地税局代征,要收取5%的管理费。对于一个8000人的企业,假如平均月工资3500元,每年需上缴市工会200多万元,这对于利润较低的企业而言,是不小的一笔负担。
再比如电力成本。东北地区资源富集,但工业用电价格高是东北地区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数据显示,2015年4月份,工业用电全国平均价格为0.79元/度,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平均价格为0.86元/度、0.92元/度、0.81元/度,均高于全国平均价格。
推动改革是根本
“大家都热衷去炒房,脱离实体经济,跟体制环境有关。降成本后续要有针对性的改革,尤其是国资国企改革、金融改革、社保改革、税费改革等。”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
包括国税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李万甫、统计局统计科研所所长万东华均表示,从宏观数据来看,国企面临的压力最大,降成本的重点应该放在国企上,要推动成本有效下降,只能通过深化国企改革来实现。
调研发现,一些国企效率低、冗员多、产权不清、竞争力弱等问题突出,冗员过多加剧企业成本,也阻碍了效率提高。尤其是东北地区,一些国企还承担大量社会职能,除了生产经营成本,还需承担其他社会职能,如供电、供热、供水、物业、学校、医院等。
实体经济盈利率低,也跟金融“脱实向虚”有关。调研发现,虽然从2014年以来,央行连续多次降息降准,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仍然高企,如广州市商委调研资料显示,中小微企业平均融资成本占融资总额的12%,远超基准利率。
此外,杭州市某超商企业反映,为获得银行贷款,除了利率上浮之外,必须配置其他存款、保险、代发工资等业务,导致企业财务费用增加而实际贷款额度下降,造成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较高。
报告认为,当前金融还产生了一种“虹吸效应”,把实体经济领域资本吸到金融体系中。报告建议,要破除金融垄断、鼓励竞争,拓宽小微金融机构发展空间。
还有我国间接税为主的税制体系,也使得经济下行中的企业“税痛感”增强。带队去浙江、江苏、广东三省调研的财科院副院长王朝才表示,东部地区很多企业反映,企业还没开始盈利,就要交税,这反映了我国税制结构的问题。
报告建议要优化税制,对间接税实行结构性降税,提高直接税收入规模和占比。
- 上一篇:奖补资金案被套取?胆大妄为! 下一篇:宝武重组的意义与挑战何在?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