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钢铁行业参与全国碳市场的应对策略

来源: 世界金属导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我国目前有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宝钢、武钢、首钢、重钢、渤海钢铁等重点钢铁企业作为重点控排对象被纳入。随着明年全国统一碳市场即将启动,钢铁行业将全面参与碳市场,作为碳市场的重要参…

我国目前有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宝钢、武钢、首钢、重钢、渤海钢铁等重点钢铁企业作为重点控排对象被纳入。随着明年全国统一碳市场即将启动,钢铁行业将全面参与碳市场,作为碳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钢铁企业应按照全国碳市场建设的部署要求,同时结合行业特点,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推动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1钢铁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1钢铁行业是全国碳市场的重点参与行业
钢铁行业作为原材料与高耗能行业,面临较大的减碳压力。2014年我国粗钢产量约为8.22亿吨,我国粗钢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的比重约为49.5%,钢铁行业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6.5%左右(2013年)。近年,我国钢铁行业低碳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十二五”期间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成绩突出。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下降5.48%,超额完成“十二五”工业节能规划提出的下降4.1%的节能目标,钢铁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4.5%。但由于我国经济未来仍处于中高速增长阶段,这决定了钢铁行业碳排放总量仍可能上升。
1.2“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总体产量将保持稳定,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剧
由于行业不景气和周期性原因,近期钢铁行业粗钢产量下降推动行业单位产品能源强度和行业能耗总量出现双降。2015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5.44%,粗钢产量下降至8.03亿吨,同比下降2.3%,这是自1981年来我国粗钢产量首次下降。同时,钢铁企业亏损面达51%。虽然近期钢铁行业单位产品能源强度和行业能耗总量出现双降,但由于经济周期与行业发展等因素,未来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是否进入下行通道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综合已有的钢铁行业研究结论,“十三五”期间我国粗钢产量不会出现大幅下滑,将基本保持稳定,维持在8亿吨左右。同时,钢铁行业发展分化现象加剧,先进企业结合“一带一路”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未来发展前景趋好;而效益低下、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将被淘汰。
2钢铁行业参与全国碳市场的挑战与机遇
2.1挑战
2.1.1钢铁行业参与全国碳市场面临碳排放基础数据的制约
钢铁行业全面参与碳交易,前提条件是企业开展碳排放盘查及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欧盟的碳市场建设是从基础排放数据统计,到技术和规则配套,再到交易管理办法和管理平台设计。而国内碳市场建设是先有国家目标和相关规划,碳交易发展面临最重要的碳排放基础数据问题目前尚未解决。钢铁行业要全面参与碳交易,推动形成有效的全国统一碳市场,还有许多基础性工作需要完成。
2.1.2受产品出口结构的影响,钢铁行业的出口环境可能会趋于恶化
目前我国钢铁出口大多数是初级产品,进口以高端优特钢为主,这样的出口结构易遭受国外市场的“反倾销”措施,产生贸易摩擦问题,而且行业利润水平较低。当前出口结构形成的根源在于我国在国际高端钢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随着我国对钢铁等高耗能行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行业发展环境和能源成本上升,以及钢铁行业参与国内碳市场,推动钢企成本进一步上升,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产品出口竞争力会受到影响。同时,国际市场针对我国钢铁出口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钢铁行业产品出口结构亟需调整,出口产品结构高端化将是钢铁行业发展与升级的重点方向。
2.1.3钢铁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过程漫长,行业低碳发展投资需求较大
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钢铁行业去产能与调结构的历程来看,均持续了数十年时间才完成行业转型升级与产品结构升级,新工艺和节能环保技术大幅提升,竞争力大幅增强,粗钢产量维持在相对合理水平。去产能离不开政府支持,政府引导开展大规模的并购将有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完备的产业进入、退出政策和环保政策为产业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持。为落实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的水平下降40%-45%,非化石燃料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发展目标,我国钢铁行业面临巨大的低碳技术和资金需求。据估计,“十三五”期间节能低碳环保投资需求将是“十二五”期间的两倍以上。
2.1.4碳交易可能会影响到我国钢铁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从实施碳交易的国家来看,钢铁行业普遍担心碳交易会影响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并影响钢铁产品的国际贸易。欧洲钢铁企业认为,欧盟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增加了企业成本,企业目前缺乏更先进的技术和足够的资金去实现减排目标。环境成本、能源成本上升,以及企业投资成本大幅增加,导致欧洲钢铁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钢铁企业一直向政府施压,要求对进口钢材征税,以提高本土产品的竞争力。
韩国启动碳市场后,钢铁企业也面临类似问题。韩国钢铁协会认为碳排放配额不足将影响钢铁生产,加剧钢铁行业的发展困境。为此,现代制铁联合18家钢铁企业向政府提出了行政诉讼。
2.2机遇
2.2.1碳交易或成为加快钢铁行业去产能的有力“推手”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与行业亏损问题,行业存在过度竞争,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存在困难。钢铁行业要走出当前的困境,化解过剩产能、加快转型、扭转亏损是当务之急。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不仅关系到钢铁行业的未来,也是治理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钢铁企业要转变自身观念和管理方式,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通过低碳技术创新,主动控制碳排放,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将成为钢铁行业去产能的有力“推手”。
2.2.2有利于倒逼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短期内,参与碳交易将会对我国钢铁企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长期来看,则可形成淘汰落后产能的倒逼机制,推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通过参与碳交易,一方面可推动企业改善生产流程、更新生产设备和使用低碳能源;另一方面可促使企业主动创新,摒弃高碳排放产品和业务。在此过程中,高能耗、低效益的中小企业将被淘汰,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通过低碳创新,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3钢铁企业参与碳交易的应对策略
钢铁行业要积极主动控制碳排放,采取多种措施降低碳交易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3.1积极落实去产能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第一,大力推动钢铁行业去产能。贯彻落实“兼并重组改造一批、强化管理提升一批、清理淘汰退出一批”的去产能原则。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引导企业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条件进行转型转产,将去产能过程与行业兼并重组相结合,推动实现“产能适度、集中度高、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竞争力强”行业发展目标。第二,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立强制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的机制。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建设低碳经济产业园区,降低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与碳排放。
3.2企业要转变观念,推动发展绿色转型
钢铁企业要转变观念,从根本上认识到节能减碳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当前经济下行及制造业处境艰难的情况下,企业主动开展节能降碳与提质增效行动,深化改革、创新商业模式、推动绿色发展与转型升级。国内不少大型钢铁集团已开展相关工作。河北钢铁集团成立河钢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面向钢铁行业提供节能环保业务,面向国内外重点行业提供污染治理业务等。宝钢通过创新能源管理和提升节能技术,充分发挥“三流一态”能源管理体系作用,发挥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优势;建立碳排放实时跟踪统计评价体系,及时掌握企业碳排放情况。
3.3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和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钢铁行业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绿色发展战略以及“一带一路”战略,“十三五”时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循环发展体系和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通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行业发展效益。加快行业绿色低碳化改造,不断提高行业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完善资金、技术转让和人才引进等机制,推动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构建涵盖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的绿色制造体系。通过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国际合作,努力提高钢铁产品的附加值。随着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和企业能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如果化解产能过剩和产量调控目标能够实现,钢铁行业碳排放有望下降。结合企业实际,开展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大力推进节能低碳环保技术应用,提升企业节能降碳能力,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新途径。
3.4强化政策支持,引导企业节能降碳
充分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制定科学的减碳管理办法和奖励措施,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减碳行动,对困难企业实施必要的税收减退免优惠、税收返还补贴与财政贴息等政策,保护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降低碳交易对企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针对钢铁行业节能降碳资金投入缺口大,政府要推出财政、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提高节能环保奖励及补助力度,加大对企业技改的资金支持力度。
3.5加快低碳技术创新、研发与应用
第一,推动钢铁行业应用先进低碳技术。政府推动建立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强共性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提升钢铁行业节能减碳技术水平。加快推广能源管控中心及优化调控、烧结脱硫、生物与工程固碳、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和利用、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等关键技术。第二,推动企业开展低碳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引导钢铁企业,在消化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推进工艺、技术、装备、产品的集成创新和升级换代,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第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大型钢企走出去,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营管理经验,加强与国外在低碳技术研发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企业节能减碳技术研发水平。(刘长松)


上一篇:贸易摩擦持续升级 钢铁出口仍坚挺
下一篇:G20对钢市影响几何?(附浙江下游停工时间)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市场走势解析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