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荣:以积极的态度理解贸易摩擦
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反倾销不完全是坏事。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来理解反倾销。我认为,要看到其背后中国钢铁工业的强大,如果我们不够强大,他们也不会来反倾销。”在全球经济低迷、钢材出口面对的贸易摩擦加剧、…
“反倾销不完全是坏事。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来理解反倾销。我认为,要看到其背后中国钢铁工业的强大,如果我们不够强大,他们也不会来反倾销。”在全球经济低迷、钢材出口面对的贸易摩擦加剧、“337”调查成为前期热点的背景下,日前,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全联冶金商会会长沈文荣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站在世界经济的角度看,他们的产能也是过剩的。淘汰的不应该都是中国的产能,而是世界上的没有竞争力的产能。”
产品能够出口,说明有强大国际市场竞争力
《中国冶金报》记者:国际产能合作是钢铁行业“走出去”,进一步扩大国际竞争力的途径之一,但是贸易摩擦也在加剧。您怎么看?
沈文荣:钢铁行业是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之一,要鼓励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我认为,有市场、有效益的产品就是“高附加值”产品。
政府有关部门要站在国际化的大视野和世界经济的大格局上看待出口。中国钢铁产品能够出口,说明有强大国际市场竞争力。对于贸易摩擦,不能前怕狼后怕虎,应该按照WTO的有关规则,据理力争,积极应对。
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目前,产能过剩的不只是钢铁一个行业,还包括煤炭、水泥、化工、纺织,甚至于新能源、IT等行业;产能过剩更不是中国的“独家专利”,美国、日本、德国等国的汽车,以及美国的飞机等产业的产能同样大量过剩,他们都在靠大量出口国外市场来平衡产能,而且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我们中国钢铁产品完全应该理直气壮、千方百计地“走出去”。当然,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研究出台配套政策,为中国钢铁产品扩大出口正面引导,提供新的出口动力和稳健的国际经贸保证。
《中国冶金报》记者:近两年,中国企业在钢材出口贸易摩擦加剧的同时,也在积极应对。
沈文荣:是的。沙钢就不怕反倾销,因为沙钢按规定纳税,按规定有合理的盈利空间,没有接受政府补贴。沙钢已经有很多的反倾销胜诉的案例,都是国际上认可的。
我认为,如果硬碰硬,按照国际规则去积极应对,我们很大一批企业能胜诉。因此,我国企业要积极去应对贸易摩擦。
现在一听到反倾销,我们国内就有一些说法,认为反倾销是一个贬义词。其实,反倾销说明中国的钢铁工业在世界经济发展当中、在世界钢铁行业当中开始站稳脚跟———我们的钢铁到哪里,哪里的钢铁企业就要反倾销,甚至就要减产,他们也就会想办法减缓中国钢材进入他们市场的进程。试问30年前,有谁对我们反倾销?现在,他们是站在自己国家工业的角度来反倾销的。只要美国一两家钢铁企业做出反应,就会牵动他们本国的钢铁协会、理事会,进行反倾销。他们的反应速度是很快的。
按照国际游戏规则,以积极态度应对反倾销
《中国冶金报》记者:在钢铁行业积极应对反倾销、稳妥“走出去”方面,您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沈文荣:首先,反倾销不完全是坏事,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来理解反倾销。我认为,要看到背后中国钢铁工业的强大,如果没有这个强大的概念,他们不会来反倾销;我们要以积极态度应对,按照游戏规则,我们很多企业是可以应诉和胜诉的。
第二,不要认为反倾销是个麻烦的事情,不要认为钢铁企业又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了,或者以为我们钢铁企业变成了麻烦的制造者。我们的产品为世界经济服务有什么错?其实,我们是世界经济的贡献者,我们都是公平交易,公平买卖,他愿意买,我愿意卖;我们既要有民族主义,又要有国际主义,我们应该为世界经济服务。
第三,产能过剩要站在世界经济角度看。也就是说,淘汰的不应该只是中国的钢铁产能,而应该是世界上的、竞争力差的产能。站在世界经济的角度上,中国钢铁业自己减掉1亿~1.5亿吨产能,我认为中国钢铁业做得已经足够了,可以了。其实,国外一些钢厂也是享受政府补贴的,他们出口还不征税,实质是变相降低了我们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反倾销只是一部分国家。主要是美国,欧洲的少数几个国家,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不是全世界都在反倾销。因此,不要听到反倾销,就认为我们应该退出国际市场。中国要理直气壮,在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的同时,钢铁产品要大踏步“走出去”。
第五,纵观世界,凡是有钢铁工业的地方,都有一定的出口,如日本出口比例超过50%,美国超过40%,欧洲为35%~40%。
第六,现在有一种说法,说“我们为什么还有进口?这说明我们中国钢铁工业不行”。我认为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中国钢铁工业成长至今,已经有97%~98%的产品能自己生产,最多2%~3%靠进口(按照8亿吨来计算,就是1600万吨),而在其中真正依赖进口的只有0.5%~0.6%,就是大概500万吨左右。我们是进口了一些高档的特钢、优钢,但是,用我们的螺纹钢的价格和这些优特钢、镀锌板比来谈问题,完全是混淆视听!只有用同样的产品来比价格才是合理的。纵观国际钢材市场,高附加值产品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从进口高潮时的每年进口5000万~7000万吨,到每年出口3000万~4000万吨,到现在每年出口1亿~1.2亿吨,这只能说明中国经济在钢铁方面彻底扭转了弱国的形象。
出口大大增加,说明我们钢铁工业基础产业已经发展到很强的程度,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支撑住了巨大的国民经济发展需求。我们还只是钢铁大国吗?我们已经是钢铁强国了。
只是,钢铁强国也有不足。
不足在什么地方呢?比如我们钢铁产业的集中度还不够。但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达国家最多产钢1亿多吨,需要20~30个企业。中国是产8亿吨钢的国家,哪怕有100个企业、200个企业也是正常的。我们不能与发达国家等量齐观,也不可能整合到只有2、3家。未来,肯定是要有关键的15家、20家,再加上100家专业的小厂。中国要有中国的集中度,不要套用外国的模式。
再如,我们的前瞻性的产品研发也还有差距。在这个方面,需要国家政策指出有哪些产品必须要由自己解决,明确提出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材料研发项目。对于这些产品,不光宝钢、鞍钢能解决,沙钢也一样能解决。
- 上一篇:安徽省进一步加强钢铁企业安全执法检查工作 下一篇:缘何实现“四级跳”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