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下调评级究竟对中国有多大影响?

来源:澎湃新闻网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关注财经圈的小伙伴,最近是不是被信用评级机构刷屏了?  3月2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将中国的长期主权债务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随后更把中国的25家非保险金融机构、8家保险公司、38…

关注财经圈的小伙伴,最近是不是被信用评级机构刷屏了?

  3月2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将中国的长期主权债务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随后更把中国的25家非保险金融机构、8家保险公司、38家国有企业以及34家市政基础设施公司的评级展望下调为负面。

  接下来,3月31日,另一家国际评级机构标普也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中移动、中海油、中石化等20家企业的评级展望也被下调至负面。

  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相继作出回应,指出评级机构观点过于悲观。财政部长楼继伟甚至公开表示,不“care”评级机构的评级。

  之后4月6日,另一家国际著名评级机构惠誉也终于出声了,其并没有跟风看淡中国,而是维持了对中国信用评级的“稳定”展望。

  那么信用评级机构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什么引起了这场轩然大波?

  1.信用评级机构到底是何方神圣?

  在金融市场中,评级机构只是一个中介,并不涉及到资产的买卖,而是由经济、法律、财务方面的专业人士组团,对主权国家及地区、各类债券、证券发行人等对象作出等级评定。

  简单来说,这就好比各类资产在参加一场比试,而评级机构就是其中的评委,负责按资产优劣情况进行打分,当然,这个分数并不会直接决定资产的“生死”,但会呈现在投资者面前,影响到投资者的判断。

  换一个例子来理解,消费者如果在电商平台上消费,会参考商品评价和打分,而信用评级机构给出的评级,就类似于这个打分,如果资产的分数很低,那自然很难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信用评级的核心作用在于揭示债务的信用风险,减少信息不对称;同时,有利于发债人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最后,也有利于金融监管当局建立和维护稳定的金融市场秩序。

  一般来说,评级的最高等级是AAA级,接下来有AA级和A级,A级以上资产属于优质资产,投资风险较小。在A之后,还有BBB、BB、B、CCC、CC、C等多个分级,资产质量也相应递减。

  2.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什么来头?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权威信用评级机构只有三家,正是上文提到的:美国标准·普尔公司和穆迪投资服务公司和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

  标普最初由亨利·普尔于1860年成立,后由普尔出版公司和标准统计公司在1941年合并而成。美国三大股指之一的标普500指数,就是由标普公司编制发表。

  同样位于美国的穆迪,则是在1900年成立,创始人为约翰·穆迪,正是他开创了对铁路债券进行信用评级的先河。

  唯一一家位于欧洲的评级机构惠誉,是这三家中最年轻的,由约翰·惠誉在1913年创办,但它同时也是三家机构中最早进入中国的。

  这三家机构见证了多年来全球金融市场的跌宕浮沉,终于成为目前评级市场的三大巨擘。1975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将标普、穆迪和惠誉国际列为“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NRSRO)”,自此确立了这三家机构在国际评级市场的至高地位。

  财政部长楼继伟甚至公开表示,不care评级机构的评级,不用给他们“拜码头”。  东方IC 资料图

  3.它们的评级靠谱吗?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奚君羊认为,国际机构的评级方法并不一定适应中国国情。

  他说:“主权评级主要是根据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数据来判断,我国确实是出现了指标不利的现象,同时,评级机构还需要对未来变化趋势作出推测,那么就会含有很强的主观因素。”

  因此,评级机构的结果是否客观、可靠,其实很难认定。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的经济环境与西方国家大相径庭,而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相对更适应西方国家,直接生搬硬套到中国来就会过于机械。

  奚君羊解释说:“中国的状况是有一定特殊性的。比如说,中国的国有企业很多,而国有企业是受到政府支持的,但国际机构并不会考虑这一点,只是用评判西方私人企业的方法来做评级。宏观经济也是这样,我国经济是受到政府支撑的,政府会有很多措施,但是西方政府讲究不作为,让市场机制自发运行,只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使用,影响能力有限。”

  主观判断时的不够可靠,加上惯性思维引导,势必导致判断结果与实际情况脱节。因此,奚君羊表示,对于国际机构的判断结果,不妨“看过就算”。

  4.中国的评级机构影响力几何? 

  中国评级市场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末。1992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成立中诚信,成为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从事信用评级、金融债券咨询和信息服务的股份制非银行金融机构。

  中诚信集团董事长、创始人毛振华曾表示,在创办公司之初,中国还没有评级公司,当他去游说相关领导批准中诚信的金融业务许可证时,很多领导甚至还不知道评级是什么。相比之下,美国是世界上债券市场最发达的国家,因此才会诞生为这个行业服务的评级公司,但当时中国的债券市场尚未成型,可以说评级市场也就成了一个先天不足的市场。

  此后,评级机构数量节节攀升,一度达到上百家,而几次评级市场规范化整合又使得数量略有下降。以市场份额占有率计算,目前国内位居前列的是中诚信国际评级有限公司、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

  华泰证券研究所高级宏观分析师宋雪涛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国内信用评级市场处于垄断竞争格局。在债券评级业务市场中,前三家机构的市场占有率总计高达90%以上。

  宋雪涛认为,由于中国目前没有专门针对信用评级行业的法规,而是分散在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各家机构的管理办法之中,因此目前我国的评级行业处于多头监管状态,这就导致市场管理相对混乱。

  当然,国际机构不会错过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一早就将触角伸向国内,加上国内行业保护薄弱,导致国际评级巨头渗透进入中国市场。

  中诚信在2006年被穆迪收购了49%的股权,几乎与此同时,联合国际也被惠誉收购了49%的份额,上海新世纪则在2009年与标普签订了合作协议。至此,国内最大四家全国性的信用评级公司中,只有大公国际保持了纯正的中国血统。

  那么,既然国外机构并不真正了解中国,为什么不让国内机构来做评级呢?

  奚君羊对澎湃新闻记者解释:“确实,我们中国也有信用评级机构,比如说大公国际,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国际知名度还比较小,因为历史太短了,成立还不到10年,所以权威性和可靠性还需要历史检验,信誉度也还需要培育。”

  确实,国内的评级机构毕竟起步较晚,竞争力不强,因此并未在广大投资者,尤其是国际投资者中树立公信力。换言之,虽然中国有评委打分,但最终裁判团并不相信这位评委,那么评委的打分也就失去了意义。

  “第二个原因,主权评级,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情况的判断,如果自己评自己,在国际上认可度很小的,大家肯定会有怀疑,所以不可能中国的评级机构自己来评。”奚君羊说道。

  5.国际评级机构看淡,我们应该不安吗? 

  全球来看,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分天下,一统江湖,正因为如此,中国的信用评级展望接连两度受挫,才会好像引爆了重磅炸弹,让市场如此不安。那么,穆迪和标普下调评级展望,对中国的实际影响到底有多大?

  奚君羊坦言,确实会产生有一些影响。他向澎湃新闻记者这样分析:“信用评级机构下调主权评级确实会产生一定影响,因为国际上有大量的企业和经济主体,本身对一个国家的了解是有局限性的,有些公司是没有研究能力的,就时候就会直接参考评级机构的结论。另外,一般来说,信用评级主要针对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主权评级,第二是企业评级。如果主权评级被下调,意味着机构认为这个国家整体经济是不好的,而整体经济环境又是对该国企业评级的基础,所以会导致该国企业的评级也有可能调低。”

  这样就会对中国企业的海外融资产生影响。

  当然,影响的大小程度不可一概而论,还是要看不同时期。奚君羊解释:“如果大家本来就已经怀疑这个国家的经济前景了,这时候又出现了负面评级,那么影响就会被放大;如果不是本身就有怀疑,负面评级的影响就会打折扣。”

  至于这次事件,奚君羊认为影响就较微弱,因为下调评级而引发资本大规模流出中国的可能性也不大。他说:“对于不了解情况、对中国搞不清楚的投资者会产生影响。但即使我们国家真的有不利情况,对比其他国家来说也已经很好了,所谓的不好是跟过去的情况比,对比其他国家那还是相当好的。所以国际上也不会全盘接收(评级结果)的,会打个折扣。”

  其实,国际评级机构忧虑的中国经济问题,主要包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过高,以及改革进程滞后。对此,中债资信主权团队高级分析师陈曦作出解读,认为所谓的暗藏风险其实不足为惧。

  “中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发展程度差异较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还有许多短板,加上新兴产业的崛起,以及传统行业的升级转型,都为投资提供了空间。”陈曦补充指出,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推进,消费占GDP的比重有望逐步提升,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新的驱动力。

  另一方面,陈曦认为,对于体量巨大、人口众多、国情复杂的中国而言,东欧国家的“休克疗法”并不适用,渐进式改革反而有助维持经济社会总体稳定。

  宋雪涛同样认为,影响不大。他说:“许多评级公司观点的变化对市场参与者来说是滞后的,评级或评级展望的变化并不一定影响债券价格或收益率。另外,由于过去半年多来,我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开始对借外债变得更为谨慎,用外币融资的需求正在减少,这些国际评级对我国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不会太大。”

  事实上,从评级展望下调之后的市场表现来看,境内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人民币汇率走势并未受到展望下调的影响,境外主权债券收益率、离岸人民币汇率也没有因此出现波动,说明市场投资者还是保持了较强的信心和良好的预期。

  此外,澎湃新闻记者还发现,即使是外资机构,也并没有全盘接受穆迪和标普的悲观看法。

  麦格理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对于评级下调,中国应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他坦言,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由来已久,对于大多数海外投资者来说,阅读中国经济数据是一件苦差事,而要理解中国的政策框架和经济结构更是难上加难。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也以“影响不大”回应记者提问。他向澎湃新闻记者解释道:“关键是中国经济正在企稳,以及人民币稳定。”

  在他看来,中国完全可以避免经济危机,一则因为中国储蓄率高企,国内需求逐渐提升,二则是因为高杠杆率主要存在于资本市场,这一点通过金融改革的推荐可以得到改善,此外,中国政府拥有成功解决类似问题的历史经验,恰如惠誉在报告中所说,中国不太可能出现“硬着陆”的情况。

 

上一篇:“债转股”重启带来哪些投资机会?
下一篇:刘振江:多措并举增效益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市场走势解析排行榜